阿飘们也不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的,不然太侵犯大汉活人们的隐私了。
在意亲人的,能看到亲人们发生的一些事,在意大汉的,能看到大汉朝廷和地方发生的事,但不是什么都让他们全部看见,大部分人对刘宏的后宫生活也毫无兴趣,只想知道他怎么处理朝政。
因此,没有阿飘知道,刘宏是什么时候立下的遗诏,传位人选还是很早就去了长安的儿子刘皓。
看着掏出遗诏的刘协,难得硬气一回的刘辩,神色各异的北宫官员,和愤怒到想杀人的董卓,阿飘刘宏终于感觉自己扳回一局了,在地下猖狂大笑。
接受自己死亡了的何进,死后终于开始动了脑子。
他看向刘宏,神情崩溃道:“不管是刘协还是刘皓,你从来没想传位给辩儿是吗!”
刘宏心情颇好道:“你跟袁绍勾结在一起的时候,可也没考虑过刘辩,这时候跟我装什么好舅舅。”
何进气急,“当年你就想立刘皓,我以为你把他赶去长安做秦王就是放弃了,结果你一直记着……”
隔壁老秦人也想起来,这刘宏好像是有个封了秦王的二儿子来着。
现阶段的嬴政感觉很晦气,就刘宏这崽种的儿子,叫秦王,太给他们老秦人跌份了,他就不能换个封号吗?
刘宏人品是差了点,但是做皇帝也不是一点能耐没有,所以他死了,他的遗诏,照样有人认。
卢植和蔡邕认出了他的笔迹,看卢植那副感慨万千的样子,刘宏有点哽。
要不是知道卢植这人绝对会遵遗诏,他是真不想在这里添他的名字,丁原那才是他属意的好人选。
只是也没想到董卓这么利索地就把老上司丁原杀了,导致现在洛阳军权旁落,就董卓手里的兵最多,让洛阳其他人都暂时对董卓话都不敢大声说。
卢植那家伙也不是很爱戴自己,只是爱戴大汉皇帝罢了,但董卓僭越废帝之时,只有卢植敢为汉室尊严说两句话,自己死前,还真就只能挑出他来托孤。
这种复杂的关系与情感,让刘宏看见疑似在怀念点自己好处的卢植的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不过大汉更要紧,和卢植这点仇完全可以先放在一边。
在核对了遗诏副本,由卢植和蔡邕共同确定了遗诏真实性后,原本跟董卓达成合作的士族官员们也反水了,选择站在灵帝遗诏的大义一边。
董卓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只是很快,他就派人去长安,接回新帝,迫切的要把大汉的正统捏在自己手里。
众人跟着李儒视角,看他到了长安,先被守将盖勋拦下,又被韦端拖着时间,还直言董卓没资格操持皇帝登基的事,半点不给李儒面子。
二皇子刘皓的生母吴美人也紧张兮兮地看着,她在小白三岁之前就下来了,但也亲自养过孩子一段时间,还是对孩子有些感情的。
她看李儒来势汹汹,不由得提心吊胆起来。
哭够了的张让跟在刘宏身后,小声道:“毕竟是格外开恩在长安为府尹的人,如今护着秦王,也不算愧对陛下您昔年恩情。”
刘宏无语:“我跟韦端有什么恩情。让他做本地府尹,换他照顾秦王,这分明是关西士族已然聚拢,想把大汉权力中心转回长安。”
韦端护着小白报答我的恩情,开什么玩笑,这分明是落寞的关西士族看到了个能站在关东士族头上的机会,迫不及待想要皇帝在长安登基。
颜控刘彻看着坐在几人中间的刘皓,狐疑地问刘宏:“你和吴美人,能生出这样的孩子?”
杜畿只是个普通青年才俊,不见得多好看,就是不丑,韦端一个四十多的人,脸上皱纹都有了,他们俩中间的刘皓,不大的年纪,肌肤雪白,五官精致,看着跟个玉人似的。
在认为脸跟上天很有联系的迷信大汉,有这模样的皇子,做天子很有说服力。
如果他后宫的妃妾们能给他生出这样一个漂亮孩子,他但凡是头一个出生的儿子,刘彻都能给当场立太子了。
但现在大汉这内忧外患的情况,皇帝太年幼,很有可能就是第二个刘辩。
刘宏给了这武帝一个白眼,“不是我和吴美人的,还能是谁的。”
刘邦打量孩子半天,又看看吴美人和刘宏,“你们俩到底怎么生出来的这孩子?”
刘宏:“……”
好烦啊,知道祖宗没有德行,但这也太没有德行了。
吴美人:“妾身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还能有假?”
好烦啊,她不好看能成为刘宏的美人吗,她的孩子好看点怎么了?
杜畿与韦端二人你来我往,又有长安守军镇着,让李儒无功而返。
可等到李儒退下,原本坐在小白身侧的二人却纷纷一变脸色,对着年幼的秦王一拜,陈说李儒走后他们会面临的局面。
年纪不大的小孩沉稳点头,问杜畿会不会写檄文,杜畿也习以为常谦虚一番,和韦端一起合作,写一篇讨伐董卓的檄文——《奉天讨逆召》。
檄文写好,让用便宜的纸发往天下,尤其往洛阳多送点,还让韦端守好长安粮库,转头又让盖勋把守潼关,密切关注洛阳动向。
头一次看见长安这里什么情况的阿飘们震惊了。
本以为是换了批臣子的新朝廷,但新皇帝刘皓居然不是个傀儡皇帝吗?
刘家阿飘们的目光纷纷看向刘宏,让他给个说法。
刘宏摸摸鼻子,实话实说:“他能耐多少,我也不知道。只是他想出来,就他出来了,我儿子就三个,不能全死在洛阳。”
看阿飘们不信,他反问到:“我在洛阳过得那样憋屈,还能让长安韦、杜二族听他话?”
有这能耐,我不早用这些关西人来打压关东人了。
这话说的实在无法反驳,阿飘们暂且信了这话。
刘恒问道:“长安西北有羌乱,凉州亦有韩、马叛乱,他此刻若是关西士族共举之,是有多少人粮草,敢公然和洛阳对抗?”
刘启也有疑问:“他写讨贼檄文,为什么不写上是皇帝发的?他要让那些州郡之人来洛阳?”
“他就是要天下有兵的州牧先露头,”刘彻很确定,“为了讨伐黄巾,刘宏给地方州郡的权力太大了。”
刘洵:“可大汉乱起来了,他能清缴地完吗?”
低调的霍光出来说两句:“固守潼关,守住陇西,以关中之富庶,坚守不成问题。天下若是叛贼四起,他们需彼此攻伐,天子居于长安,号召天下讨贼,此消彼长,虽慢些时日,只要长安不破,大汉就还在。”
刘宏听得眼睛发亮,“敢问您是?”
“霍光。”
却没想刘宏听了,直接手抓上来,感动又可惜道:“若是我有霍卿,何须给卢植那几个托孤!”
霍光受宠若惊,毕竟在洛阳北宫里,那些臣子骂董卓废立皇帝都是把他拿出来做典型的,结果灵帝本人却恨不得有个他做顾命大臣。
不得不说,真的也是很出人意料。
丁原:“……臣死了也在这儿呢,陛下。”
真是对不起了,我不是霍光,让你遗诏被迫写我的名。
老刘家这边众人眼里泛起希望,看小白的眼神俨然是看大汉最后的光。
而另一边的老嬴家,大家就不是那么爽了。
想起自己二世而亡的大秦,在看看隔壁老刘家,不止没二世亡,还两百年国祚遇到一个王莽,最后还出了个宗室刘秀,又在洛阳继续延续大汉国祚。
又是一百九十多年,好不容易以为大汉频繁天灾人祸,气数终于要尽了,刘宏这人好像疑似和后妃生了个天才儿童,现在天才儿童有继承皇位的正统,有关西士族的支持,本人也看着很聪明,似乎又有能拉起大汉的趋势。
嬴政他们是越看越酸,越看越不爽。
不是,大汉到底凭什么啊,一个刘秀,又来一个刘皓?
在秦王和京兆韦、杜都拒绝去洛阳之后,伴随着讨董卓的檄文发布,大汉的天下,很快就乱了起来。
搞笑的事,由于袁家做了二手准备,让袁绍和袁术出了洛阳去招兵买马,想要自己掌握一支军事力量。
袁绍刚偷偷走,洛阳城就到处都是檄文,所有人都认为是袁家干的。
确定袁绍、袁术都逃出洛阳之后,董卓的忍耐也已达到了巅峰,开始将怒火对准他认为背信弃义,三番五次戏耍他的袁家。
洛阳袁家,尽数屠戮,和袁家有关系的人,也一并不放过。
洛阳人和士族人为此震动之时,刘宏在地下开怀大笑。
“要是有酒,我定要和董卓喝一杯。”
能让他高兴的事情不多了,袁隗那老小子全家下来算一个。
他看向目光呆滞,还没反应过来的新阿飘袁隗,说:“太傅,董卓昔日寒微之时,可是你提拔起来的,如今他却恩将仇报,还真是……哎!”
如果他脸上的笑意可以收敛的话,袁隗也不介意和他死了再表演一番君臣情。但是现在,他脸色难看,看着还活着的董卓只想痛骂。
虽然变成阿飘了,但是张让这些人深谙讨皇帝欢心的艺术,下意识就开始附和起来。
“就是可惜,袁绍、袁术跑了。”
“是啊,罪首跑了,家里人反倒跟着受牵连,真是两个袁家的不孝子孙。”
“不过那两个小子也算不上什么英杰人物,要不了多久,怕不也会下来陪大家呢。”
“一家人团聚,这才是真孝顺呢!”
才死的袁家人各个脸色铁青,也不忍了,冲上去就要和宦官们干架,宦官们也不甘示弱,抬手伸腿直接动起来了。
袁隗这才死了多久啊,一开始也自恃身份来着,但是老登猝不及防被刘宏踹了,气急之下也加入战局。
他们君臣的事,前辈阿飘们并不掺和,看人打架也很有趣。
在前头正常的大汉君臣阿飘们眼里,刘宏是个垃圾皇帝,袁家这些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董卓就是他们提拔的,董卓来洛阳是袁绍教唆的,他来之后也是去找袁家拉关系求合作。
显而易见,这些士族官员们就是要借何进之手铲除宦官,把皇权两大屏障都干碎之后,各自分权。
不过遇上董卓,他们玩脱了而已。
都是混账,都不无辜。
不过最混账的还都活着,真是让阿飘们遗憾。
只是谁也没想到,在把袁家送下来之后,董卓居然很快就把弘农杨氏也送了下来。虽然他甚至自己都不知情,但是他的两个部将干的,和他干的也没什么区别。
袁家阿飘看着这些新下来的杨家人,也不知道是感慨来了陪死的,还是感叹杨家人死的比他们袁家还要惨。
毕竟袁家是真的三心二意,一边背刺大汉,一边背刺董卓,但是杨家那是真无辜啊。
弘农的杨氏族人知道自己死的很无辜,但是被边上袁氏族人看着,莫名就火气更大了。
两个天下闻名的大族就这么都被董卓屠戮了,而董卓本人甚至并不知道杨氏被自己屠戮了,这真的很有意思。
在袁绍号召关东联军一起讨懂之后,就更有意思了,有意思到旁边大秦君臣们都坐下来分析。
当初他们大秦亡了,天下群雄逐鹿,嬴政看的无比心塞,心塞到下来陪他的蒙家兄弟,十多个儿女们都不敢大声说话。
不过好在他等了两百年,也还是等到了大汉天下大乱,只是最后结束大汉乱世的胜利者,还是个姓刘的,让他很不爽。
现在情景再现,大汉又乱了起来,无聊的阿飘们又聚集在一起,文臣武将谋士,大家一起看着现世的乱象,除了心怀悲悯者会怜惜百姓,剩下的只关心乱世会发生什么,会出现什么样的英雄人物,谁能终结乱世。
阿飘张良看着在盟军之中意气风发,很有英雄气概的袁绍,断言:“他成不了事。”
有在项羽帐下经验的陈平附议:“爱掌印,爱权位,比之项籍还少几分干大事的气魄。”
刘邦有发言权,“项籍好歹还能带兵打仗呢,此人,不过尔尔。”
被这些大汉有名的先人一起数落族中子弟,袁家人虽然脸热,但也还是出来替袁绍说了些话。
比如他原本就没受过什么正经继承人教育啊,培养路线压根就不一样啊,孩子出身太好,见识还少什么的,都是让活着的袁绍听了会恼羞成怒到恨不得亲自把祖宗再杀一遍的话。
而袁家阿飘们的挽尊并没有什么用,因为袁绍带着联军,不止没有给董卓点颜色看看,反而让董卓的部下教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