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还是有字的大金子?
周老师和村民们也先顾不得其他了,赶紧让孩子们带路。
几个孩子说是在半山坡挖到的,但是他们跟着孩子们一走,却走出村子后还有不少路程,这一下就让大人们感觉不对劲了。
“不是说让你们不要去山上玩吗?你们几个大的,怎么还带上小的,跑这么远来!”
被揪住耳朵的大孩子“嘶”的一声,张嘴辩解道:“这不是你们都下地干活,我们也想着春天能不能去山上弄点东西吃,不然玩的话我们还带锄头?这没我们上山,哪里挖的到这好东西!”
话是这个话,但是该教育的也还要教育,都是不能跟着一起下地干活的孩子,玩到山上去,出事还得了。
在大人们的边教育边赶路之下,他们很快就到了孩子们说的地方,除了来报信的几个,这里还有两个娃娃在守着呢。
两个小锄头就在边上,孩子们是想挖这些穴居动物的穴,看看能不能掏点能吃的东西出来,结果没想到挖了个大的。
守着的两个孩子们乖乖让开,大人们一眼就看到了泛着金色金属光泽的石头,哪怕现在上面的黄土都还没完全擦干净,也能让人一眼瞧出这东西的不一般。
这玩意很大,几个孩子还没把它全都挖出来,大人们拿起锄头,上去边上的土都挖掉,周老师则是蹲下来去看这倒下了的“金碑”上的字。
字是篆体,他手指摸着刻痕,一个字一个字念出声。
“大、秦、上、郡、延、安、县、兵、械、造、办、处,大、秦、二、十、年、留……”
周老师猛然抬起头,看着面前的黄土山坡,有个猜想在脑子里形成。
“这里先不能动了,我们赶紧上报,这山里面,搞不好都藏着秦朝的兵器!”
收到消息以后,上面反应迅速,几天以后,点出来的学者和保卫力量就赶到了王家庄。
他们这里没有考古学者,但是这事也不能不管,所以无论如何都得先让人来调查看看。
跟着村民和周老师,小部队到了山边上,也看到了那块“金碑”。
经过测定,他们肯定这东西并不是“金”,而是合金。
金属本身难以直接测定年代,周围也没看见其他材料,现在只有上面刻的字,东西年代真实性他们还无法肯定。
周老师也说出他怀疑山内藏有大秦兵器的事,一番商讨之后,他们决定在这里试着开挖。
从发现碑的地方,顺着山往后挖,快一米深的黄土挖掉之后,他们的锄头再次磕碰到了东西。
清掉这附近的黄土,他们看到的,是两扇紧紧合在一起的金属门。
门有五米高,四米宽,光是门环,都在众人的头顶上。
指着门上的门环,周老师合理提问:“秦朝是不是和我们计量单位有变动,难道大秦的人都是人均两米高吗?”
众人陷入思考。
这门……要直接就进去吗?
最后大家对视一眼,下定决心,先去做了几个火把,还是决定进去看看。
门还有门槛呢,所以是往里推的。
队长带头,想轻轻推开,但是门太重了,他一个人推,完全都没推开,大家只好一起上去帮他推,但是所有人都上了,也还是没有推开,只好又去摇人。
最后,整个王家庄男女老少都齐上阵,连狗都牵了两条一起来顶门,这才大力出奇迹,推开了门。
门一推开,队长一眼就看见了门侧面深色的材料,颜色和金属门很不一样,上去一摸,硬硬的,但还是比金属要软,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久违的空气进入,伴着门口的阳光,照亮了门内二十步以内的东西。
竖着立起的各种刀剑枪戟,从长武器到短兵器都有。
里面比较黑,大家点燃火把进去,看见里头列着的,居然是各色的农具。
造型眼熟,镶嵌着刀片的木犁、锄头、犁耙、镰刀……
整个山洞里面的空间很大很大,这些零零总总的农具不止是规整堆在地上,还被放在置物架上堆叠,一个大置物架的一个格子,就能堆上二十把镰刀,如果所有的镰刀置物架的数量都一样,那这里光是镰刀,就有几千不止。
这样多的农具,让进来的临时考古队员和王家庄村民都看得目瞪口呆。
一个村里人惊叹道:“这么多的锄头……地主老爷家也没有啊!”
一个带圆眼镜的队员下意识点头:“史书上说,秦朝土地国有期间,给天下百姓分田,低利息贷款分农具, 而上郡这样的边境城市,百姓屡受胡人侵扰,因此都能免费获得农具。
根据这个,可以看出大秦可用金属很充足;如果这真的是大秦二十年秦皇帝小白在位期间的,倒也证明了大秦铁器充足。”
队伍里一个有打铁经验的青年拿起一柄镰刀,掂量掂量后摇头汇报:“队长,这不是铁的,铁的重量比它要重上两分,这也是合金的。”
队长:“秦朝的冶金技术,果然发达。”
村里老乡问到:“这些东西,能用吗?”
队长一开始下意识就想着这些都是文物,该好好保存起来,但是一看这里数不尽的文物,再想想他们这里一穷二白,大家搞生产建设农具都不够用的现状,他又变了想法。
“等把所有的东西都登记好,先往上报,看看要怎么分吧。”
他们继续往前走,这次置物架上不是农具了,而是远程武器。
大大小小的弩依次排好放,型号一共有五种,每种都写着名字、射程、重量、发箭数,以及打造者。
打造者也都很眼熟,不是墨家的谁谁,就是公输x,都是他们俩平分这里。
这是弩,边上还有好几箱子配套的箭。
光是这个,的确可以实锤大秦兵械造办处,
队长凑近一看,眼神变了。
“大秦的弓弩,有弹簧?”
现在虽然打仗都用枪了,但是好的弓弩,依然有很高的优势。
比如无后坐力,射击稳定性高,一定距离内,穿透度和精准度优于低质量的枪,而有弹簧的弩,威力比起普通的弩只高不低。
想想自己这边吃紧的各种物资,队员们的目光一齐看向队长。
队长哪里不能知道他们的心思,保证道:“等会试一试,如果都能用的话,这可真是挖到大宝贝了!”
文物归文物,但是他们现在什么都缺,这里别的不提,光是各种金属,已经是宝贝中的宝贝了。
过了弓弩储藏的点,他们继续往里走,看见了贴着标签,每样堆成半人高的矿。
金、银、铜、铁、铝、钛、焦炭、生石灰……
队员们震惊了,活这么大第一次看见能堆成一堆,金子和银子,还有其他各种纯矿物质。
他们停下来先记录,然后继续往里走,到了最里面,看到了宝贝中的大宝贝。
陶制的大罐子,每样都密封着,罐子上还刻着不同的字。
什么稷1、稷2,稷3,稻1、稻2、稻3……从五谷到杂粮,甚至北方的桃子、杏、苹果这些水果,都被标在每一个不同的罐子上。
而在这些罐子后面,用石壁直接造出不同的格子,每个格子上都放着不同的,被绸布包裹起来的东西。
等弄清楚这都是什么之后,他们马不停蹄向上面再去打报告。
这每一个关系,都是两千年前,大秦时候的不同种子,所有的书,都是大秦农家人才所记录书写的农业信息资料。
除了有大秦的农业教学书籍,剩下的就是大秦农学家们的工作记录,以及每罐不同标号种子的性状。
有最基础的,有抗某种虫子的,有更耐旱,有口感更好的……
零零总总,这里都不能说的大秦上郡兵工厂了,一整个大秦农业宝库!
王家庄的考古消息报到上面,震惊了所有人,立马组织农学相关人才,杨家岭那边的人都一起带着人赶来了这里,亲眼看到了藏在山里的大秦遗址。
他做出决定,文物重要,人更重要,所有的农具全都搬出去,能用的直接拿来用,不能用的磨一磨,或者融了做别的,陕甘宁的生产建设要紧。
大批兵农立刻进入,核对数量,检查质量,在发现每一个农具都能直接拿来用,锋利依旧如初后,立刻投入使用。
所有弩和箭也是如此,看着威力高到能直接穿进树木的弩箭,高危还消音武器,核对数量,必须要用上。
除了农学生,大批有文化的人员都来了这里,帮着一起整理这里的书籍资料。
这里不止是有大秦农业书籍资料,还有大秦冶金和兵器锻造的书籍资料,甚至里面还有不少是秦皇帝嬴小白的笔记记录。
这个发现狠狠地震撼了所有知情人,而更震撼的,是他们又发现了几个标着地图的袋子。
七七四十九卷地图,画着大秦不同郡县的山川水文,用不同颜色和不同符号标记,标出了大秦的所有矿藏。
从河西到漠北,北海到闽南、山东到云贵,还有青海、四川……
所有不同的地图摊开拼在一起,就是一整幅的大秦疆域图。
这场文化大发现活动的主持教授沉默了,半晌,幽幽道:“原来大秦实控疆域,还有大半个西伯利亚……”
一个学生下意识解释道:“辽东的项羽太能打了,他对外凶名赫赫,让朝廷里面都有不少参他的人。”
“教授,重点不是这个吧!”一个学生指着地图下边的红色的印章,手指颤抖,“‘嬴小白留’,所以这些图,都是秦皇帝绘制的吗?他经常在全国巡视,原来还去过西伯利亚吗!”
另一个人学生倒吸一口凉气,然后激动道:“这么多的矿产资料,我们干什么都如虎添翼啊!”
另一个学生有些崩溃:“重点是这个吗!重点难道不是大秦到底为什么有如此先进的矿脉勘测技术吗!”
听到消息赶紧过来的教员看着这些铺开拼在一起的巨大地图,沉默了。
朱老总有些不敢置信:“我以前看唐人写的‘秦皇密宝’的小说,还觉得唐朝人想象力真好,原来秦皇帝的《大秦山河社稷图》,是真的存在!”
写过武侠小说,然后坑掉了,但对历史上的武侠小说也颇为了解的周副书记也沉默了。
是啊,谁也没想到,这些东西,居然都是真的存在的。
史书上倒是记录过秦皇帝给秦始皇修秦皇陵是难得的奢侈行为,但是什么墓穴里都是诸天星辰,结合秦皇帝出生就是伴星降世,这神话传说一样的东西,谁也不信啊,更别说是什么藏宝图了。
他们三个刚刚在一起商量这里所有东西的用途呢,别的先不说,金银那是都可以先直接拿来用,给战士们购买武器和药品的存在。
剩下的那些矿产,也都是搞冶金和化工从基础原料,甚至这里还有秦人的笔记资料,什么配比,锻造什么样的金属,会有什么样的性能,秦人都试验过,给他们记录的一清二楚了。
这些东西,无论是对他们现在的发展,还是对整个国家的文化贡献, 都是无价之宝。
他们也小心地靠近上去,去和学生们一起,看这秦皇帝亲手绘制的《山河社稷图》。
学生们小声议论着。
“以前的黄河,水道也多,主河道也不是现在这样的。”
“我以前看史书,说大秦百姓都能用上农具,我还想过,佃户、奴仆还有那些只拥有不到二十亩地的平民,应该是算不上大秦百姓的。现在看到这满山的农具,发现我想错了。”
“如果大秦的盛世是算真的盛世,那后面王朝的,是不是也算呢?”
“应该不是,我读史书,大秦的史书从战国开始,还有单开一个农民起义的篇章,大秦前期确实没有,中后期也开始有了,最后也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后面的每个王朝,农民起义从朝代建立起就没断过。”
“看着地图,大秦的盐矿也是真的多,那时候诗人写“秦盐如雪”,说大秦盐多到和雪一样,全国各地又多又便宜。”
“我也读过这个故事,说是民间私盐贩子猖獗,秦始皇要严查,秦皇帝就提议应该再加大生产,只要官盐够便宜也够好,私盐贩子就会不查而自己消亡。”
“秦皇帝,还真的是自己巡视全国,丈量国境了啊。”
“他去每一个地方,搞土地分配和基础教育都还是很有名的。”
“哎!你们看,河南那边,东郡右边,那里一个金色的莲花标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