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还是那句话,想要弹劾咱的儿子,就拿出证据来,若没有证据,那便是构陷藩王,按律当斩!”
群臣互相张望,尽皆无言,敢死谏者终归只有少数,这个时候他们多么希望朱标没在守孝,这样起码还能上朝,帮着大家伙批判一下自己老爹。
这守孝守的朝议都没法来,奉天殿成了朱元璋的一言堂,要么你就抱着必死的心态和他争,要么就把嘴巴闭上。
“继续朝议。”
秦王的事告一段落了,起码最近两天应该是没人敢再顶撞朱元璋了,但也只是暂时的而已。
这帮文臣是不可能对西安府的事情视而不见的,不管是为了名望,还是单纯的为民请命,他们下了朝定会聚在一块再次商议,说不得还会发动更多的人来和朱元璋对擂。
“微臣监察御史詹徽,有本奏。”
“奏来。”
詹徽从队伍中走出,朝着朱元璋拜了拜。
“微臣弹劾杭州知府刘文渎职,欺君之罪,前些时日浙江水患,杭州知府刘文开仓放粮,虽有陛下之令,但事后统计粮仓余粮与发放之粮余数相差甚远,请陛下明查。”
“什么时候的事?你如何得知?”
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扬,朝议总算进入了正轨,下面的人没再盯着自家儿子。
“微臣之所以得知,是因为此事在杭州闹得人尽皆知,刘知府灾后发现库房损耗对不上账,先是拿下了主薄审问,但主薄言自己一无所知,刘知府破口大骂将库房所有吏员全都下了狱,搞的杭州府怨声载道。”
粮食损耗对不上自己不清楚缘由,那渎职之罪是跑不掉了,至于欺君却是夸大了一些,顶多算是瞒报缓报。
“这个刘文,胆子倒是不小,御下不严之过暂且记下,传令杭州府锦衣卫,准刘文戴罪立功,让其全力协助刘文追回粮食,贪污者杀无赦!”
打一个巴掌就给个枣,先前朱元璋还被人说双标,所以此时也不好做的太过,给了刘文戴罪立功的机会,算是对文臣们释放了一次暗地里的善意。
“陛下圣明。”
詹徽想通了,他宁愿给朱元璋当狗,也不想为了点名声就白白送了性命,十年寒窗苦读,他为的可不是别人。
他和那帮泥腿子不一样,自己的父亲曾官至吏部尚书,自己五十岁的年龄才入朝为官,自己的为官生涯才开始,如果因为秦王的事触怒陛下,那倒霉的可不单单是自己一人。
“朝议继续。”
朱元璋摸了摸胡须,他看着退至队列的詹徽越看越满意,按平日表现来看,却有乃父之风,这样知进退的臣子真是让人喜欢。
“微臣工部主事曹方,有本奏。”
“奏来。”
“前日水患,应天府周遭房屋倒塌者众多……”
没人弹劾朱樉后,朝议围绕着应天府周遭水灾后重建工作开始探讨,偶有弹劾之事,也大都是国丧期间犯了忌讳的官员。
今日的朱元璋表现的非常大度,对于在国丧期间不小心犯了忌讳的官员都是轻轻放下了,并没有给予太重的处罚。
随后,朱元璋就京师周遭和浙江一部分地区,河南一部分地区的水灾表示关切,免了他们一年的税赋,赢得一片叫好声。
如没有意外,今日的朝议也就该结束了,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朝议刚过半时,殿外又有人求见了。
“你一个锦衣卫百户,还是咱的亲卫百户,要见咱作甚?出了何事?”
来人是负责宫廷秩序的锦衣卫百户,他的到来让朱元璋大觉不妙,这个时候他应该好好的在站岗,有什么事非见自己不可。
“回陛下,微臣方才奉命巡视广场,行至金水桥时,发现有人投河,赶到之时已经来不及了,投河之人已然溺亡。”
“投河者何人!”
朱元璋心底那股不妙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他有一种预感,投河的恐怕是陈汶辉!
“投河者是陈汶辉陈公!”
“不可能!陈公如何会投河!”
“是不是你这贼人把陈公推下的河!”
“陈公如何会投河!定然是有人推搡陈公!”
朱元璋还沉浸在不可思议的震惊中时,其他人围着传话的百户大喊大叫起来。
这个消息来的着实让人难以置信,清流之所以是清流,必须要有一定的名望,而作为清流代表人物的陈汶辉的名望可想而知有多高。
可以说满朝文武不管职位高低出身怎么样,见到陈公都得矮上三分,就连朱元璋也不例外。
就算把陈汶辉所有的官职名望给去了,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在你家里投河自尽了,传了出去别人都不可能放过你,定然刨根问底搞清楚老人的死因。
“退朝!”
朱元璋缓了好一会,最后实在是不知如何是好,陈汶辉只是顶撞了自己一番,自己刚在朝议上说了陈汶辉年迈辞官。
可他万万没想到陈汶辉后脚竟然投河了!他就是想给陈汶辉安个罪名的机会都没有,一个辞官的陈汶辉,好端端的为什么辞官?
那定然是在陛下这里受了委屈,朱元璋说了些让陈汶辉自尽的话才让陈汶辉自尽的,别人可不会管朱元璋说了什么,他们现在只知道是朱元璋逼的陈汶辉跳河!
“陛下不给个解释吗?陈公投河死在金水桥,陛下就打算这么走了?!”
“没错!陛下和陈公说了什么?为何逼迫陈公投河!陈公如此年岁竟落得如此下场!陛下如何下得去手!”
“干什么干什么!你们一个个的是要造反嘛!敢拦咱的路!”
面对下方群情激愤之人,朱元璋破口大骂,他确实没和陈汶辉说什么过分的话,可他万万没想到陈汶辉为了给百姓请命,竟然想着用自己的生命来把事情闹大。
“陛下今日不给个解释,那臣今日就死在这奉天殿内!”
“陈公何其无辜,临老之时竟要遭受如此劫难!”
“陛下往年求贤的心去哪里了!陈公如此高龄入朝为官,为大明添砖加瓦,陛下怎么就如此狠心!”
此时一部分清流内心的愤怒压过了对朱元璋的恐惧,他们堵在朱元璋的前头,纷纷开口讨要说法。
言语之中已然把朱元璋逼死陈汶辉这件事给说成了事情,就如先前朱元璋言说秦王之事一般。
“来人呐!把这帮乱臣贼子给咱拖下去!关进诏狱让他们冷静冷静!”
朱元璋深知,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和他们理论,快刀斩乱麻才是真理,先把他们关起来才是正确的做法,至于陈汶辉的事情,慢慢解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