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一串鞭炮的声音响起,红布揭开,徐氏果脯铺正式开业了。
周围的商铺早就好奇这家做什么营生了,此刻全部聚在一起看了起来。
是果脯铺啊。
那没什么好奇的。
长安城的果脯铺没有百家也有十家了。
卖的好的也就那么一两家。
更别提现在大家手里银钱都不多,过年前还得买肉置办年货呢。
一个好奇的人凑近看了一下价格。
“三十文一斤。”
什么!!!
原本离去的人立马回来,众人七嘴八舌道:“三十文,真的假的。”
沈时玉举起一个“童叟无欺”的牌子。
不是他不说话,而是他感冒了,嗓子沙哑的不行。
徐夏夏勒令他在家待着。
但沈时玉不同意。
日子是早就定好的,今日开业第一天他必须在!
三岁的赵煜云站在凳子上吆喝道:“三十文一斤,每个人每天限购三十斤!”
什么?
周围的人好奇道:“还限购?”
谁家做生意不是能多卖就多卖,这家怎么反其道而行之?
难道这是招揽生意的噱头?
这时徐夏夏从里面出来了。
她刚刚抓紧时间切了一些果干。
“免费尝,大家免费尝了啊!”
“我们做这个生意,是为了让家里没有余粮的人家能买得起一点年货。”
徐夏夏说道:“所以每个人限购三十斤。”
“大家一起过个好年,这是我们开店的初衷。”
周围店铺的人互相看了一眼。
瞧瞧人家这觉悟。
把开店赚钱说的这么清新脱俗,不买都说不过去了。
“我来一斤先尝尝。”
偶然路过尝了一口杏脯的人开口道:“各种各样都来上一份。”
“好嘞!”
沈时玉拿起纸袋装了起来。
不一会,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三十多种果脯,都装好了一斤。
那人爽快的付了钱后拎着果脯离去了。
旁边品尝过的人也陆陆续续买了起来。
“柿子脯、......都来上一斤。”
还没等周围店铺的人买来尝尝。
就被突然冲过来的一群人给挤开了。
“赵娘子!”
“我来三十斤!”
“我也要三十斤!”
是之前卖菜的阿婆和小孩。
徐夏夏立马维持起秩序来:“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大家按需购买,买多了吃不完我也不会卖的。”
排在最前头的阿婆改口道:“小公子,给我来上两斤。”
她家就她和孙女两个人,她年纪上去了也咬不动果脯了,两斤刚好够孙女吃。
“好嘞!”
沈时玉麻溜的将三十多种果脯凑了两斤,还多送了几个出去。
阿婆给了钱后兴高采烈地走了。
接下来排队的人也不喊三十斤了,就按照自己家里人的数量买。
柜台不大,这一波人购买完,都已经不多了。
周围的人一看,这再不买可就没了!
大家纷纷抢购起来。
“大家别着急。”
徐夏夏费劲的挤了进去,从架子上拿起货补了起来。
众人看着还有存货,才慢悠悠的排起了队。
所以造成了一个局面。
徐夏夏刚从货架上拿过来,都没来得及倒在柜台里,就被人抢购一空了。
赵煜云迅速将空掉的罐子里装满。
三人忙忙碌碌一早上。
直到大家都回家吃午饭,他们才有功夫喘口气。
旁边铺子的人眼都看红了。
但他们家的东西可卖不了这么便宜。
没办法,隔壁开店的初衷和他们不一样啊!
他们是为了赚钱,这果脯铺真不是为了赚钱。
他们一早上看的清清楚楚,那个三岁的小孩吆喝功夫一流。
柜台后面的小公子眉清目秀的,干起活来非常麻溜。
至于那个被别人称为赵夫人的掌柜,更是心善。
看到路过的乞丐,都要塞上一口吃的。
“这样下去,怕是铺子钱都要赔进去了!”
徐夏夏还不知道有人替她操心着这个。
沈时玉算着钱:“姐,总共赚了一两银子加530文钱。”
“没事,能赚一点是一点。”
徐夏夏安慰两个孩子:“我们的初衷就是把名气打出去,再救济一下吃不饱饭的人。”
赵煜云嗓子都喊冒烟了:“娘亲......咳咳,我要喝水。”
徐夏夏把门关上,带着两个孩子上楼了。
提前架在火炉上炖着的冰糖雪梨,刚好给他们润润嗓子。
“你们俩下午歇会。”
她说道:“小煜还小,时玉又感冒了,下午我一个人来就行了。”
二人捧着雪梨水小口喝着。
“下午看人多不多再说。”
沈时玉说道:“姐,真的会有吃不饱饭的人来买吗?”
“知道年的含义吗?”
徐夏夏换了个词:“你觉得过年重要吗?”
沈时玉猛点头:“当然重要。”
哪个小孩子不盼着过年,过年的新衣服,新吃食,还有各种玩具,都是小时候的他所期待的。
当然,现在也很期待就是了。
“不管多有钱,或者多贫穷的人家。到了过年的时候,都会将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买上一些吃食和果干,这是人们刻在骨子里的信念。”
“什么时候穷都可以,但是过年的时候不能穷。”
“供奉祖先的时候,得让列祖列宗看看,他们过的很好。”
“这何尝不是一种报喜不报忧的精神呢!”
“我明白了。”
沈时玉问他侄子:“小煜,今天有几个这样的人家来买果脯?”
“三十个人里有十个。”
这么多?
徐夏夏也看向他:“真的?”
赵煜云学着沈时玉的样子举起童叟无欺的牌子。
惹的她笑了出来。
“好好好,你们俩辛苦了,喝完后我给咱热饭,吃完饭后你们俩睡会。”
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买果脯,有人吗?”
徐夏夏把头从窗子里探了出去:“下午三点才开门。”
来人转头就进了另外一家果脯铺。
“生意跑别人家去咯!”
“不是嗓子疼吗?”
徐夏夏拍了拍儿子的头:“少说话。”
“刚刚那个人,穿的衣服都是上好的料子,定是其他果脯铺派来打探情况的,去就去了吧。”
反正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卖给贵客。
果脯不赚钱,薄利多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