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归途与善后
四人一路沉默,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下疾行。肾上腺素消退后,疲惫和恐惧如同潮水般涌上,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孙志刚的腿还有些发软,下坡时差点摔倒,被旁边的张胜利一把扶住。
“慢点,志刚,看着脚下。”张胜利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他自己也是强打着精神。
赵卫国则不时回头望向青山深处,眼神里带着不甘和后怕,手里紧紧攥着那支训练步枪,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王超走在最前面,心思最为沉重。他不仅仅是在后怕之前的险境,更在飞速思考着如何善后。那半箱金条和油布包里的手枪,以及后来那个铁皮箱里的文件和物品,此刻都安静地躺在他的系统空间里,像一团灼热的火炭。
这些东西绝不能暴露,但青山里的敌特据点,以及那三个很可能与玻璃厂破坏案有关的匪徒,却必须上报。如何上报,向谁上报,才能既撇清自己四人的关系,又能引起足够重视,这是个难题。
还有身边这三位兄弟,张胜利稳重,赵卫国冲动但讲义气,孙志刚胆子小。今天的事情太过骇人,必须统一口径,彻底封口。
快到山脚下那片小树林时,王超停下脚步,转身看着三人。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照亮他们惊魂未定的脸。
“都把家伙收好。”王超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步枪拆开,用布包严实。弓箭也收起来。望远镜志刚你先拿着。从现在起,我们就是进山砍柴,迷了路,还遇到了狼群,好不容易才跑出来。别的,什么都不要提。”
赵卫国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
王超目光锐利地看向他:“卫国,尤其是你。枪的事,还有洞里可能有的东西,一个字都不能漏!你想害死大家,害死家里人吗?”
赵卫国打了个寒颤,想起那些拿着真枪的敌特,想起王超瞬间清空箱子的神秘手段(他虽未看清,但本能觉得不简单),重重地点了点头:“超哥,我懂!我赵卫国烂在肚子里!”
“胜利哥,志刚,你们呢?”
“放心,超儿(超哥),我们晓得轻重。”张胜利和孙志刚连忙保证。
“好。”王超稍微松了口气,“自行车取出来,我们绕路回去,别从来的方向直接回城。”
四人钻进小树林,找到藏匿的自行车。赵卫国熟练地将训练步枪拆解成几个部分,用早就准备好的厚油布包裹起来,塞进张胜利那个装满柴火做样子的背篓最底下。王超也将复合弓拆卸,同样包裹好,放进自己的背包。孙志刚则把望远镜小心翼翼藏进怀里。
他们推着自行车,没有沿原路返回,而是绕了一段,从另一个方向拐上了回县城的土路。一路上,四人尽量表现得如同寻常砍柴归来的青年,偶尔遇到零星的农人,还主动点头打招呼。
直到远远看见南水县城低矮的城墙轮廓,四人才真正感觉到一丝踏实。
在靠近城墙的一个岔路口,四人停下。
“今天的事,到此为止。”王超再次重申,目光扫过三人,“回去之后,该干嘛干嘛,别露出马脚。这两天我们都别聚在一起,避避风头。”
“明白。”张胜利点头,“超儿,你也小心。”
赵卫国和孙志刚也纷纷应和。
“这把柴刀你拿着,做样子。”张胜利从背篓里拿出一把旧柴刀递给王超。王超接过,挂在了自行车把上。
四人就此分开,各自朝着家的方向骑去。
王超没有直接回家,他骑着车在城里绕了几圈,确认无人跟踪后,才拐进了自家所在的巷子。将自行车靠在院墙边,他提着那把做样子的柴刀和空背包走进院子。
李秀兰正在院子里晾衣服,见他回来,满头大汗,衣服也刮蹭了些泥土,心疼地埋怨:“哎呀,你这是去哪砍柴了?弄这一身,不是说就在山边上转转吗?”
“妈,没事,走远了些,不小心蹭的。”王超勉强笑了笑,将柴刀放下,“我先进屋擦把脸。”
他回到自己住的东厢房,关上门,后背抵住房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直到此刻,独自处于绝对安全的环境,那紧绷的神经才彻底放松下来,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疲惫感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
他凝神,意识沉入系统空间。那片虚无中,一堆金灿灿的“大黄鱼”整齐码放,旁边是那个油布包,以及几叠文件图纸、几个木盒和一些软布包裹。他强忍着立刻清点查看的冲动,现在还不是时候。当务之急,是处理敌特据点的事情。
他仔细回想了一下那三个敌特的对话和特征,以及那个隐蔽据点的具体位置。然后,他找出纸笔,用左手歪歪扭扭地写下了一封匿名举报信,内容只提及在青山某处(他详细描述了坳地和伪装木屋、山洞的特征)发现可疑人员聚集,形迹可疑,疑似与近期县玻璃厂破坏案有关,并未提及任何具体人数、对话内容,更没提自己四人今日的遭遇和收获。
写完信,他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字迹能联系到自己,然后用早已准备好的旧信封封好。
傍晚时分,王超借口出去买点东西,再次骑上自行车出门。他骑着车来到城东,那里有一个邮筒。趁着四下无人,他将那封匿名信迅速塞了进去。
做完这一切,他感觉心头的一块大石落了地。剩下的,就是等待公安机关的反应了。他希望这封信能引起重视,端掉那个据点,抓住那三个匪徒,这样既能消除隐患,也能替被破坏的玻璃厂和可能受害的群众出一口气。
回到家,晚饭时王超尽量表现得如常。母亲李秀兰做了雪莲果汤,清甜爽口,家人都说好吃。王刚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里的趣事,王红则跟母亲商量着扯布做秋衣的事情。王建国依旧话不多,但脸色比前些日子缓和了些。看着家人安宁的模样,王超更加坚定了要守护这一切的决心。
第二天一早,王超像没事人一样准时来到食品厂。厂里的气氛依旧带着一丝焦虑,玻璃瓶的危机尚未解除。
他先去了烘烤车间。何师傅和张保国正围着试验台,上面摆着几盘烘烤程度不一的小鱼仔。
“厂长,您来得正好!”何师傅见到他,立刻拿起一小撮色泽金黄、散发着浓郁干香的小鱼仔递过来,“您尝尝这个,按照昨天调整的新参数烘的,我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又干又脆,嚼起来特别香,调味也进去了!”
王超接过放入口中,咔嚓一声,鱼干应声而碎,干香、咸香混合着微微的椒麻味在口中弥漫开来,确实比昨天的试验品又进了一步。
“嗯!这个味道和口感可以!”王超肯定地点头,“张主任,设备参数稳定吗?”
“基本稳定了,就是不同批次的小鱼仔大小有差异,烘干时间需要微调,但大方向没问题了。”张保国回答道。
“好!那就按这个标准,小批量试生产一批!我们看看实际效果和反馈。”王超下达指令。
接着他又来到包装车间。刘主任和周小虎等人正在对竹筒包装进行更长时间的密封测试。
“厂长,木塞加蜡封的竹筒,过了快一天了,基本都没问题,没漏油也没受潮。”刘主任汇报着进展,“我们算了一下成本,主要就是竹子和人工,比玻璃瓶便宜太多了!”
“很好!”王超心中振奋,烘干鱼干和竹筒包装这两条路都看到了曙光,“继续测试,一定要确保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万无一失。同时,着手准备小批量生产竹筒包装的流程和人员安排。”
安排好厂里的事务,王超回到办公室,刚坐下没一会儿,厂办小李就进来通报:“厂长,外面有位姓陈的同志找您,说是您的熟人。”
王超心中一动,难道是陈守义陈叔?他立刻起身:“请他去小会客室。”
来到会客室,果然是陈守义。他今天换了一身半新的蓝色中山装,气色比上次见面时好了不少,眼神依旧沉稳。
“陈叔,您怎么过来了?”王超关上门,客气地问道。
陈守义笑了笑,压低声音:“过来看看你。另外,听说你们厂最近遇到了点麻烦?玻璃瓶的事?”
王超点点头,没有隐瞒:“是啊,县玻璃厂停了,瓶子供应断了,正头疼呢。”
陈守义沉吟了一下,声音更低了些:“我这边,最近倒是联系上一条还算稳妥的线,能从邻省弄到一些玻璃瓶,规格可能和你们用的不太一样,但大致能用。就是价格……可能要比以前从县里拿贵一些。你要不要考虑一下?”
王超心中迅速权衡。陈守义提供的渠道,无疑是一个备选方案,但价格偏高,而且属于计划外渠道,存在一定风险。相比之下,厂里自主研发的烘干鱼干和竹筒包装如果能成功,才是更根本、更安全的解决办法。
“陈叔,谢谢您惦记着。”王超斟酌着用词,“厂里现在正在想办法内部挖潜,看能不能用别的包装替代。您说的这个渠道,我先记下,如果内部方案实在不行,再麻烦您牵线。”
陈守义看了王超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嗯,谨慎点好。内部能解决是最好的。那你先忙着,我就是过来告诉你一声,有需要随时找我。”
送走陈守义,王超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外面忙碌的厂区。青山冒险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匿名信已经寄出,敌特的命运交由公安机关。厂里的危机正在通过自身的努力寻找突破口。黑市的渠道陈守义在重新搭建。而系统空间里,还躺着那笔足以改变许多人命运的财富和那些用途不明的文件物品。
一切似乎都在混乱中寻找着新的秩序和方向。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以及那份在时代夹缝中奋力前行的决心。
第一百五十六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