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钟离云鹤携消息回返后,其带回之言令钟离真人勃然大怒。
他自凝结金丹以来,道途坦荡,权势日隆,早已习惯旁人唯命是从,岂料如今竟有人敢公然违逆其意。
这段顺遂的修炼之路,反而助长了他日渐膨胀的贪欲与专横。
这些年间,钟离真人在内事堂中独断专行,举措蛮横,毫无顾忌。其所作所为,早已引发诸多世家大族的强烈不满。
然而,金丹期的深厚修为,加之深受“深海堡垒”核心高层的赏识与倚重,使其权势如日中天,令人望而生畏。内城区各大世家虽心怀怨愤,却也只能暂避锋芒,敢怒而不敢言。
直至钟离真人的苛政与索取变得变本加厉,几乎触及各大世家的存续根本,终于将他们逼至绝境。无奈之下,数大世家联合起来,冒险前往高层所在地痛陈利害、哀婉哭诉。
此举成功引起了部分高层修士对钟离真人的不满与警惕,使其以往的绝对信任出现了细微裂痕。
正是这一线希望的曙光,让一直蛰伏的世家们看到了抗衡的契机。若非被逼至无可奈何的境地,若非这微弱却关键的支持信号,他们断然不敢鼓起勇气,与这位权势熏天的金丹真人正面抗衡。
钟离真人见怀柔策略收效甚微,便渐生不耐,决意改用强硬手段震慑诸世家。
他本打算召集各大世家的主事人,借议事之名行敲打之实,以雷霆之势迫其屈服。不料还未等他部署行动,高层一道谕令突然传来,急召他前往议事殿。
钟离真人心中虽疑,却不敢怠慢,整衣前往。才入殿中,便察觉气氛凝重,未及开口禀报,便迎上高层一番疾言厉色的斥责。高层言辞犀利,直指他“修为未见精进,野心却日益膨胀”,更严斥他近来诸多行事“逾越规矩、动摇人心”。
训诫之中虽未明确点破具体事由,却处处暗指他近日对待世家之举措失当,警告他必须严守深海堡垒的规矩,不得妄动干戈、以武力压人。
钟离真人虽已结丹,在高层的威压之下却竟如童孙一般,垂首聆听训斥长达数个时辰,丝毫不敢辩驳。最终他被严辞警告后方才获准离去。
回到自家洞府之后,钟离真人满面阴郁,愤懑难平。他再三思忖,高层此次干预,态度明确——绝不允许他以武力手段解决世家纷争。
郁闷之下,他举杯痛饮一口珍藏灵酒,却觉得往日甘醇此刻入口皆苦。沉吟良久后,他索性决定暂避风头,宣布闭关潜修,将一应外务交由数名子嗣协同处理。
为激励后人,他更立下规条:诸子中凡能妥善处理此次世家事务、稳住局势者,将来可获得更丰厚的修炼资源与功法支持。
此言一出,果然激起众子嗣争先之志。尤其是钟离云鹤等人,顿时如受激励,纷纷主动请缨,轮流与赵青柳一方周旋博弈,试图在此番交锋中崭露头角、赢得青睐。
然而,这些年来局势的发展却并未如钟离云鹤所愿。
只因这数年,堵明仪早于内事堂中为其暗中传递消息、提供支持。
得益于堵明仪潜伏于关键位置,赵青柳对钟离云鹤及其党羽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无论对方施展阴谋诡计,抑或明面施压,她总能提前获知动向、预作布置,次次精准拆招,将危机化解于未形。
屡屡失手让钟离云鹤等人又急又怒,如坐针毡,情急之下决意釜底抽薪——意图先剥夺赵青柳的执事之位,削其权柄。
恰巧,外事堂中亦有部分人对赵青柳暗怀嫉恨,不满她屡获各大世家青睐、资源倾斜,自觉资历不浅却未能获得同等重视,因而暗中与钟离云鹤勾结,企图里应外合,共同推动罢黜之议。
在一次事关堂内人事调动的议事会上,钟离云鹤一系率先发难,正式提出撤换赵青柳执事之职的议案。
他们原本以为势在必得,却未料到不仅外事堂多位高层明确表示反对,指出赵青柳多年来业绩出众、与各方关系融洽,更令人意外的是,连平日几乎从不参与此类事务的几位客卿长老,此番竟也破例发声,明确表达对赵青柳的支持。
这批弹劾者措手不及,在多方驳斥与压力之下彻底失败,只得悻悻退却,颜面尽失。而赵青柳的地位经此一役,反而愈加稳固。
钟离云鹤等人见大势已去,反应极快,当即抽身离去。外事堂中一些心思活络之辈见形势突变,立刻转变立场,纷纷登门拜谒赵青柳,言辞恳切,不仅郑重致歉,更献上厚礼以示赔罪。
他们不惜割舍利益,以求平息事端、挽回关系,最终得以勉强稳住自身地位。
然而,亦有部分执拗之辈不肯认输,仍试图与赵青柳继续周旋较量。结果不出所料,这些人接连因行事冒进、举措失当而被逐出外事堂,彻底失势。
至此,钟离云鹤一派所策划的诸多计谋均告失败,局面彻底失控。
事态演变之剧烈,甚至惊动了本在闭关中的钟离真人。他不得不提前出关,亲自出面与赵青柳进行和谈,试图缓和双方矛盾、稳定局势。
而就在这段风波渐息之际,何太叔却已不在深海堡垒之内。早在先前外事堂众人联合逼宫、意图压制赵青柳之时,何太叔曾凭借自身威望召集多位客卿长老共同发声,明确站在赵青柳一方,为她争取了关键支持。这一举动既出于公道,亦是为偿还往日所欠人情。
事了之后,何太叔未有久留,很快动身离开深海堡垒,远行四方,云游历世,踏上了寻求凝结金丹所需天材地宝的漫漫长路。
这一寻,便是整整五载寒暑。
五年来,何太叔孤身远渡,跋涉无数险峻岛屿,穿越幽邃海沟,一路历经生死杀劫。他曾与凶戾妖族正面搏杀,亦曾同狡诈劫修死斗不休,风霜血火之间,斗法经验日益精进,道心也愈发坚凝。
在征途间隙,每至夜深人静、月照孤岛之时,他便取出离堡前赵青柳所赠的那卷修炼手札,静心参悟其中关窍。
那手札所载虽非惊天秘法,却是修士多年法力锤炼之精要。何太叔依之而行,如匠人琢玉、如磨石汲水,持之以恒,一点点淬炼丹田法力,将其中芜杂之气缓缓磨去。
日复一日,他气海之中的法力之海愈发浩瀚而纯粹,波澜涌动间隐现澄明之光。
这一切艰辛历练,正是他决意远行的缘由之一:既为寻觅结丹所需的天材地宝,也为借生死搏杀砥砺斗法之技,更为了能在这漫漫苦修之中,将一身法力打磨得如玉如晶,纯净无瑕,为将来冲击金丹大道,奠定无可动摇的根基。
这一日,何太叔正于一座偏远海岛的孤崖之上静坐调息,周身法力随海潮声缓缓流转。
骤然间,天象异变——原本澄澈的海天之间,乌云如墨泼洒,层层翻涌,顷刻遮蔽苍穹。雷声自远空滚荡而来,电光撕裂昏蒙,映照得整片海域明灭不定,宛若末日临世。
若换作凡俗之辈目睹此景,只怕要惶然跪伏,以为是天神震怒、降罚人间。然而何太叔却神色沉凝,目露思忖之色。他指节轻叩膝头,低声自语:“天象聚变,灵机奔涌……莫非是有妖族在此结丹?”
心念电转间,他已做出决断。此番异象罕见,恰是观摩妖兽结丹、感悟天地之力的良机。以他筑基后期的修为,纵使遭遇凶险,亦有足够手段脱身。
只见他身形微动,轻叱一声,背后古旧剑匣应声开启,一道碧芒流转的飞剑倏然跃出,悬停于他足下。何太叔一步踏落剑身,衣袂迎风而起,化作一道青虹,径直投向那片雷云最密、灵压最重的中心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