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两只小狗的情况,紧紧提起来的一颗心,也算是放回了原位。
这才出门去。
按照她爸说的,挨家挨户上门请人家晚上过来吃饭。
顺带嘴提了一下盖房的事情,大家心里就都有了数。
没想到啊,他们这一批人是这小子先混出头,新房都盖上了!
媳妇也有了工作,孩子也一个比一个好,这以后的日子就享福去吧。
感慨归感慨,酸归酸,活还是要帮着干。
都打算去找大队长说一声,请几天假过去帮忙。
办完了老父亲交代的事情,兄妹俩往平时孩子们聚集的地方走过去。
孩子们一般都是早上去挖野菜,上午和下午就在这边玩,等到天快黑了的时候再回家帮忙干点活。
一群孩子正在你追我打,玩的很是开心。
远远的就看到两个绿色的人也走过来,都停下了动作,好奇的看过去。
苏小小那叫一个昂首挺胸,自信昂扬,苏进就有点小尴尬了。
嘶~好尴尬!
被一大堆眼睛盯着,还真的有亿点点尴尬。
“哥,别怕!咱自信大方的看回去就行。”
苏小小一巴掌拍在她哥的背上,“来,咱把背挺直,昂手挺胸,大步大步往前走。”
苏进:“……”
本来能挺直的,被你这一打好像挺不直了。
死丫头,手劲真大!
“老大!老大!”狗蛋像一阵小旋风一样冲过来,“你穿的这是啥也太好看了吧,和军人一样一样的!比大队长叔的军大衣还好看,你哪来的呀?”
苏小小嘚瑟的转了一圈,“肯定是买的呀,不可能是抢的!好看吧?这个是军绿色的 。”
大队里的孩子围着两个人看热闹,就像看大马猴一样。
苏进有点不自在,苏小小倒是自在的很。
“哇塞,你俩真是好过起来了呀!过年的时候才穿了一条新裤子吧,这又穿上新衣服啦!”
不知道是谁说的这句话,大家也都反应过来了。
确实啊!
这一年都还没有过一半呢,穿两件新衣服了,这谁能不羡慕啊?而且听说他们家还要盖新房子。
“嘿嘿,”苏小小一把扒拉开想开口说话的老哥,“其实也不多的啦,厂里工人一个季节就发两套新衣服呢,我妈就有。
我们这个是我们妈攒钱买的,她说以后只要我俩表现好还给卖!”
大家一听更羡慕!
懂事的羡慕羡慕,这件事情也就过去了,不懂事的开始软磨硬泡,让自家人去当工人。
被软磨硬泡的大人们:“……”
是我们不想吗?是工作不想啊!
又不是我们不去,是没有工作要我们。
别光软磨硬泡他们啊!还得去和工作说,工作要是答应,他们立马收拾东西屁颠屁颠过去上班。
不过大家心里也有了数。
苏家这日子是真的好过了呀,果然家里有工人就是不一样。
也成功达到了两个孩子的目的。
那就是出去晃悠一圈,让人知道她家好过。
这是一大家子商量出来的对策,他们这几个人气色越来越好,是根本藏不住的,只要有人看见他们就知道有猫腻。
与其让大家东猜西猜,不如自己主动出击。
干脆在明面上让大家知道大家过的啥日子。有了答案就不会胡思乱想,越想越深,越想越离谱。
果不其然,按照村子里面的习惯来说,要是苏家藏着掖着,他们还真得胡思乱想一下。
偏偏是光明正大出来嘚瑟一圈,他们想多想都想不了。
捡了两只小狗,苏小小大部分的心思都扑在了两只小狗的身上。
实在是太怕养不活了。
中午饭刚吃完,就折腾着给两只狗弄吃的,中午吃的是大米饭,剩下了一点。
还是继续加水煮,煮到粘稠,煮到米都化了,就可以给两只小狗吃。
还偷偷的给碗里加了两勺奶粉。嗯……就是她弟吃的。
但是也没关系,反正都是吃,谁吃不是吃?
两只小狗加起来只吃了半碗,就趴在那里一动不动,肚子还是有起伏的。
苏小小把剩下的半碗收起来,等会再热一下,还能吃一顿。
“你叫小白,”指着有一只耳朵是白色的小狗说着,又看向另外一只,“你叫小黄。”
轻轻的点着两只小狗的鼻子,“你俩可一定要活着啊,听到了没有?”
李桂云端着碗从外面进来,“我去你猎户叔家挤了点狗奶,这个再喂一点吧。”
看女儿这么宝贝这两只狗,李桂云也只能跟着上心,要是养死了,这孩子得多伤心。
闻到了狗奶的味道,两只小狗兴奋的甩了甩尾巴。
还太小了,走路摇摇晃晃,但还是迫不及待的想去喝奶。
李桂云把奶放在地上,两只小狗迫不及待的去喝,但也没喝多少,只少了小半碗。
“看来是不怎么饿,先把这些东西盖起来,晚上简单的热一下,还能给它们吃一顿。”
有吃有喝,这两只狗活下来的几率还是挺大的。
这两只看起来也没什么大毛病,就是瘦弱一些,这是有吃的就能补回来的。
在稻草捆中间用力的掏,出一个洞,再把两个小狗的破衣服放进去,最后把两只小狗放进去,这样保温效果应该会更好的吧,感觉晚上还是有点冷的。
下午
李桂云和苏建设忙着做饭,两个孩子就帮忙打下手。
“这房子虽然也没住多长时间,但突然拆了,还有点舍不得。”李桂云一边切菜一边说着,“不过想着以后能住好一点,这心里也畅快。”
现在住的这个房子实在是说不上好,地基是用石头垒的,返潮会好一点。
墙是黄泥的,时间太长,加上好长时间没人住,墙皮都开始脱落,有的时候开门关门动静大了,都能震掉一片墙皮。
地面也是泥巴的,没有铺石头。
一直没住人也就没咋修,还有点漏风,也不宽敞。
住人也能住,但挑毛病那也是一堆。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房子这种东西就得住新的,新的舒服。”
虽然这房子年代久远,但是打地基用的石头是不错的。
应该还是苏建设太爷爷弄的,后来一直翻盖房子,但是这石头地基没舍得丢,一直都在用。
这回盖房也不打算丢,这石头地基还是挺稳的。
埋在地下也比青砖更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