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道家将人体从上至下细致地划分为八个区间,每一个区间都承载着不同的生命能量。
在这八个区间中,元性作为人体最为核心、最为幼小的力量,便安居在人体的最顶端——头部。正是因为元性的这种幼居之态,使得小儿的元性显得尤为活跃,他们的心灵如同未被尘埃沾染的明镜,能够洞察到成人所无法看见的一些奇异现象。
随着年岁的增长,元性也开始了它的下沉之旅。每过八年,元性便下降一个区间,如同落叶归根,逐渐回归于人体深处。当元性在人生的旅途中跋涉到第六十四年时,它终于抵达了人体的最底部——海底。此时,元性的力量已经十分微弱,很容易逸出体外,与天地间的灵气交融。
正是因为元性的这种逸出,老年人在生命的黄昏之际,也往往能够看到一些神秘莫测的现象。
南派修行,入门之初,便强调意守海底,即会阴之处。在这里,修行者将火炉设立,既是为了修炼命力,强健体魄,更是为了固守心神,不为外物所动。
海底一穴,既是生命的源泉,又是精神的归宿。火炉的设立,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活力,它在这里燃烧,为修行者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中脉,则连接着修行者的元神与外在世界。密宗修行者深知此道,他们把握住修中脉的法窍,让元神得以自由出入,与宇宙万物相通相融。
督脉作为修命的总持,如同一条生命线,贯穿于修行者的全身,承载着生命的精华与能量。道家修行者深谙此理,他们把握住三关九窍,通过修炼督脉,达到性命双修的目的。
元性,深藏于我们灵魂深处。若能将其调出,使之穿梭于宇宙万物之间,汲取精华,采撷真气,而后回归本我,为修命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元神被唤醒,修真者心中生出的智慧,如同清泉般源源不断,内敛而不张扬,深藏而不显露。
6
“大隐隐于市”,真正的修炼者并不在远离尘嚣的深山之中,而是于日常中寻求道的真谛。
“先尽人道,后进仙道”,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完善自己的人格,尽到作为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人道,即是人间的道德和伦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只有在尽好人道的基础上,我们才有资格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仙道。
在修行的道路上,有一种名为“补漏堵破体”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修炼来弥补我们身体和心灵上的漏洞,使我们能够抵御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入门时一般是由命入性,这意味着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命运和天命,了解自己的天赋和使命。
“性靠自悟,命靠师传。”性,乃指心性、神性,是修真者内在的修炼核心。它的修炼需要靠自己的心灵去感知,去体验,去领悟那微妙的、玄妙的、奇妙的变化。
命,则是指生命、形体,是修真者外在的修炼载体。炼形(命)的修炼,涉及到一系列的方法、步骤、火候时机等特殊因素。这些因素需要精细的掌握和调控,稍有差池,便可能前功尽弃,无法结丹。
在修行的功态中,以及日常生活的点滴里,总会遇到诸多玄妙之境。当个体能够窥视玄境,不仅仅是视野的拓展,更象征着内在力量的觉醒。此时,元神如同冬眠的猛兽逐渐苏醒,预示着天目悄然开启。
当天目初开,意味着元神尚处于幼弱的状态,如同初生的婴儿。对于那些已经成功培炼元神,使其出壳做功的修行者来说,他们的元神在刚脱离肉体的那一刻,如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当本命元神在修炼过程中,初次凝聚并分化出一缕新的元神时,其能量如同涓涓细流,尚未完全充盈。它的生命力短暂而脆弱,仅仅能维持一年的寿命,一年之后,便会有新的元神接替其位。
在这短暂的寿命期间,我们对待这一元神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和我们自身的健康。如果我们轻率言辞,或有意地使用其功能,就如同在细弱的幼苗上施加过重的压力,必会使其受到严重的损伤。有的人,或许因为一时的冲动或无知,而使得这一元神受到无法挽回的损害,进而可能引发身体上的疾病,让生命之花提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