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院的工作紧张而有序,何雨柱除了要攻克技术难题、协调各方资源、暗中观察林卫国这个“特殊变量”外,还要定期参加各种学术研讨和项目评审会。
虽然忙碌,但他乐在其中,感觉自己正亲身参与并推动着历史前进的车轮。
这天,钱学成先生主持召开一个关于新型制导系统原理的跨部门研讨会。
与会者除了总体设计部、控制系统研究室的骨干外,还特意邀请了电子计算技术研究室的几位专家,共同探讨算法实现的可能性。
何雨柱早早来到会议室,选了个靠前又能纵观全场的位置坐下,翻看着手中的会议资料。
陆续有参会人员进来,大多是熟悉的面孔。
然而,当一道纤细却挺拔的身影跟在计算室张主任身后走进来时,何雨柱下意识抬起的目光,就再也难以移开了。
那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年轻的姑娘,约莫二十出头,穿着一身洗得发白但十分整洁的蓝色工装,乌黑的头发梳成两条利落的麻花辫垂在肩前。
她身姿挺拔,步履从容,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清澈明亮,如同山涧清泉,眼神里带着一种属于科研人员的专注与沉静,却又比许多老专家多了几分灵动的朝气。
她是谁?
何雨柱心里咯噔一下。五院里年轻同志不少,但如此气质出众、且能参加这种级别会议的年轻女性,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更让他心头微动的是,这姑娘身上有种难以言喻的独特气场,既有知识分子的书卷气,又有一种不容小觑的坚韧和自信。
似乎是察觉到了何雨柱过于专注的目光,那姑娘也抬眼望了过来。
两人的视线在空中短暂交汇。何雨柱没有回避,而是礼貌性地微微颔首。
那姑娘也只是淡淡地回以点头,目光平静无波,随即跟在张主任身后在斜对面的位置坐下,拿出笔记本和钢笔,准备认真记录。
会议开始,钱学成先生首先阐述了新型制导系统的核心需求和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对实时计算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轮到各研究室发言时,讨论逐渐热烈起来。
当话题涉及到一种新型滤波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时,控制系统的一位老专家提出了担忧,认为以现有的计算机能力,很难满足实时性要求。
这时,坐在张主任身旁的那位年轻姑娘,轻轻举了下手。她的动作不大,却瞬间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包括何雨柱。
“钱先生,各位领导,老师,”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活力,却又条理清晰,不卑不亢,
“关于这个滤波算法的计算量问题,我初步分析了一下。算法中耗时最多的是矩阵求逆运算。
如果我们能利用观测矩阵的特殊结构——它是对称正定的,是否可以尝试用cholesky分解来代替通用的LU分解?
cholesky分解的计算量大约是LU分解的一半,而且数值稳定性更好,应该能满足我们实时性的苛刻要求。”
cholesky分解!
何雨柱眼中精光一闪!
这个方法在理论上确实存在,但在这个年代,能如此迅速、精准地联想到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具体的工程实时计算问题,绝非易事!
这需要极其扎实的数值线性代数功底和敏锐的工程洞察力!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安静,几位老专家先是露出思索的神色,随即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韩菡同志这个提议很有见地!”
钱学成先生脸上露出了赞赏的笑容,“利用矩阵的特殊性来简化计算,这是很好的思路。张主任,你们计算室真是藏龙卧虎啊!”
韩菡!她叫韩菡!何雨柱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原来她是计算室的人,难怪之前没见过。
张主任连忙笑着介绍:“钱先生过奖了。
韩菡是去年刚从莫斯科鲍曼高等工程学院留学回来的高材生,学的就是计算数学,现在是钱先生名下的在读副博士呢!别看她年纪轻,在算法优化方面很有天赋!”
钱学成先生的研究生!莫斯科鲍曼高材生!
何雨柱心中恍然,同时又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赏。难怪气质如此不凡,原来是名师出高徒,还是喝过洋墨水的。
(此时的副博士是中科院试点,相当于后来的硕士。)
在后续的讨论中,韩菡又就数据精度与计算资源的平衡、迭代步长的自适应选择等问题,提出了几个非常中肯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她的发言逻辑严密,数据支撑有力,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专业素养和沉稳气质。
何雨柱全程都在认真聆听,目光大多数时候都停留在韩菡身上。
他发现自己很难将视线从她那里移开。她认真记录时微蹙的眉头,阐述观点时自信从容的手势,听到不同意见时专注思考的眼神……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
他见过不少优秀的女同志,但像韩菡这样,将聪慧、坚韧、沉静、灵秀如此完美地融合于一身的,还是第一个。
她就像在这片充满钢铁与公式的科研沃土上,突然绽放的一株空谷幽兰,独特而耀眼。
“看来,钱先生门下,又添了一员大将啊。”何雨柱心里暗道,一股强烈的、想要认识她、了解她的冲动油然而生。
会议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场。何雨柱故意放慢脚步,看到韩菡正和张主任一边低声交流着,一边朝门外走去。他深吸一口气,快步上前。
“张主任,”何雨柱先跟张主任打了声招呼,然后目光转向韩菡,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微笑,伸出手,“韩菡同志,你好。我是总体设计部的何雨柱。刚才你在会上的发言非常精彩,让人印象深刻。”
韩菡似乎微微愣了一下,随即落落大方地伸出手,与何雨柱轻轻一握,她的手微凉而柔软,但握手的力度却很坚定。
“何雨柱同志,你好。久仰大名,你的几次技术报告我都学习过,受益匪浅。”她的语气客气而疏离,带着知识女性特有的矜持。
“互相学习。”何雨柱保持着笑容,“你提到的cholesky分解应用,给了我很大启发。以后在算法方面遇到难题,可能还要多向你请教。”
“何同志客气了,共同探讨。”韩菡微微颔首,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热络。
这时,张主任插话道:“哎呀,你们年轻人多交流是好事!何工,韩菡刚回国不久,对国内情况还在熟悉阶段,你这位师兄可得多带带她。”
“一定一定。”何雨柱从善如流。
韩菡也再次向何雨柱点头致意,然后便跟着张主任离开了。
看着韩菡离去的背影,何雨柱站在原地,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能感觉到自己沉寂已久的心湖,被投下了一颗石子,荡开了层层涟漪。
他心里明白,他这是恋爱了!
“韩菡……莫斯科鲍曼……钱先生的研究生……”何雨柱低声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眼中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芒,“看来,以后往计算室跑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系统,”何雨柱在心中默念,“在不违反原则和纪律的前提下,搜集所有关于苏晴的公开及可查询信息,包括她在莫斯科鲍曼的学习经历、专业特长、发表的论文等。”
【指令已确认。信息检索任务已建立。】
何雨柱知道,在五院这样的单位,任何个人情感的萌发都必须谨慎,且不能影响工作。但他相信,自己对苏晴的这份心动,与他对科研的热情一样,都是真实而强烈的。
“来日方长……”何雨柱整理了一下衣领,迈着轻快而坚定的步伐,走向自己的办公室。
他预感,这位如同星辰般耀眼的苏晴同志,将会在他未来的生活和事业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他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与她的“不期而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