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外星材料广泛应用
“跨位面贸易网络”的初步建成,如同给丹修文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源源不断的奇珍异宝,通过这张日益密集的星网,从宇宙的各个角落汇聚到联盟的核心位面。以往只在古籍中记载、或需付出巨大代价才能获得的稀有材料,如今竟能成批量、稳定地供应。联盟的仓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充盈起来,尤其是那些来自异星文明、属性千奇百怪的外星材料,更是堆满了专门新建的“万界材料储备中心”。
起初,面对这些形态各异、能量波动陌生的材料,联盟的炼器师和丹师们是既兴奋又谨慎。兴奋于其中蕴含的无限可能,谨慎于未知材料可能带来的风险。毕竟,“晶簇共生体”的教训犹在眼前,谁也不敢保证这些来自完全陌生生态系统的物质,会不会与人族体质或联盟现有技术体系产生致命冲突。
按照常规流程,每一样新材料都需要经过漫长的安全性测试、性质分析、兼容性评估,才能考虑应用。但这需要时间,而联盟最缺的就是时间。“混乱播种者”的威胁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联盟急需快速提升实力。
就在研究进度因谨慎而略显缓慢时,一个意外的发现,极大地加速了进程。
联盟材料总院的一位年轻研究员,在分析一批从“熔岩核心”(一个高温元素位面)进口的“曜炎晶”时,不小心将一小块样本掉入了正在进行传统“庚金”淬火的炉中。按照安全条例,这本应立刻上报并启动应急处理。但当时实验室只有他一人,他抱着侥幸心理,想先观察一下。
结果,惊人的一幕发生了!那“曜炎晶”遇热非但没有爆炸,反而瞬间融化,如同有生命般主动缠绕上通红的庚金,其内部蕴含的狂暴火元素之力,竟以一种难以理解的方式,将庚金中难以祛除的杂质瞬间气化,并使其结构变得更加致密均匀!出炉的庚金锭,强度提升了五成,灵能导通性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
年轻研究员吓出一身冷汗,但更多的是狂喜!他立刻上报了这一偶然发现。总院的大师们起初不信,亲自重复实验后,全都震惊了!经过深入研究,他们发现“曜炎晶”的能量频率与庚金的一种隐性晶格缺陷产生了奇妙的“共振净化”效应,这是用任何已知人族界域材料都无法实现的效果!
这个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联盟科研界激起千层浪!
“我们太保守了!”材料总院的院长激动地在高层会议上陈述,“我们用我们固有的认知框架去套用外星材料,自然是步履维艰!但这些材料来自规则可能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它们的价值,或许正体现在这种‘差异性’上!我们需要的是大胆假设,谨慎验证,主动去寻找它们与现有体系可能产生的、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而不是被动等待安全测试!”
林枫得知后,立刻意识到这其中蕴含的巨大机遇。“闭门造车不可取,实践才能出真知。”他当即拍板,“成立‘外星材料创新应用中心’,设立高额‘奇效发现奖’,鼓励所有研究人员、甚至一线工匠,在确保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大胆尝试将外星材料与现有技术进行交叉融合!我们要开启一场全民参与的‘材料革命’!”
最高指令下达,整个联盟的科研热情被瞬间点燃!“外星材料广泛应用”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席卷开来。
炼丹领域首当其冲。 丹师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草木金石,开始疯狂尝试将各种外星材料入药。从“虚空水母”的神经索中提取的“凝神素”,被发现有极强的安神定魂效果,成为炼制高阶“静心丹”的核心替代材料,成本降低七成;从“硅基蕨类”中分离出的特殊催化剂,能大幅提升某些复杂丹药的成丹率和品质;甚至有些丹师尝试用具有“记忆塑性”的外星金属粉末作为丹衣,炼制出了能够根据服用者体质微调药效的“智能丹”!
炼器领域更是翻天覆地。 南宫烈麾下的军工部门是最大受益者。来自“重磁星”的“引力奇点微粒”被掺入战舰装甲,使得护盾对实弹攻击的偏转效率飙升;利用“流光木”的天然纤维编织的灵能导线,传输损耗降低了惊人的90%;更有一支团队,将某种具有“相位偏移”特性的外星水晶应用于引擎,竟造出了能够进行超短距离、无征兆“闪烁”的试验型突击舰,让所有观摩的将领目瞪口呆!
阵法与符文领域也迎来突破。 一些外星材料对特定能量或规则有着天然的亲和性或排斥性。阵法师们利用一种来自“暗影位面”的“吸光苔藓”,成功绘制出了几乎完全隐形的“匿踪阵”;符文大师则发现某种“星核残片”能极其稳定地承载高维规则符文,为构建更强大的“规则定义场”提供了可能。
甚至日常民生领域也受益匪浅。 一种来自“生机沃土”的外星菌群,被证明能极快地分解灵植废料,转化为高效肥料,使得“灵力生态农场”的产量翻了几番;另一种具有自我修复特性的“记忆胶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法器维修,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
这场“材料革命”带来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联盟的战舰更快、更硬、更诡异;丹药效果更强、更智能、成本更低;各种民用设施效率倍增。整个文明的硬实力,在短时间内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不再是哪里出了新的功法,而是哪个实验室又发现了某种外星材料的奇妙用途。“万界材料储备中心”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和订单产生。
然而,极速的狂飙背后,隐患也在悄然滋生。
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一种被称为“噬魂幽金”的外星材料。这种材料产自一个刚刚接触的、环境极其恶劣的亡灵位面,对灵体能量有着极强的吸附和放大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增强神识探测法器和灵魂防御法宝,效果极其显着,一度供不应求。
但大约在广泛应用半年后,一些长期接触和炼制“噬魂幽金”的高阶炼器师和修士,开始出现诡异症状:情绪变得极不稳定,时而狂躁易怒,时而抑郁消沉,神识海中偶尔会出现无法解释的杂音和幻象,修为停滞不前,甚至隐隐有倒退迹象。起初被认为是修炼出了岔子,但人数越来越多,症状高度相似,终于引起了警觉。
苏晓领导的医疗和科研团队立刻介入调查。经过复杂的灵子层面和规则层面的深度扫描与分析,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被揭开:这种“噬魂幽金”在吸附和放大灵能的同时,其内部竟然蕴含着一种极其隐晦、几乎无法被常规手段检测到的惰性精神污染印记!
这种污染印记并非主动攻击,而是如同附骨之疽,随着灵能循环悄然渗透进修士的神魂本源,缓慢地扭曲其情绪感知,干扰其思维逻辑,如同一种慢性的、针对灵魂的“毒素”!其污染机制,与之前“混乱播种者”引发的“意识污染”有某种诡异的相似之处,但更加隐蔽和阴毒!
消息传出,联盟高层震动!所有使用“噬魂幽金”的法宝被紧急召回封存,相关生产线立刻关停。但已经有数以万计的高阶修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不乏一些关键岗位的精英!更可怕的是,这种污染似乎还具有潜伏性和传染性,可以通过密切的神识接触轻微扩散!
“是意外,还是……阴谋?”林枫看着报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如果是意外,那说明外星材料的应用风险远超预估;如果是阴谋,那意味着有敌人已经狡猾到将杀机隐藏在了看似甜美的“礼物”之中!
“噬魂幽金”事件,给如火如荼的“外星材料广泛应用”泼下了一盆刺骨的冰水。联盟不得不紧急颁布《外星材料应用安全新规》,大幅提高了准入门槛和安全监测等级,所有已应用材料全部重新进行最高级别的溯源和安全性评估。材料的广泛应用步伐被迫放缓。
然而,危机中也蕴含着转机。对“噬魂幽金”污染印记的深入研究,让联盟对精神污染和规则侵蚀的机理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苏晓团队甚至从中逆推出了一种新型的“神识防火墙”的构建思路。同时,这次事件也让联盟意识到,在广泛利用外星资源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与之匹配的、强大的安全监测和净化体系。
“外星材料的广泛应用之路,不会因噎废食,但我们必须穿上盔甲,拿上盾牌再前进。”林枫在总结会议上定下基调,“接下来,我们的重点,除了继续挖掘材料的正面价值,更要立刻着手建立一套能够覆盖全联盟的、针对各种潜在污染(无论是意外还是人为)的预警、监测和净化网络。”
“噬魂幽金”的阴影尚未散去,一个更加紧迫、波及范围更广的危机接踵而至——在多个广泛应用了外星材料(尤其是某些用于改善环境的特殊菌群和灵植)的位面,陆续报告了生态环境的异常恶化现象,一种新型的、难以根除的魔气污染,似乎正在悄然滋生……
“外星材料广泛应用”带来的红利尚未完全消化,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已经将丹修文明推向了新的风口浪尖。一场关乎整个文明生存环境的、更为艰巨的挑战——魔气污染星际治理,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