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明星替补名单公布后的第二天,科比的传呼机突然响了。他正趴在训练馆地板上做拉伸,汗水浸透的训练服贴在背上,伸手拿起传呼机,屏幕上跳出一行字:“NbA官方:邀请你参加全明星扣篮大赛,盼复。”
传呼机从指尖滑落到地板上,科比愣了几秒。扣篮大赛——这个能让新秀快速成名的舞台,前世他直到2000年才登上,靠着一记“胯下扣篮”震惊联盟,成为扣篮大赛历史上的经典瞬间。而现在,1998年的全明星赛,官方就主动向他发出了邀请。
“怎么了?”戴夫走过来,捡起传呼机,看到内容后眼睛一亮,“扣篮大赛!这可是好机会,能让更多人记住你。”
科比坐起身,揉了揉还在发酸的跟腱,心里却掀起了波澜。理智告诉他,应该答应——提前参加扣篮大赛,用“胯下扣篮”这样的绝杀动作,能更早地在联盟树立“顶级扣将”的形象,甚至可能比前世更早获得商业合同和球迷关注。可骨子里的偏执,却让他犹豫了。
他想起前世2000年扣篮大赛的场景:当时他已经在联盟打了4年,技术和身体都处于巅峰,“胯下扣篮”不仅惊艳,更像是“实力积累到一定阶段的爆发”。而现在,他才是个新秀,身体还没完全发育到巅峰状态,过早拿出压箱底的动作,会不会让外界觉得“他只有扣篮,没有其他技术”?更重要的是,“胯下扣篮”是他计划中“向乔丹致敬、奠定联盟地位”的关键动作,现在用了,未来再遇到重要时刻,又该用什么动作突破外界的期待?
“提前用能更早惊艳联盟,但留到最合适的时机,才能让效果最大化。”科比在心里默念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地板。他翻开训练笔记,里面记录着前世自己每个阶段的技术成长——新秀赛季练防守和传球,二年级打磨中距离,三年级开发后仰跳投,四年级用扣篮大赛证明爆发力。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他一步步从“扣将”成长为“全能巨星”。如果现在打乱节奏,过早暴露全部天赋,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只会扣篮”的标签陷阱。
“我再想想。”科比对戴夫说,然后拿起篮球,走到篮下。他尝试着起跳,感受着21岁身体的爆发力——比前世巅峰期稍弱,但足够完成一些高难度扣篮。他原地起跳,单手抓住篮筐,身体悬在空中,脑海里闪过一个个扣篮动作:“胯下扣篮”“大风车扣篮”“空中转体360度扣篮”……每个动作的难度和效果,都在他心里反复权衡。
“用创新但不暴露全部。”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来。他可以设计一个既有观赏性,又不会过早泄露底牌的动作——比如“空中转体360度接单手暴扣”。这个动作的难度足够高,能展现他的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却又不像“胯下扣篮”那样具有标志性,既能惊艳当下,又能为未来留有余地。
做出决定的那一刻,科比心里的纠结瞬间消散。他拿起传呼机,给NbA官方回了消息:“同意参加扣篮大赛。”然后,他开始在训练馆里反复练习“空中转体360度接单手暴扣”——从助跑距离到起跳角度,从转体速度到扣篮力度,每一个细节都反复调整。
第一次尝试时,他助跑太快,转体后失去平衡,篮球砸在篮筐上弹了出去;第二次,他起跳高度不够,单手没能完全抓住篮球;第三次,他调整了助跑节奏,在罚球线前两步起跳,身体在空中快速转体360度,右手稳稳抓住篮球,然后狠狠扣进篮筐。“哐当”一声,篮筐发出沉闷的响声,戴夫在场边忍不住鼓掌:“这个动作太酷了!比胯下扣篮还惊艳!”
“不,”科比摇了摇头,擦了擦汗,“这个动作只是开始。”他知道,这个动作的目的不是“超越未来的自己”,而是“在当下的阶段,展现最合适的天赋”。
消息传到湖人更衣室,队友们都很兴奋。奥尼尔拍着科比的肩膀说:“小子,扣篮大赛上好好表现,给我们湖人争点面子!要是拿了冠军,我请你吃大餐!”
“放心,我会的。”科比笑着说,心里却在默默规划着扣篮大赛的流程——预赛用“空中转体360度接单手暴扣”和“底线突破单手劈扣”,决赛用“空中转体180度接双手背扣”,既保证观赏性,又不暴露核心底牌。
媒体很快得知了科比参加扣篮大赛的消息,纷纷报道“史上最年轻全明星扣将参赛”,甚至有媒体预测“科比将成为史上最年轻扣篮大赛冠军”。面对外界的期待,科比依旧保持冷静。在接受采访时,他说:“参加扣篮大赛是为了享受比赛,向其他扣将学习。我会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但冠军不是唯一的目标。”
训练间隙,科比会特意观看往届扣篮大赛的录像,研究乔丹、多米尼克·威尔金斯等传奇扣将的动作细节。他发现,真正经典的扣篮,不仅要有难度,还要有“故事感”——比如乔丹的“罚球线扣篮”,既展现了爆发力,又传递了“挑战极限”的精神。他意识到,自己的“空中转体360度接单手暴扣”,不仅要完成动作,还要在细节上加入自己的风格,让动作更有记忆点。
他开始调整动作的细节:起跳时身体稍微前倾,转体时手臂保持稳定,扣篮时手腕轻轻发力,让篮球更顺畅地进入篮筐。经过无数次练习,这个动作终于变得流畅自然,甚至比他预想的还要完美。
全明星周末前夕,科比在训练馆进行了最后一次模拟。他穿着全明星赛的训练服,在队友和教练的注视下,完成了“空中转体360度接单手暴扣”。动作完成的瞬间,训练馆里爆发出欢呼声,禅师笑着说:“这个动作,足以让所有人记住你。”
科比却没有骄傲,他知道,扣篮大赛只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小舞台。真正的考验,还在常规赛和季后赛中。他看着篮筐,心里默默说:“这次扣篮大赛,不是为了惊艳所有人,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我不仅能传球、能防守,还能完成高难度扣篮。但这只是开始,未来,我会用更多的技术,更多的胜利,证明自己的价值。”
洛杉矶的夜色渐浓,训练馆的灯光依旧明亮。科比收拾好东西,走出训练馆。他抬头看向天空,心里充满了坚定——在“惊艳当下”和“长远规划”之间,他选择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