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这份圣旨,李珩靠在引枕上,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果然如此”的了然笑意,同时也松了一口气。皇帝看懂了他的顾虑,也给了他想要的“休养”空间和人事调整权。这正中他下怀。
他不再推辞,立刻行使起锦衣卫指挥使的职权,提笔写下一份详尽的人事调整方案:
尚有道暂代指挥使职务,主持全面、与姜太虚同领指挥同知。沈良入经历司,专管公文下发转奏,任职指挥佥事。
梅清璇降任镇抚使,接掌朱雀房,主管巡查,纠察各处卫所。柳含烟降镇抚使,掌白虎房,专管刺探,配合缉拿追捕。镇抚使白无咎接掌玄武房,专责护卫总衙,莫无涯依旧领青龙房,随时行追拿稽凶,转押人犯之事。警幻正式为第五位镇抚使,麒麟房主事,负责护卫和机密行动。
古丽娅掌天狐房,主管渗透、布置暗线。飞羽入锦衣卫任千户,总领神机营,主管弓箭暗器训练。冷月领副千户职,统领神机营之火器营
墨羽入器械司,专司火器、机关研发。无痕入暗影司,专司刺杀、潜伏、保护。指挥同知尚有道,在指挥使李珩养病期间,一应大小事务,直接向陛下奏禀。
这份调整,可谓精妙绝伦:暂代指挥使的尚有道、指挥佥事沈良,皆是李珩绝对心腹,且尚有道、姜太虚二人老成持重,足以稳定大局。而无痕、墨羽、飞羽全部冠以锦衣卫身份,也等同于给了他们一层官员的身份加以保护。只消日后在锦衣卫立下些功劳,这日后脱籍,要容易许多。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尚有道和姜太虚。扬州之行回京不久,梅清璇就私下找李珩密言过:姜太虚乃是陛下心腹,而尚有道和柳含烟则是戴权一手拉拢起来的。
若是旁人来说,李珩或许会验证一番,可梅清璇的话,他还真就觉得可信!他不觉得是为其美色所迷,而是出于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由衷信任。
授权尚有道直奏皇帝,既表明了李珩“养病不问事”的态度,又确保皇帝能直接掌控锦衣卫动态,同时隔绝了其他人,尤其是可能对李珩不满者,通过正常渠道干扰或构陷的途径。而且,尚有道和姜太虚互相掣肘,不会出现权利偏颇,尚有道想要压倒姜太虚,最终只能完全依附于他李珩,而姜太虚要想取代尚有道,除非皇帝亲自插手。可眼下……皇帝会因为一个姜太虚,寒了他失而复得的皇子的心么?何况,这个“不知自己真实身份的儿子”,还是那样忠于皇帝。
如此一来,明面上,李珩这个指挥使似乎已被架空,只是“空有其名”,不再过问具体事务,安心养伤。但实际上,整个锦衣卫的高层和所有核心要害部门,已然被编织成一张由他绝对心腹构成的铁网。即便他暂时不在其位,锦衣卫依旧牢牢掌握在他的意志之下。任何人想要对他报复?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这把已然被他磨砺得更加锋利、且完全听命于他或皇帝的恐怖利刃!安全,已然无虞。
当这份详尽周密的人事调整奏章再次摆上皇帝的御案时,皇帝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奏章边缘。他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先是掠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洞悉一切的恍然,最后忍不住摇头,嘴角勾起一抹无奈又带着几分欣赏的轻笑。
“这个混小子……”皇帝低声笑骂了一句,语气中并无怒意,反而有几分长辈看透顽皮晚辈把戏的宠溺,“倒是个滑不留手的泥鳅!既能偷懒躲清闲,把麻烦事都丢给别人,又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让人寻不着半点报复的空隙。滴水不漏,圆滑至极!且……这这制衡之术玩得是炉火纯青,这混小子……倒是颇懂用人之道啊。”
他提笔在奏章上批下一个“准”字,然后放下奏章,望向窗外,目光似乎穿透了宫墙,看到了归宁伯府里那个躺在病榻上、却依旧能翻云覆雨的年轻人,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感慨:
“可惜了……珩儿一身惊世才学,文能安邦定策,武能慑服群伦,更有洞察人心、运筹帷幄之能……偏偏……偏偏生性懒散,无心权势。这泼天的富贵与权柄,于他,倒像是烫手的山芋了。”
随着锦衣卫高层调整的名单在朝堂上正式公布,各方势力都清晰地意识到:那位重伤在家的靖安侯,虽然暂时退居幕后,但他对锦衣卫这只恐怖巨兽的掌控,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因为这次看似退让的调整,变得更加根深蒂固,难以撼动。
安置好了锦衣卫,李珩彻底放松下来,安心待在靖安侯府等着年节和大婚的到来。原本女子出嫁,自然是在自己家,由父母发送出门才合礼制,成婚之前,女子与男子本就不该私见。可李珩是谁?堂堂靖安侯,锦衣卫指挥使,更重要的还是风流才子公子珩!才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大才子的风流啊!
成亲之前就早已把未婚之妻秦氏、林氏给“抢”到了府里,虽说李珩为了不让可卿、惊鸿她们在大婚之前就怀上身孕,一直保持“门外汉”的生活,但在旁人眼里,怕是会以为,若再拖半年举行大婚,怕是要到时候抱着孩子拜堂了。
订下和黛玉的婚期之后,李珩就已经请程尚书这个世伯出面,跟自己那位有些呆板执拗的老丈人秦业“商量过”,要可卿和黛玉直接聚在当时的归宁伯府,等着李珩从桃花山别院来迎娶。不过是东偏房接到西偏房,这对秦家和林家而言,都没面子,甚至会被人非议!可李珩不想委屈了可卿和黛玉任何一个,分开接?先接哪一个?再说,人家林如海官职比他秦业还高两级,而且林家背后还是荣国府老太君,人家都没意见,他秦业再执拗,不也得罪不起贾家和林如海么?
前日,李珩与宝钗赐婚圣旨一下,皇帝又特意把秦业招进宫,专门跟他提了这事儿!让秦业又惊又惧又喜。
惊的是,女儿和女婿的大婚事宜居然让陛下如此重视!惧的是,皇帝金口玉言说了:“李珩是朝廷股肱,朕的心腹近臣,他同娶三妻,特事特办,自然与旁人不同,秦爱卿委屈些,让令爱也委屈些,就跟林、薛二女一同出嫁吧!”
皇帝发话了,他哪里还敢反对?再说,有“贤婿”之前闹的那几件事儿,他原本也没打算反对,其实是不敢!那混球小子,当日敢当众堵着宁国府大门,敲锣打鼓的给贾珍的儿媳送肚兜……还有啥事儿是他不敢干的?喜的是,陛下说了,在靖安侯府出嫁,再嫁进靖安侯别院,于礼不合,也不好说,陛下已让礼部着人协调,到时,让女儿从荣国公府出嫁,直接去桃花山别院拜天地。而且,他看得出,陛下对他可比以往要和善的多!这分明是沾了贤婿的光,陛下爱屋及乌,对他也关注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