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脆片加单产能紧 农机推广邻村迎
“家和院”的清晨总裹着一股脆香——母亲站在厨房的操作台前,正将刚烤好的玉米脆片装进密封袋,金黄的脆片薄如蝉翼,咬一口能听见清脆的声响。“晴晴,你尝尝这批次的脆片,是不是比上次更脆?”母亲递过来一片,“我调整了烤箱温度,还加了点白芝麻,香味更足了。”
苏晚晴刚把双胞胎抱到客厅的沙发上,手里还拿着个研磨碗,正准备把蒸熟的胡萝卜和玉米打成泥——这是今天“妈妈课堂”要教的婴儿辅食。她接过脆片尝了尝,点点头:“脆度刚好,不硌牙,宝宝长牙了也能吃。”妹妹突然伸手抓住苏晚晴的研磨碗,小脑袋往她怀里蹭,哥哥则趴在沙发上,伸手去够茶几上的玉米穗玩偶。
“爸爸!爸爸!”小电背着书包从房间跑出来,手里攥着张彩色的宣传单,是幼儿园发的“乡村美食节”通知,“老师说下周末要带美食去学校,我想带奶奶做的玉米脆片!还要带妈妈做的玉米布丁!”林凡刚洗漱完,手里拿着农数科技的销售报表,闻言笑着点头:“没问题,让奶奶多做几袋,再装成小礼盒,保证你是美食节最靓的仔。”
正说着,林凡的手机突然响了,是城里连锁超市的采购经理打来的,语气格外急切:“林总,你们的玉米脆片卖爆了!昨天一天就卖了500袋,仓库都快空了,能不能紧急加单3000袋?下周三之前必须到货,不然咱们的促销活动就得停了!”
林凡心里一怔——他前几天预知到脆片会受欢迎,但没料到销量爆得这么快。“您别急,”他对着电话说,“我马上协调加工厂加班生产,下周三之前肯定能到货。另外,之前反馈的部分脆片运输破损问题,我们已经在改进包装,这次加单会用加厚的气泡膜,保证完好率。”
挂了电话,苏晚晴连忙问:“是脆片卖得太好了?产能够吗?”“嗯,加单3000袋,有点紧。”林凡皱眉,“农数科技的加工厂现在每天能产1000袋,就算24小时加班,也得三天才能完成。我得让强子联系邻村的合作社,看看他们能不能帮忙加工玉米粉,咱们负责后续烘烤和包装,这样能省不少时间。”
强子这时刚好到门口,手里拿着智家生态科送来的新包装样品——加厚气泡膜裹着铝塑袋,防压又防潮。“凡哥,你看这包装怎么样?比之前的结实多了。”强子递过样品,“刚听你说加单,我这就去邻村找王家庄的合作社,他们有磨粉机,肯定能帮忙。”
林凡点点头:“辛苦你了,跟他们说,加工费按市场价加10%,保证他们不吃亏。另外,让加工厂把烤箱全打开,分两班倒,我去盯着质量,不能因为赶工出问题。”
安排完产能的事,苏晚晴想起“妈妈课堂”的时间快到了,便带着研磨碗和玉米、胡萝卜往村里的活动室走。刚到门口,就看见老乡们已经坐满了,张嫂抱着刚满八个月的宝宝,手里还拿着上次的玉米辅食手册:“苏妹子,你可来了!我家娃上次吃了你教的玉米泥,现在看见玉米就兴奋,今天这胡萝卜玉米泥我也得好好学!”
苏晚晴笑着把食材放在桌上,边演示边讲解:“先把玉米和胡萝卜蒸熟,分别打成泥,再混在一起,比例1:1,既能补充维生素,又能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母亲在旁边帮着递工具,偶尔补充几句:“要是宝宝刚开始添加辅食,就打得细一点,等适应了再慢慢加粗,别着急。”
老乡们学得认真,手里的研磨碗转得飞快,活动室里满是细碎的食材香气。李婶笑着说:“苏妹子,你教的这些辅食,比城里母婴店卖的还健康,还便宜,以后再也不用花冤枉钱了。”苏晚晴笑着回应:“都是咱们村里常见的食材,自己做着放心,宝宝吃着也健康。”
下午,林凡去了农数科技的加工厂,车间里已经一片忙碌,烤箱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正有条不紊地分拣、烘烤、包装。王师傅拿着温度记录表跑过来说:“林总,所有烤箱都调到了最佳温度,每半小时测一次,保证脆片口感一致。邻村合作社的玉米粉也送来了,质量没问题,够咱们用了。”
林凡点点头,走到包装区查看新包装的使用情况——工人正将脆片装进铝塑袋,再裹上加厚气泡膜,最后装进纸箱,每箱都贴着“小心轻放”的标识。“包装一定要严实,”林凡叮嘱,“不能让客户收到破损的产品,砸了咱们西坡村的招牌。”
傍晚回到“家和院”时,天已经快黑了。强子也跟着回来了,脸上满是笑意:“凡哥,邻村合作社说明天还能多送200斤玉米粉,咱们的产能还能再提一提,3000袋肯定能按时完成。对了,王家庄的村长还问,能不能把智能农机也推广到他们村,说想组织老乡来咱们村学习。”
“当然可以,”林凡笑着说,“下周末就安排培训,让技术员去他们村的试验田演示,再优惠点价格,让更多老乡用上智能农机。”
晚饭时,桌子上摆着玉米脆片、胡萝卜玉米泥、炒青菜,还有刚炖好的玉米排骨汤。小电捧着碗,边吃边说:“爸爸,下周末美食节,我要跟小朋友们说,咱们的玉米脆片是用智能农机种的玉米做的,可厉害了!”林凡揉了揉他的头:“好,到时候爸爸陪你去,给你当后盾。”
双胞胎坐在婴儿车里,正睁着眼睛看桌上的脆片,妹妹还伸手想去抓。苏晚晴拿起一片脆片,掰成碎末,轻轻喂到妹妹嘴边:“尝尝,奶奶做的脆片,香不香?”妹妹含住碎末,小嘴巴动了动,突然咯咯笑了——这是她第一次尝脆片,吃得格外开心。
夜色渐深,“家和院”的灯光暖得像一团火。林凡抱着苏晚晴的肩,看着院子里晾晒的玉米穗,听着远处加工厂传来的隐约机器声,心里满是踏实。从脆片加单的紧急应对,到农机推广的邻村响应,每一件事都在朝着“让乡村更好”的方向走。他知道,只要守住这份初心,把实业扎根乡村,把家庭的温暖融入每一件小事,往后的日子,西坡村的玉米香会飘得更远,老乡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