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黎阳城,冰雪覆盖了黄河两岸。这一日的清晨,城中的肃杀之气被阵阵欢呼声打破。八匹快马载着青徐捷报的使者,踏碎冰雪,驰过黎阳长街。
青徐大捷!公子定鼎东海!
八战八捷,连下三十六城!
曹操侧翼已破,中原门户洞开!
欢呼声最终汇聚成震天动地的之声。这声音越过城墙,传过冰封的黄河,直抵对岸曹军大营,令每一个听到的曹军士卒都不禁色变。
帅府之内,袁绍手持捷报,反复观看,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他突然拍案而起,声震屋瓦:好!好一个袁显思!旬月之间,定青徐,收豪杰,展我袁氏雄风!
沮授、田丰、许攸等谋士纷纷道贺,颜良、文丑、张合等将领更是摩拳擦掌。
传令!袁绍洪亮的声音响彻大堂,三军同庆,犒赏三日!另派快马前往青州,命谭儿即刻携有功将士前来黎阳,孤要亲自封赏!
十日后,黎阳城南门外旌旗蔽日,袁绍亲率文武百官出迎三十里。时值正午,阳光照在积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远处传来隆隆蹄声,一支雄壮的队伍缓缓行来。
为首的青年将军银甲白袍,正是袁谭。他身后,文左武右,谋臣猛将济济一堂。左边以荀攸为首,郭图、陈宫等谋士肃然而立;右边以徐晃为首,太史慈、高顺、纪灵等将领威风凛凛。再往后,臧霸率领的泰山诸将,蒋奇、吕威璜、赵睿等随征将领个个意气风发。
臣,袁谭,奉旨回师!袁谭在十丈外翻身下马,疾行数步,单膝跪地。
袁绍快步上前,亲手扶起爱子,目光中满是欣慰:吾儿辛苦了!此番经略青徐,扬我军威,定鼎东南,功在千秋!
他的目光扫过袁谭身后众将,朗声道:诸位皆当世豪杰,今日来归,实乃天意!
次日,黎阳帅府正堂,一场盛大的封赏大典隆重举行。河北、青徐文武齐聚一堂,济济满堂。
袁绍高坐主位,声若洪钟:
荀攸听封!
荀攸出列躬身:臣在。
卿运筹帷幄,智定青徐。特拜为军师中郎将,参赞军机,秩真二千石!赐金百斤,锦千匹!
臣,谢恩!
徐晃听封!
末将在!
卿勇冠三军,连战连捷。特拜为建武将军,领青州都督,秩比二千石!赐甲一副,宝马一匹!
末将谢恩!
太史慈听封!
末将在!
卿神射无双,定鼎北海。特拜为折冲将军,领骑都尉,秩比二千石!赐宝弓一把,金甲一副!
末将谢恩!
随后,袁绍目光转向新附之臣:
陈宫听封!
卿乃当世奇才,智谋超群。特拜为军师祭酒,参赞军机,秩中二千石!
高顺听封!
卿忠勇无双,训练精兵。特拜为陷阵都尉,领武卫营,秩比二千石!
纪灵听封!
卿义薄云天,护主全节。特拜为扬武将军,领亲卫营,秩比二千石!
接着是泰山诸将:臧霸表为徐州牧,孙观为琅琊太守,尹礼为东海太守...
最后,袁绍特别表彰了随袁谭征战的将领:
蒋奇听封!
末将在!
卿勤勉忠谨,督运粮草有功。特拜为护军,领辎重营,秩千石!
吕威璜、赵睿听封!
末将在!
二卿随征有功,各拜为校尉,秩比千石!
满堂文武齐声贺喜。这时,袁绍目光转向袁谭:
袁谭听封!
儿臣在!
吾儿经略青徐,功勋卓着。特加封为青州牧,假节,都督青、徐、兖三州军事!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封赏既毕,整军开始。在袁绍的主持下,来自各方的军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整合。
校场之上,荀攸与陈宫并肩而立,共同推演战局;徐晃与高顺切磋武艺,交流练兵心得;太史慈指导骑兵射艺,臧霸演示山地战法。河北精锐、青徐健儿、泰山豪杰混合编组,取长补短。
新组建的武卫营尤其引人注目。这支由高顺亲自训练,以陷阵营为骨干,吸纳各军精锐组成的部队,很快成为全军楷模。他们披重甲,持长戟,进退如一,堪称这个时代最精锐的步兵。
蒋奇负责的辎重营也展现出惊人效率,粮草器械调配有序,为大军提供了坚实保障。
七日后的清晨,黎阳城外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二十万大军列阵平原,旌旗遮天,枪戟如林。
袁绍金甲红袍,在文武簇拥下登上高台。望着台下军容鼎盛的庞大军队,他不禁感慨:如此雄师,何愁天下不定!
首先走过的是颜良率领的五千铁骑。这些来自幽州的精锐骑兵,人马皆披重甲,如同移动的钢铁森林。
接着是文丑统率的轻骑兵,来去如风,弓马娴熟。
徐晃率领的青徐步兵步伐整齐,盔明甲亮。
太史慈的弓弩手方阵更是令人惊叹,每个士兵都配强弓硬弩,箭无虚发。
高顺的武卫营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阅兵台。重甲铿锵,步伐一致,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纪律性。
臧霸的泰山兵、蒋奇的辎重营...一队队精锐依次走过。
最后,当袁谭率领的亲卫骑兵驰过阅兵台时,全场爆发出震天的欢呼。这位年轻的统帅,已然赢得了全军的爱戴。
阅兵完毕,袁绍拔剑出鞘,剑指南方:将士们!
二十万人瞬间肃静,只有寒风呼啸的声音。
曹操篡逆,祸乱朝纲!孤奉天讨逆,吊民伐罪!如今青徐已定,侧翼无忧。二十万雄师在此,更有天下豪杰来归!此乃天意,天要亡曹!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洪亮:
今日在此,我要特别表彰随谭儿征战的功臣!荀攸运筹帷幄,徐晃摧城拔寨,太史慈神射定鼎,皆是此战功臣!更有蒋奇等将领勤勉用命,方有今日大捷!
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荀攸、徐晃、太史慈等人躬身致意,蒋奇等将领更是激动不已。
袁绍剑锋一转,直指南方:孤在此立誓:不破许昌,誓不还师!不擒曹操,誓不罢兵!
不破许昌,誓不还师!
不擒曹操,誓不罢兵!
二十万人齐声呐喊,声震九霄,连黄河冰面都为之震颤。
誓师完毕,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全速运转。
前军都督颜良率领五万精锐率先开拔,文丑的骑兵随后跟进。
中军主力在袁绍亲自统领下,浩浩荡荡向南进发。
袁谭率领的青徐兵团作为侧翼,直插曹操腹地。
粮草辎重在蒋奇的调度下,连绵百里,蔚为壮观。
陈宫与荀攸并肩立于黎阳城头,望着南下的浩荡大军。
今日之势,可谓海纳百川。陈宫感慨道,河北、青徐、泰山英杰尽归麾下,此战必胜。
荀攸颔首:更重要的是,主公能够不论出身,唯才是举。今日封赏,新老旧将一视同仁,这才是成就霸业的气度。
沮授补充道:而且我们还有最后一张王牌——许攸已经安排好了一切。
田丰眺望南方,目光深邃:这一战,将决定未来百年的天下格局。
夕阳西下,南下的军队依然络绎不绝。黎阳城头,字大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袁谭与父亲并辔立于高岗之上,望着远去的滚滚铁流。
父亲,袁谭轻声道,这一战之后...
袁绍抬手打断儿子的话,目光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锐利:这一战之后,天下将迎来新的秩序。而我袁氏,将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
他转头看向儿子,语气深沉:谭儿,记住今天的场面。这就是大势,这就是民心所向!今日我们能够整合河北、青徐、泰山各方英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包容四海的气度!
袁谭郑重颔首。他明白,自己正在见证一个时代的转折点。
在南下的滚滚铁流中,一面面战旗迎风招展。河北精锐、青徐健儿、泰山豪杰...如今都已汇聚在袁字大旗之下。荀攸的智谋、徐晃的勇武、太史慈的神射、陈宫的韬略、高顺的忠勇、臧霸的豪迈...所有这些英才,如今都已成为这个庞大战争机器的一部分。
官渡,这个即将决定中国命运的地方,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而历史,也将在那里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