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山灵溪镇的经历,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的石子,涟漪虽渐平息,“云逸子”之名却随受惠修士的口耳相传,在周边低阶修行圈悄然流转。
云逸子未恋虚名,驾着祥云一路向西,遇灵气不畅、地脉微恙处便稍作停留,施以妙手,不求回报,只结善缘。
这般行径,让他“善疗灵脉、仁心妙手”的名声如春日细雨,润物无声地扩散开来。
这一日,他行至“落霞山脉”。
群峰叠翠,晚霞映照下宛如燃烧的火焰,景色壮丽,云逸子却微微蹙眉——感知中,此地灵气虽比翠微山浓郁数倍,深处却隐有不协调的“枯竭”与“躁动”,仿佛奔腾大河的中游即将干涸断流,引得上下游之水紊乱不安。
按下云头,落向山脉边缘的“流云坊”。
这坊市由附近修仙家族共营,远比灵溪镇繁华,人流如织,店铺林立,筑基期乃至金丹期修士亦不罕见。
云逸子一身游方散仙打扮,气质出尘,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他寻了临街茶楼靠窗位坐下,要了一壶清茶,静听周遭动静。
片刻后,邻桌修士的交谈便入耳来:
“翠云谷灵气越来越不稳,修炼时总心悸。”
“何止不稳!我族长辈去查,说谷中核心灵眼有枯竭之兆!再这样,整个落霞山脉灵脉都要受牵连!”
“百草宗和金石阁都束手无策,说是灵脉本源受损,非人力可挽……”
言语间的忧虑,如阴云笼罩。云逸子放下茶钱,起身向翠云谷而去。
谷口有修士设卡,见他气度不凡却陌生,虽不敢怠慢,仍阻拦道:“前辈留步,谷中灵脉有异,暂不对外开放。”
“贫道云逸子,略通地脉安灵之术,闻谷有恙,特来一观,或能尽绵薄之力。”
云逸子语气温和。
把守修士面面相觑,正犹豫间,谷内走出一行人——为首两位老者,分别着百草宗与金石阁服饰,面带愁容。
听闻缘由,百草宗老者看云逸子年轻,气息虽纯却不磅礴,叹道:“道友有心了,只是此乃本源枯竭之症,如树木根须坏死,非寻常手段可治,何必白费力气?”
云逸子微微一笑:“本源枯竭,亦非绝症。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枯竭之中,或藏一线生机。贫道入谷一观,即便无力回天,也不会添乱,何妨一试?”
这番话暗含道韵,让两位老者微动。金石阁老者沉吟片刻:“道友所言有理,便请随老夫入谷,但切勿触动灵眼核心。”
入谷所见,昔日灵气化雾、仙草遍地之景已凋敝,灵气稀薄紊乱,中央泉眼干涸,只剩幽深黑洞散发衰败气息。
两位老者详述:灵脉本源莫名急速流失,流失之势难止。
云逸子开启【破妄神瞳】(削弱版),细看之下了然——泉眼深处,无数细微的地脉本源灵光正不受控逸散,更深处隐有一丝隐晦“吸力”在窃取本源,绝非自然枯竭。
他不动声色,对老者道:“贫道或可稳住局面,延缓本源流失,但根治需寻祸根。”
两位老者将信将疑,却见云逸子盘膝坐于泉眼旁,双手结印,口中念念有词。
无数细如牛毛的白色光丝自他指尖生出,如灵巧绣线探入泉眼深处——那是他以精纯仙灵之气糅合混沌生机感悟化成的“灵针补脉术”。
光丝未强行堵塞,而是附着在逸散“缺口”边缘,以生机之力暂时“粘合”本源灵光,更散出温和道韵安抚躁动灵脉。
过程极耗心神,云逸子额头渗汗,手法却稳如磐石。
半个时辰后,他收功起身,脸色微白:“暂时稳住了,本源流失减缓大半,可维持月余。但需寻那祸根方能根治。”
谷内紊乱灵气已渐平复,心悸的本源流失感明显减弱。
两位老者震惊不已,看向云逸子的目光满是敬佩:“云逸道友真乃神人也!我落霞山脉修士没齿难忘!”
消息传开,整个落霞山脉修行界震动。
“妙手回春云逸子”之名,从低阶圈子跃入部分势力视野。
流云坊各大家族、门派纷纷来邀,态度恭敬。
云逸子婉拒多数应酬,只答应暂住几日,与德高望重的修士交流道法,继续推演祸根所在。
他知道,经此一事,自己在西牛贺洲已初步立足。
而翠云谷灵脉危机的根源,或许正是撬动更高层面的绝佳支点。
仙踪所至,善缘广结。
云逸子的西行路,在一次次“妙手回春”中,愈发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