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安全屋里那碗白粥带来的短暂温情,像阴霾天空中透出的一缕金色阳光,短暂地照亮了两人之间冰封的河面。江屿白的高烧退了,伤口在姜知夏的悉心照料下逐渐好转,虽然脸色依旧苍白,但眉宇间那种近乎自毁的紧绷感似乎缓和了些许。他开始允许姜知夏帮他换药,虽然依旧沉默,但不再刻意回避她的触碰和目光。两人之间弥漫着一种无声的默契,仿佛共同守护着这个风雨飘摇中、来之不易的微小“家”的感觉。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江屿白的加密通讯终端几乎二十四小时处于工作状态,与“教授”总部的联络日益频繁,加密数据包的传输量巨大。姜知夏能感觉到,有什么重大的事情正在酝酿。她专注于“星火”模型的进一步优化,将江屿白带回的“起源”碎片数据更深地融入其中,模型的预测能力和揭示的物理图景愈发惊人,但也让她隐隐感到不安——这模型指向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接近某种……禁忌的边界。
这天傍晚,“狐狸”外出归来,脸色比平时更加凝重。她带回的不是食物,而是一个经过特殊加密的、厚厚的数据存储器。
“‘教授’的紧急通讯,最高密级。” “狐狸”将存储器递给江屿白,目光扫过姜知夏,带着一丝复杂的意味,“需要你们一起看。”
江屿白接过存储器,手指微微收紧,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他看了一眼姜知夏,示意她坐到电脑前。
三人围坐在略显拥挤的电脑桌前,气氛凝重。江屿白快速输入多层密码,解锁了存储器。里面不是常规的情报简报或作战计划,而是一份标题为 “未来提案:星火应用与人类文明演进路径初步构想” 的、长达数百页的综合性文件。
姜知夏的心跳漏了一拍。这标题……太大了!
文件开篇,首先高度肯定了“星屿”行动的成果和“星火”模型的理论价值,将其定义为“开启新物理纪元的关键钥匙”。随后,话锋一转,开始以极其宏大的视角,分析了当前全球面临的深层危机:能源枯竭、环境恶化、地缘政治冲突、科技伦理失序……结论是,现有文明模式已接近瓶颈,亟需范式级别的突破。
而“星火”模型及其指向的能源-信息-时空统一理论,被“教授”团队评估为,可能提供这样一种突破性解决方案。文件用大量篇幅,推演了“星火”技术可能带来的几种未来图景:
图景A(保守应用): 作为清洁、近乎无限的能源技术,逐步取代化石燃料和核能,解决能源危机,缓解环境压力。但此路径被认为进展缓慢,且可能无法根本性解决资源分配不均和由此引发的冲突。
图景b(激进变革): 利用“星火”理论对物质-信息转换的深层理解,发展出革命性的材料科学、生物技术乃至信息处理技术,可能实现物质循环利用、疾病根除、甚至意识上传等目前视为科幻的领域突破。但风险极高,伦理挑战巨大,极易引发社会震荡和难以预料的后果。
图景c(终极探索): 基于模型对高维时空和“奇点”的推测,尝试主动寻找或创造稳定的“时空窗口”,进行有限度的跨维度探索或通信,旨在获取超越当前文明等级的知识或资源。此路径被标注为“极度危险,理论极不完善,存在引发存在性风险的可能”。
文件明确指出,“教授”团队经过激烈辩论和风险评估,倾向于推动图景b,并谨慎探索图景c的理论基础。理由是,人类文明已到了不进则退的十字路口,缓慢的改良无法应对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必须敢于拥抱变革,哪怕伴随巨大风险。而“磐石”的覆灭和EFSF的暂时受挫,提供了一个短暂的战略窗口期。
“提案”的核心部分,是建议成立一个名为 “黎明理事会” 的、高度机密的新型国际科研治理机构,由“教授”网络、部分经过严格筛选的顶尖科学家、伦理学家和战略家共同组成,旨在秘密引导“星火”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确保其服务于人类整体利益,并建立相应的安全壁垒和伦理规范,防止技术滥用。
而姜知夏和江屿白,作为“星火”模型的核心缔造者和目前对该理论理解最深的人,被“提案”列为“黎明理事会”的创始核心成员和首席科学顾问,肩负着引领这一可能决定人类命运走向的重任。
文件的最后,附有详细的行动计划草案、潜在合作者名单、风险评估报告以及……一份需要他们签署的、条款极其严苛的保密与承诺协议。协议要求他们终身服务于“黎明理事会”,放弃部分个人自由,接受绝对监控,并承诺在必要时,为保卫“星火”技术和理事会安全付出一切代价,包括生命。
房间里一片死寂。只有电脑风扇的嗡鸣声。姜知夏感觉呼吸都停滞了,巨大的信息量像海啸一样冲击着她的认知。她从没想过,自己和江屿白在逃亡途中捣鼓出的理论模型,竟然会牵扯到如此宏大、如此沉重、甚至有些……可怕的未来命题。这远远超出了她最初只是想揭开真相、为江屿白母亲讨回公道的初衷。这感觉……像是在不经意间,推开了一扇通往神之领域的大门,门后是万丈光芒,也可能是无底深渊。
她下意识地看向江屿白。他的侧脸在屏幕冷光下显得异常冷硬,眉头紧锁,眼神深邃得看不到底,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这是他思考极端重要问题时的习惯。他显然也被这份“提案”的规模和野心震撼了。
“教授……这是要做什么?”姜知夏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这太……疯狂了。”
“狐狸”叹了口气,语气复杂:“‘教授’认为,混乱是阶梯。‘磐石’倒下留下的权力真空和科技遗产,如果不能被正确引导,只会被EFSF这样的势力或其他更危险的组织攫取,后果可能更糟。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塑造未来。只是……这步棋,赌得太大。”
江屿白终于开口,声音沙哑而冰冷:“风险可控吗?‘黎明理事会’?谁能保证它不是下一个‘磐石’或EFSF?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这就是问题所在。”“狐狸”点头,“‘教授’也无法保证。这更像是一场基于理想和信任的豪赌。他相信,由真正理解技术风险、且有良知的人来主导,比任由其在黑暗中野蛮生长要好。但前提是,我们……包括你们,愿意并且能够承担这份重量。”
压力如山般压下。姜知夏感到一阵眩晕。她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学生,几个月前还在为考试和论文发愁,现在却要面对可能决定人类文明走向的选择?这太不真实了。
“我们需要时间。”江屿白沉声道,关闭了文件,“这不是能立刻决定的事情。”
“当然。”“狐狸”表示理解,“‘教授’给了你们七十二小时考虑。七十二小时后,无论同意与否,都需要给出明确答复,并签署最高级别的临时保密协议。在此期间,所有通讯将受到最严格的监控。”
“狐狸”离开后,房间里只剩下姜知夏和江屿白,以及那份悬浮在空气中的、沉重无比的“未来提案”。
两人沉默地对坐着,久久无言。窗外的城市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勾勒出繁华的轮廓,但这份繁华之下,隐藏着怎样的暗流和危机?而他们手中,似乎握着能够改变这一切的钥匙,但这把钥匙,太重了。
“你怎么想?”最终,姜知夏轻声问道,声音里充满了不确定。
江屿白抬起头,目光穿透窗户,望向远处漆黑的夜空,眼神复杂难明:“我母亲……她或许也曾经面对过类似的选择。只是,‘磐石’选择了毁灭的道路。”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我们……有选择更好的可能吗?”
他转过头,看向姜知夏,目光深邃,带着一种她从未见过的、混合着迷茫、沉重和一丝……近乎虔诚的审慎:“但这条路,一旦踏上,可能就无法回头了。我们会失去普通人的生活,永远活在阴影和危险中。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姜知夏迎上他的目光,心脏狂跳。她想起了死去的“影子”,想起了精神崩溃的“夜莺”,想起了江屿白满身的伤痕,也想起了这间陋室里那碗白粥的温暖,和他掌心那片刻的温度。
害怕吗?当然害怕。但退缩吗?
她想起“星火”模型揭示的那些壮丽而危险的图景,想起“教授”文件中描述的那些迫在眉睫的危机。如果他们的知识真的有能力做点什么,却因为恐惧而放弃,那她和那些漠视生命、只顾私利的“磐石”高层,又有什么区别?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逐渐变得坚定:“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准备好了。但我知道,如果因为害怕就闭上眼睛,假装问题不存在,那和帮凶没什么两样。”她看着江屿白,一字一句地说,“我不想将来后悔,后悔自己本来有机会阻止一些悲剧,却选择了逃避。”
江屿白深深地看着她,眼中翻涌着激烈的情绪,有担忧,有欣慰,更有一种找到同路人的、深沉的共鸣。他缓缓伸出手,不是握住,而是轻轻覆盖在姜知夏放在桌面上的手背上。他的手依旧冰凉,但传递过来的力量,却无比坚实。
“那就……”他声音低沉,却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一起看看,这条路到底通向哪里。”
未来提案,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恐惧,也带来了超越个人恩怨的、更高层面的责任与使命。在这个狭小的安全屋里,两个年轻的灵魂,被迫提前面对了本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关乎文明走向的沉重抉择。而他们的答案,或许将真正开启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未来”。黑夜漫长,但黎明前的抉择,已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