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1、泰山老父

汉武帝元封元年,东巡的队伍沿着泰山脚下的官道缓缓前行。黄钺旌旗在风中舒展,马蹄踏过青石板的声响沉闷而整齐,随行的文武官员都敛着气息——帝王此次东巡,既要祭拜泰山,更想寻访传说中的长生之道。

车驾行至一处山坳时,汉武帝忽然掀开车帘,目光落在道旁的田埂上。那里有位老翁正弯腰锄地,晨光洒在他身上,竟似有层淡淡的白光从头顶浮起,约莫高数尺,在寻常草木间格外醒目。“停下。”汉武帝声音不高,却让整支队伍瞬间静了下来。

内侍连忙扶着帝王下车,随行的太史令也快步跟上,顺着汉武帝的目光望去,只看到个穿着粗布短褐的老人,手里握着木锄,动作不快却齐稳,田埂上的杂草被清理得整整齐齐。等走近了,众人更觉惊奇:这老翁看着不过五十来岁,皮肤光滑得像刚剥壳的莲子,脸上没半点皱纹,眼神清亮得像山间的溪水,连鬓角的头发都黑得发亮,哪有半点田间劳作的苍老模样?

汉武帝走上前,略一抬手示意老翁起身,语气带着几分探究:“老人家,看你气色非凡,莫非有什么养生的法子?”

老翁放下锄头,躬身行了个礼,声音洪亮得不像年迈之人:“回陛下,臣今年已有一百八十岁了。”

这话一出,随行官员都倒吸一口凉气。太史令忍不住追问:“一百八十岁?寻常人到八十已是高寿,老人家怎会如此康健?”

老翁笑了笑,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颊,语气平和:“臣八十五岁那年,曾病得快不行了。当时头发全白了,牙齿掉得只剩几颗,连走路都要拄着拐杖,夜里咳嗽得没法安睡,家里人都以为我熬不过那个冬天。”他顿了顿,目光望向远处的泰山主峰,像是在回忆往事,“就在那时,臣遇到一位道长。他看臣可怜,便教了臣两个法子:一是不再吃五谷杂粮,只吃一种叫‘术’的草药,再喝山泉水;二是做了个神枕,枕芯里装了三十二样东西。”

“哦?这神枕倒新奇。”汉武帝来了兴致,往前凑了凑,“里面都装了些什么?”

“回陛下,这三十二样东西里,有二十四样是顺应二十四节气的草木,比如立春用的芽、冬至采的根,能跟着时节养身子;还有八样是能抵御八面来风的药材,像防风、羌活之类,能挡着邪风侵体。”老翁说着,从田埂边的竹筐里取出一个布枕——枕面是粗麻布缝的,边角都磨出了毛边,却透着股淡淡的草药香,“臣这几十年,就靠着吃术饮水、枕着这神枕,慢慢把身子养好了。头发重新变黑,掉了的牙齿也慢慢长了出来,现在每天走三百里路都不觉得累。”

汉武帝接过神枕,入手温温的,草药香顺着鼻尖钻进心里,竟觉得浑身都松快了些。他再看老翁的手,虽然布满老茧,却筋骨分明,没半点老态。“老人家,你这方子若真有效,便是造福天下的好事。朕赐你玉帛,你且把这‘术’草的采制之法、神枕的配伍明细写下,可好?”

老翁躬身谢恩:“陛下为民着想,臣不敢不从。只是臣闲散惯了,写完方子,还想回岱山里住着。”

汉武帝笑着点头:“准了。你若想回乡里看看,也任你自便。”

后来,老翁把方子写好交给内侍,拿着帝王赏赐的玉帛,转身就进了岱山。有人说在山里见过他,依旧穿着粗布衣裳,要么在采药,要么在帮山民修补屋顶;也有人说,每隔十年五年,他会回山下的乡里看看,给村里的老人送些草药,教孩子们辨认山里的草木。

就这样过了三百多年,曾见过他的人换了一代又一代,可老翁的模样始终没怎么变。直到有一年春天,山下的村民发现,往年这个时候总会来村里坐一坐的老翁,再也没出现过。有人进山去找,却只在他常住的石屋里看到那个旧神枕,枕芯里的草药还带着香气,石桌上放着一本写满草药名的册子,扉页上写着“顺时养身,向善养心”八个字。

村里人都说,老父是得道成仙,去了更自在的地方。可那些曾受他恩惠的人知道,老父留下的从不是什么“仙术”——他不过是把顺应时节的道理做进了饮食里,把护佑身体的心思缝进了枕芯中,再用三百年的时光,把“好好活着、帮着别人好好活着”的简单信念,种在了每个人心里。

其实哪有什么凭空而来的长生?不过是顺应自然的智慧,加上一颗不肯懈怠、不肯冷漠的心。你对日子用心,日子便会对你温柔;你对他人热忱,他人便会把你的善意记在心里,代代相传——这便是泰山老父留给世人最珍贵的“长生之道”。

2、巫炎秘术

汉武帝元狩年间的一个清晨,渭水桥上的晨雾还没散尽,皇家仪仗的马蹄声就踏碎了河面的平静。武帝坐在銮驾里,掀着帘角看两岸风光,目光忽然顿在桥边——有个穿着朝服的官员正站在那里等候,头顶竟萦绕着一团淡淡的紫气,足足有一丈多高,在薄雾里像团暖光。

“那是何人?”武帝指着那人问身边的内侍。内侍连忙查问,很快回话:“回陛下,是驸马都尉巫炎巫子都,奉命在此迎驾。”武帝来了兴致,命銮驾停下,召巫炎上前。

巫炎快步走来,躬身行礼时,武帝仔细打量他——这人看着不过四十出头,面色红润,眼神清亮,连鬓角都没见半根白发,哪像个久居官场的老臣。“巫爱卿,”武帝开口,“朕看你气色非凡,头上还有异气,今年多大年纪了?可是得了什么养生的法子?”

巫炎直起身,声音沉稳:“回陛下,臣今年已有一百三十八岁,并未得什么特别的法子。”这话一出,随行的官员都惊得低呼——一百三十八岁?寻常人能活过七十已是高寿,这人竟还能穿着朝服迎驾,看着比宫里的侍卫还精神。

武帝也觉得惊奇,却没再多问,只命巫炎随驾同行。等车驾启程,他悄悄召来东方朔,附耳嘱咐:“你素来能辨气观相,方才那巫子都,你看他究竟有什么门道?”东方朔眯着眼望了望不远处的巫炎,低声回话:“陛下,此人身上的紫气,是因修习了阴阳调和的阴道之术,故而能驻颜长寿。”

到了行宫,武帝屏退左右,只留下巫炎一人。“子都,”他开门见山,“东方朔说你懂阴道之术,方才为何不据实相告?”巫炎闻言,又躬身行了一礼,语气诚恳:“陛下息怒,臣并非有意隐瞒,只是此事说来话长。”

他抬眼望向窗外,像是想起了遥远的往事:“臣六十五岁那年,曾大病一场。当时腰痛得直不起来,双脚常年冰凉,连裹着厚棉袜都暖不透;嘴里又干又苦,鼻涕总止不住地流;浑身上下的关节都疼,连站一会儿都觉得吃力,太医来看了好几次,都只说臣是年老体衰,劝家里人早做准备。”

武帝听得皱眉——他见过不少老臣晚年的模样,大多是这般病痛缠身,却没想到巫炎也曾经历过。“后来呢?你是如何好起来的?”

“后来臣偶遇一位隐者,”巫炎继续说,“他看臣实在痛苦,便传了臣这套阴道之术,教臣如何调和体内阴阳,养护气血。臣起初半信半疑,可照着法子做了半年,腰痛竟渐渐轻了;又过了一年,脚不凉了,口干舌苦的毛病也没了;到后来,连关节的疼痛都消失了。如今臣修习此道已有七十三年,不仅身体硬朗,还得了二十六个儿女,平日里处理公务、骑马射箭,气力都和年轻时没两样,更没什么烦心事缠身。”

武帝听得心动,却又有些不悦:“此等好法子,你既然知道是真的,为何不早奏报给朕?身为臣子,有好物不与君共享,这可不是忠臣该做的事。”

巫炎连忙跪下:“臣不敢负陛下,只是此道实在特殊。一来,它关乎阴阳私密之事,多是调理自身的法子,在宫中若传开,恐会引来不必要的揣测;二来,这法子行起来多逆着常人的习性,比如需节制欲望、规律作息,寻常人难坚持,更别说宫中事务繁杂,陛下日理万机,怕是难以兼顾;最重要的是,臣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此法虽能养生,可若抱着贪念过度追求,反而会伤了身体,臣实在不敢贸然将它献给陛下,怕陛下误用了。”

他顿了顿,抬头望着武帝,眼神坦荡:“臣活了这么大岁数,见过太多人追求长寿却反伤性命,也见过太多人握着权力却迷失本心。臣以为,真正的养生,不在于得了什么奇术,而在于守住本心——不贪多、不冒进,顺着身体的规律养护,顺着本心的道义做事。臣若早早将此法献给陛下,陛下若因公务繁忙无法坚持,或是因追求效果急于求成,反而会适得其反,那臣才是真的不忠。”

武帝坐在御座上,沉默了许久。他看着跪在地上的巫炎,想起自己这些年四处寻访仙药、渴求长生,却总被病痛困扰,而眼前这人,凭着一套看似普通的调理之法,竟活了近一百四十岁,还能安然为官、儿孙满堂。“你说得对,”武帝终于开口,亲手扶起巫炎,“是朕太过心急了。你并非不忠,反倒是个心思周全的忠臣。”

后来,巫炎依旧在朝中任职,只是偶尔会应武帝之请,讲些基础的养生之道——比如饭后不宜立刻久坐,冬日宜早睡晚起,待人接物需心平气和。他从不再提那套阴道之术,却用自己的状态告诉所有人:真正的长寿,从不是靠什么秘术,而是把“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对待生活”的道理,融进日复一日的寻常里。

再后来,巫炎活到了一百六十多岁,临终前还能清晰地处理家事。他留给子孙的遗言里,没有半句关于“秘术”的记载,只写着“顺性而为,守心而活”八个字。世人渐渐明白,巫炎真正的“秘术”,从不是什么阴阳之法,而是懂得尊重身体的规律、守住内心的平和,不贪、不躁、不妄为。

其实哪有什么能让人一步登天的“奇术”?无论是养生还是做事,最珍贵的从来都是“踏实”二字——对自己的身体多些耐心,对身边的人和事多些用心,不急于求成,不贪图捷径,才能在漫长的时光里,活得安稳、活得从容。这便是巫炎用一生证明的道理,也是比任何“秘术”都更值得传承的智慧。

3、刘凭禁气

西汉年间,沛郡出了个叫刘凭的人。他早年投军,在战场上立了不少军功,后来被封为寿光金乡侯,本可在朝堂上安享富贵,却偏偏迷上了修道,拜了稷丘子为师。每日除了处理公务,便是跟着师父修习心法,还常服一种叫石桂英的草药,配上中岳出产的石硫黄调理身体。日子一长,竟有了奇效——明明活了三百多岁,容貌却像三十来岁的青年,皮肤光洁,眼神清亮,连鬓角都没见半根白发,尤其擅长“禁气”之术,能以意念操控周遭气场。

有一年,刘凭去长安办事。长安城里的商人听说他有道术,纷纷上门拜见,恳请他能带着众人一起走商路,求个平安顺遂。原来当时关中一带常有山贼出没,商人们带着货物赶路,十次有八次会遇上劫道的,轻则损失财物,重则丢了性命。刘凭见众人说得恳切,便点头应下:“无妨,你们随我走便是。”

出发那天,足足有一百多人跟着刘凭,骡马驮着丝绸、瓷器、药材等杂货,算下来价值万金。一行人沿着山道走了三日,刚进一片密林,忽然从树后窜出数百个山贼——个个手持钢刀,弓箭上弦,将商队团团围住,为首的山贼高声喝道:“留下财物,饶你们不死!”

商人们顿时吓得脸色发白,纷纷往刘凭身后躲。刘凭却神色平静,上前一步对着山贼们说:“你们也是爹娘生养的,本该学些温良的本事。若有才能,便去当官造福百姓;若没那机缘,也该靠双手勤恳谋生。如今却顶着人的模样,藏着豺狼的心,学那害人利己的勾当,难道就不怕将来被官府抓住,暴尸街头喂乌鸦吗?你们手里的弓箭,难道是用来欺负百姓的?”

山贼们哪听过这样的话,为首的怒喝一声:“少废话!兄弟们,放箭!”一时间箭如雨下,直朝着商人们射来。可奇怪的是,那些箭飞到刘凭身前,竟像被无形的墙挡住,纷纷掉转方向,反而射向了放箭的山贼,有的擦着山贼的胳膊,有的钉在他们脚边的地上,虽没伤人,却把山贼们吓得连连后退。

没等山贼们反应过来,天上忽然刮起大风,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飞沙扬尘迷得人睁不开眼。刘凭站在风里,声音清亮如钟:“尔等小贼也敢放肆!天兵即刻便到,先斩了你们这些为首挑事的!”

话音刚落,那些山贼竟像被无形的手按住一般,齐刷刷地倒在地上,手背在身后动弹不得,嘴里只能发出“呜呜”的声响,满脸惊恐。为首的山贼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对着刘凭磕头:“君侯饶命!君侯饶命!我们再也不敢了,求您手下留情,我们一定改邪归正!”

刘凭没再说话,只是抬手对着空中虚挥了一下。风渐渐停了,沙尘落定,山贼们这才慢慢爬起来,连滚带爬地跑了,连落在地上的刀箭都忘了捡。商人们纷纷围上来,对着刘凭拱手道谢:“若不是君侯,我们今日怕是要性命难保!”刘凭笑着摆手:“举手之劳,你们安心赶路便是。”

这事很快传到了汉武帝耳朵里。武帝素来好奇修道之事,便下旨召刘凭入宫,想亲自试试他的本事。见了面,武帝笑着说:“朕的宫殿里近来有些怪事,总在夜里看到数十个穿红衣服、披散着头发的人,手里拿着蜡烛,跟着马跑。你能治得了这些东西吗?”

刘凭听了,淡淡一笑:“不过是些小鬼罢了,不足为惧。”

到了夜里,武帝悄悄让人穿上红衣、披散头发,手里拿着蜡烛,在宫殿外假装“鬼怪”跑动。刘凭站在殿上,从袖中取出一张符纸,对着那些“鬼怪”掷了过去。符纸在空中化作一道微光,那些假扮鬼怪的人顿时像被重物击中,纷纷扑倒在地,连嘴里的气息都弱了下去,像是没了生机。

武帝见状,又惊又怕,连忙上前说道:“他们不是真鬼!是朕让他们来试你的!”刘凭这才上前,对着那些人轻轻一点,他们立刻醒了过来,除了有些头晕,竟没别的不适。武帝看着刘凭,满脸赞叹:“先生的本事,真是神了!”

后来,刘凭厌倦了朝堂的纷扰,便辞了爵位,去了太白山隐居。过了几十年,有人在他的家乡沛郡见到了他——那时的刘凭,容貌比之前更显年轻,举手投足间多了几分仙气。乡亲们问他在山里过得如何,他只笑着说:“不过是顺应自然,守着本心罢了。”

世人都羡慕刘凭的“禁气”之术,羡慕他能长生不老,却忘了他曾说过的话:“作人当念温良,勤身苦体。”其实刘凭真正的“道”,从不是那能操控气场的法术,而是他心中的正气——对恶事不纵容,对善念不放弃,对自己不松懈。这世间最厉害的“术”,从来都是一颗正直、向善、守心的心,只要守住这颗心,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活得坦荡、自在,这便是比长生更珍贵的“自在之道”。

4、栾巴奇事

蜀郡成都有个叫栾巴的人,打小就跟旁人不一样。别家少年忙着学耕种、习商贾,他却总往青城山的道观跑,捧着道家典籍一看就是大半天,对俗世里的营生半点不放在心上。久而久之,邻里都知道,栾家这孩子“好道”,身上带着股常人没有的清灵气。

那时成都的太守是个爱惜人才的人,听说了栾巴的名声,亲自登门拜访,诚恳地请他来郡府做功曹,还特意说明,会以师友之礼相待,绝不拿寻常下属的规矩约束他。栾巴见太守真心实意,便应了下来。

到郡府任职那天,太守摆了小宴,席间笑着问:“久闻功曹有道术,今日可否让我见识见识,也好让我开开眼界?”栾巴放下酒杯,点头道:“当然可以。”说着,他在席上平坐下来,腰背挺直,双眼微闭。众人只觉眼前似有轻烟飘过,栾巴的身影竟慢慢往身后的墙壁里陷去,像融在云气里一般,渐渐变得模糊。眨眼间,原地已没了他的踪迹。

墙外头的衙役正路过,忽然看见一只斑斓猛虎从府衙里走出来,吓得连忙拔刀,可那虎却不伤人,径直往功曹的住处去了。衙役们壮着胆子跟过去,只见那虎走到门前,身形一晃,竟变回了栾巴的模样,手里还拿着方才席间没喝完的半盏酒。这事一传开,全成都的人都知道,郡府里的栾功曹是个有真本事的奇人。

后来栾巴凭着才学和声望,被推举为孝廉,入朝做了郎中,没过几年又调任豫章太守。豫章这地方,百姓大多信鬼神,尤其是庐山脚下的一座庙,香火格外旺盛。据说那庙里的神特别灵验——有人在帐中许愿,能听见帐外有声音回话;摆酒祭祀时,空中会凭空落下酒杯,像是真有神仙来饮酒;商人们出海前去乞福,还能让江湖里的风向顺着船行的方向转,让原本要错开的船只顺利相逢。因此,每天来庙里烧香的人络绎不绝,连官府都默认了这庙的“灵验”。

栾巴到豫章上任后,听说了这庙的事,特意抽了一天去庙里查看。他刚踏进庙门,原本香烟缭绕、似有低语的大殿,突然变得安安静静,连供桌上的烛火都暗了几分——那所谓的“神”,竟凭空没了踪迹。栾巴看着空荡荡的神龛,对随行的功曹说:“这庙里的不是什么天官,不过是个会些幻术的庙鬼,借着百姓的敬畏骗香火,耽误百姓生计这么久,早该治治它了。”

他把郡府里的日常事务交给功曹打理,自己带着两个随从,拿着桃木剑和符纸,去庐山深处追查庙鬼的踪迹。临行前,他特意叮嘱:“这鬼若不及时除掉,日后恐怕会跑到别的地方去,继续借着鬼神的名头骗吃骗喝,还会让无辜百姓生病受苦,必须尽早解决。”

到了庐山深处,栾巴循着妖气找去,在一处深潭边堵住了那庙鬼。庙鬼见了栾巴,先是化作一阵黑风想逃,被栾巴用符纸拦住;又变作凶猛的野猪扑过来,栾巴手持桃木剑,剑锋指处,野猪竟僵在原地,现了原形——原来是个青面獠牙的小鬼,手里还攥着从百姓那里骗来的银饰。

栾巴厉声道:“你假借神名,祸害百姓,今日我定要替天行道,让你再不能作恶!”说着,他取出符纸,念动咒语,往小鬼身上一贴。那小鬼顿时发出一声惨叫,化作一缕黑烟消散了。可就在这时,天空突然暗了下来,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雨点像石子一样砸下来,眼前的景物都变得模糊不清,连近在咫尺的随从都看不见了。混乱中,栾巴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风雨里。

没过多久,豫章郡的人就听说,栾巴回了成都,正跟亲朋好友一一告别,说自己要去别的地方修道,以后不会再回来了。成都的老老少少都涌到当年他常去的道观前送他,那天也跟在庐山时一样,风雨交加,天色昏暗。众人只看见栾巴的身影在雨中渐渐远去,最后融进云雾里,再也看不见了。

有人说栾巴是得道成仙,去了天界;也有人说他隐居在了青城山深处,继续修行。可豫章的百姓记得,自他除了庙鬼,再也没人被“鬼神”骗走财物,出海的商人也少了因风向突变遭遇的危险;成都的百姓记得,他做功曹时,总劝太守轻徭薄赋,还教农户们用道家的养生法子调理身体,少生了许多病。

其实栾巴的“奇”,从不是能入壁化虎的法术,也不是能驱鬼除妖的本事,而是他心里装着百姓——见百姓被鬼骗,便挺身而出;见百姓受苦,便尽心相助。这世间最难得的“道”,从来不是躲在深山里求长生,而是带着一身本事,为身边人做些实在事。栾巴走了,可他留下的这份“为民之心”,比任何法术都更让人记挂,也比任何神仙传说都更有分量。

5、左慈奇术

庐江有个叫左慈的人,字元放,打小就透着股与众不同的聪慧。别人读五经是为了考功名,他却能从《诗》《书》里读出天地规律,连观星望气的本事都无师自通。东汉末年,天下渐乱,官吏横征暴敛,豪强兼并土地,左慈看着流民遍地的景象,常对着星空叹气:“这乱世里,官做得越高越危险,钱赚得越多越招祸,眼前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有什么好贪的?”

从那以后,左慈便弃了俗世念想,一心修道。他尤擅六甲之术,能召唤鬼神相助,更奇的是“坐致行厨”——不管在哪,只要心念一动,桌上就能凭空出现酒肉饭菜,像是有后厨专门伺候。后来他去天柱山修行,在一处隐秘的石室里找到了《九丹金液经》,照着经书修习后,更是能变化万端,一会儿化作飞鸟,一会儿隐入山石,旁人连他的衣角都摸不着。

这事传到了曹操耳朵里。曹操素来好奇异之士,又半信半疑,便派人把左慈召到许昌,关在一间石室里,派人日夜看守,还故意不给饭吃,想看看他到底有没有真本事。一年后,石室门打开,左慈走出来时,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跟刚进去时没两样,连看守的士兵都看呆了。曹操心里犯嘀咕:“天下人哪有不吃饭的?这左慈定是用了旁门左道,留着恐是个隐患。”便动了杀心。

左慈早看透了曹操的心思,主动上前请辞:“明公若用不上我,便放我回去吧。”曹操假意挽留:“先生为何突然要走?我还想多留你几日呢。”左慈笑了笑:“明公心里想杀我,我自然要走。”曹操被说破心思,脸上有些挂不住,只好说:“先生多虑了,我只是敬佩先生的志向,既然先生要走,我摆酒为你送行。”

宴席上,曹操端着酒杯说:“今日先生远行,我这杯酒,想与先生分着喝。”左慈接过酒杯,拔下发间的道簪,在酒里轻轻搅动。奇怪的是,那道簪竟像墨条入砚般,一点点融进酒里,最后连个渣都没剩,酒的颜色却依旧清亮。曹操正惊讶,左慈又从怀里摸出一片干肉,掰成小块,分给席上众人。当时席上有上千宾客,加上侍从,足有一万多人,可那片干肉却总也分不完,每个人都吃到了,味道跟新鲜的肉脯没两样;桌上的酒也一样,众人喝得酩酊大醉,酒壶里的酒却始终是满的。

曹操看着这景象,心里又惊又怕,暂时压下了杀心。左慈知道此地不宜久留,宴席散后,便悄悄离开许昌,往荆州去了。当时荆州是刘表的地盘,刘表也早听说了左慈的名声,见他来投奔,心里又好奇又忌惮,想试试他的本事,便摆了场大宴,还故意在席上放了一把剑,想借机找茬。

宴席间,刘表指着桌上的酒壶说:“先生能让这酒分给众人喝吗?”左慈点点头,拿起酒壶,往每个宾客的杯里倒酒。席上有上千人,可酒壶里的酒却越倒越多,最后连桌案下都积满了酒,众人喝得大醉,酒壶却还没见底;他又拿起桌上的干肉,随手一撕,竟撕出上万片,每个宾客都能吃到,肉的香味飘满了整个厅堂。刘表这才知道左慈真有本事,再也不敢动害他的心思,还客客气气地送他离开。

离开荆州后,左慈往东吴去,路过丹徒时,想拜访一位叫徐堕的修道之人。徐堕门下有几个宾客,见左慈穿着普通,还瞎了一只眼,便故意刁难:“徐公不在家,你改日再来吧。”左慈知道他们在撒谎,也不争执,转身就走。

可刚走没几步,那些宾客就发现不对劲——院子里的六七头牛,竟跑到杨树枝桠上走动,牛蹄踩在细枝上,树枝却纹丝不动;再看门口的马车,车毂上竟长出一尺长的荆棘,用刀砍砍不断,用力推也推不动。宾客们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跑去告诉徐堕:“刚才来了个瞎眼老翁,我们骗他说您不在,结果牛都跑到树上了,马车也长了荆棘,这可怎么办啊!”

徐堕一听,拍着大腿说:“哎呀!那是左元放先生!你们怎么敢骗他!快追!还能追上!”宾客们慌忙分头去追,终于在城外的河边追上了左慈,一个个跪在地上磕头认错,连头都磕破了。左慈见他们真心悔改,便摆摆手说:“罢了,你们回去吧。”

宾客们回到徐堕家,果然看见牛已经从树上下来,安安稳稳地在院子里吃草,马车上的荆棘也不见了,车毂依旧完好。徐堕叹着气说:“左先生是有道之人,心怀慈悲,若不是你们认错快,恐怕麻烦就大了。”

后来,左慈又去了很多地方,有时在街头卖药,有时在山中修行,有人说见过他化作白鹤飞走,有人说见过他隐入江水,再也没人知道他的踪迹。但百姓们都记得,那个瞎了一只眼、穿着粗布衣裳的老翁,从来不用法术害人,反而常帮着穷苦人——给饿肚子的人变出饭菜,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连刁难他的人,他也只是小小惩戒,见对方悔改便罢手。

世人都羡慕左慈的变化之术,却忘了他常说的“乱世荣华不足贪”。其实左慈真正的“奇术”,从不是能变酒变肉、隐身高飞,而是在乱世里守住本心——不贪权贵,不害他人,用自己的本事帮衬弱小。这世间最难得的“法术”,从来不是呼风唤雨的能力,而是在复杂的境遇里,依旧能保持善良与通透的心。左慈走了,可他留下的这份“本心”,却比任何变化之术都更值得后人记住。

6、大茅君显道

西汉元寿二年八月己酉,秋阳正好,句曲山(今茅山)的林间还飘着草木清香。山中有座简朴石屋,屋内的大茅君茅盈正静坐调息,忽然听见屋外祥云涌动,伴有仙乐隐隐传来——他睁眼望去,只见南岳真人赤君、西城王君领着一众青童仙子,簇拥着西王母从云端降下,衣袂飘飘间,连周遭的空气都似染上了仙气。

茅盈连忙起身行礼,西王母温和点头,未等开口,天边又有四道霞光落下,分别来了四位使者。第一位是天皇大帝派来的绣衣使者冷广子期,手持一方晶莹剔透的神玺玉章,递到茅盈面前:“此乃天帝亲赐神玺,持之可统摄山川灵脉。”第二位是大微帝君的使者三天左宫御史管修条,捧着叠流光溢彩的衣物,展开竟是八龙缠绕的锦缎与紫羽织就的华衣,“此衣能避邪祟、御风霜,助君修行无碍。”

紧接着,太上大道君的协晨大夫叔门送来一枚金虎真符与一串流金铃铛,符上纹路似有金光流转,铃铛轻摇便有清越之声:“真符可召神役灵,金铃能震慑阴邪。”最后,金阙圣君派来的太极真人正一止玄与王郎、王忠、鲍丘四位仙人,捧来四株奇芝,芝叶泛着不同光泽——或如晨露剔透,或似晚霞绯红,“此乃四节咽胎流明神芝,食之可助君登仙证道:食隐芝者为真卿,食玉芝者为司命,食金英者为司禄,食洞草者可臻长生之境。”

茅盈一一接过,按使者指引,先食神芝,只觉一股暖流从丹田升起,流转四肢百骸,浑身浊气似被涤荡干净;再佩神玺、服华衣、戴玉冠,手持真符与金铃而立,瞬间似有无数天地灵气汇聚而来,眼前竟能隐约望见山川脉络、星河流转。四位使者见状,齐声说道:“君已得天地认可,此后当秉持正道,护佑生民,勿负众仙所托。”言罢,便化作霞光散去。

没过多久,石屋外又迎来三十余位仙人——三元夫人冯双珠、紫阳左仙公石路成、太极高仙伯延盖公子,还有西城真人王方平、太虚真人、南岳真人,连赤松子、桐柏真人王乔这般传说中的仙人也在其中。众仙围坐于石屋前的空地上,取出玉笛、金箫,吹奏起悠扬的《太极阴歌》,歌声清越,似能穿透云霄,引得林间飞鸟盘旋、灵兽驻足。

西王母起身,立于祥云之上,开口唱起仙歌:“驾我八景舆,欻然入玉清。龙群拂霄上,虎斾挕朱兵。逍遥玄津际,万流无暂停。哀此去留会,劫尽天地倾。当寻无中景,不死亦不生。体彼自然道,寂观合太冥。南岳拟贞干,玉英耀颖精。有任靡其事,虚心自受灵。嘉会降河曲,相与乐未央。”歌声里满是对天地自然的体悟,对正道修行的指引,众仙静静聆听,连山间的风都似放缓了脚步。

王母歌毕,三元夫人冯双珠也起身答歌,歌声同样空灵,多了几分对世间生民的关怀。待众仙歌罢,西王母看向一旁侍立的南岳魏华存——她本是凡间女子,因一心向道得仙缘,此次特来句曲山随茅盈修行。王母牵着魏华存的手,对众仙说:“今当往天台、霍山访友,过句曲金坛时,还需与太元真人茅叔申一聚。”

众仙纷纷应和,随后西王母与三元夫人、紫阳左仙公、太极仙伯、清灵王君一同,携着魏华存往东南方向飞去,祥云缭绕间,他们的身影渐渐融入天际,只留下句曲山间淡淡的仙乐余韵,与茅盈立于石屋前,望着众仙远去的方向,心中已然明了:所谓登仙,从不是贪图自在逍遥,而是得天地馈赠后,更要担起护佑苍生、传承正道的责任。

后来,茅盈在句曲山修行多年,常显化于凡间,帮百姓驱散瘟疫、指引水源,还教农人顺应时节耕种,百姓们感念他的恩情,便将句曲山改名为“茅山”,世代供奉。世人都羡慕茅盈得仙缘、获至宝,却忘了他修行路上的勤恳与向善之心——若没有平日对正道的坚守,对生民的关怀,即便得了神芝、真符,也难成真正的仙人。

其实仙缘从不是凭空降临,大道也从不在虚无缥缈处。你对天地存敬畏,天地便会予你馈赠;你对生民怀慈悲,生民便会为你立传。茅盈的故事,说到底是“正道”二字的写照:心向光明,行守善良,便是最珍贵的“仙缘”,也是能代代相传的“大道”。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牢人与海一键修炼在线变强一世之尊白九NBA:从2K导入DNA开始玄途逆世:废柴的崛起传奇末世虫潮玄幻:我!帝族反派,横推万古万界神皇极寒末世:苟在安全屋里修仙!至尊仙帝不是,人类契约灵真可以这么强?终有道穿越副本:吸血校园第43章后续我棺中成神,竟然有人来刨我坟?废柴NPC要接管世界狱龙狂仙病娇:解释你不听,分手你刀我?玄幻:系统刚绑定,我却想解绑让你收弟子增加人气,全峰仙帝为你打杂?万劫帝主我在大唐猎妖军当伙夫凡人,从机缘交换开始战魂龙厨我为反派本无敌,何须欺妹证道天干物燥,小心总裁恋综上摆烂后,被国民女神倒追强势攻婚,总裁大人爱无上限进入妖尾世界的聊天群风凌九霄龙魂双生欲擒故纵1总裁,深度宠爱!谁能比我惨医冠禽兽重生魔帝,我得离他们远一点听说神后是废材掌中世界之破局苟在蛮荒,开局摆摊被暴打谁动了我的鸡爪雪影星辰魔道卧底,开局背刺师姐退婚后,她在年代吊打重生小白花武道:获龙生九子之力天逆苍穹诀三生三世之花非花雾非雾遮天我有逆天悟性楔入神话人生我在崩坏攻略万界挽歌不晚浮生若梦【封】火连青城
博看读书搜藏榜:苍道霸帝仙府狂徒穿成山野汉恶妻后,全家都掉马了吞噬古帝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女主你马甲又掉了萌宝妈咪宠翻天林雨时厉承西镇诡司,我让诡怪助我修行!女魔至上,恕君降不住变身女师尊,逆徒们却想攻略我!NBA之大黄鸟全宗门躺平看我炼器破晓暮夜禁师我的灵魂被调换末日冰原之大道唯一蓬莱会登神逆踏轮回龙飞腾舞一灰色世界冥婚暗宠:冥帝大人,请自重神秘复苏之无限镜像农门悍妻:重生宰相太粘人奇鬼记之奇阅谭虫族加点:妖魔只配当饲料召唤梦魇斗罗之开局成为奥斯卡玄幻:傻子开局,从猎户开始修炼开了一间网吧后,我无敌了明日之后之联邦特遣队玄幻:操纵时空流速,我剑开天门地狱料理师夏虫鸣斗罗大陆之我的魅力超级强穿越的目的?竟是找可爱的妹子?雄霸九霄修行路上我有树史上最强供应商系统开局成为帝主:签到百万暗影军团万界之系统主神天元灭魔传被迫修行长生并非我所愿开局成为宗门老祖精英射击手之感官龙傲天的古代热血传奇之转世情仇诸天纵横,从武林外传开始史上最强家族梦醒成道魔尊他超凶最强狂神升级系统神帝升级系统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天王刀诀团宠小师妹竟是混沌灵根救命!我的系统让我拼夕夕修仙骨王萝莉:开局万族俯首称女皇!战灵人人手一个老爷爷,我爷是你爷的爷五彩珠缘之青云风云大师今天又升级了我在玄幻世界导演名场面报告帝尊:世子有喜了三千一念我本是天道亲闺女剑仙归来:开局手撕渣男刃鳞江湖亡灵法师?不,是亡灵谐星!玄幻:我的系统选项爱整活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超神之自研战锤40K科技我回京城积功德,以待飞升长生修仙,从补全功法开始她们不放过我啊!吞天证魔道穿越现代之大儒求生记玄幻世界之全系灵根团宠传奇第六神族零之幻宠物宝贝图鉴酒酿小仙一朵破烂奇葩开在修仙界太上武神诀炼天古鼎桀桀桀,照着族谱杀,一个都别活萌娃姐弟的无敌洪荒日常魔尊的荆棘与神明甘泉我靠无敌系统娶遍诸天圣女药途踏仙记枪破苍穹之无上境界素女修仙录靠直播修仙小笨女修仙记唐僧婚邀震三界,神佛齐聚女儿国合欢仙途:她们说我是极品炉鼎医仙逆世心境!我靠双修加点,仙子直呼顶不住狙击枪开始:核武助女帝称霸万界领主:我的女仆军团天元道主开局负债一个亿,系统是搞套路贷大师兄,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么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