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华筝,是大曜的长公主,也是珩儿的姐姐。
从我记事起,父皇就常说,我是大曜最幸运的孩子——生于皇室,父母疼爱,还有一个粉雕玉琢的弟弟。
那时候的日子,像纳木错的湖水一样清澈安稳。
每天清晨,我跟着太傅读书,午后陪母后刺绣,傍晚牵着珩儿的小手,在皇宫的花园里看日落。
珩儿总喜欢黏着我,奶声奶气地喊“姐姐”,那声音软乎乎的,像刚出炉的青稞饼,暖得人心尖发颤。
父皇曾摸着我的头笑:“华筝若为男子,定是大曜最好的储君。”
那时候我不懂这句话的重量,只觉得能陪在父皇母后身边,能看着珩儿长大,就是最幸福的事。
可命运偏要在我十六岁那年,给我最沉重的一击——父皇突发恶疾离世,母后受不了打击,也跟着去了。
一夜之间,红墙朱瓦的皇宫,变成了冷冰冰的牢笼,我怀里抱着年幼的珩儿,第一次懂得了“责任”二字的含义。
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有人想让宗室亲王摄政,有人担心亲王夺权危及珩儿。
我穿着素白的孝服,一步步走上金銮殿的台阶,看着底下那些或质疑、或嘲讽、或担忧的目光。
声音发颤却格外坚定:“本宫愿代太子摄政,待珩儿成年,便归政于他。”
我知道,他们都觉得我只是个娇生惯养的公主,根本扛不起这重担。
可他们忘了,我跟着父皇看过黄河的水患,跟着户部尚书算过赈灾的粮草,跟着禁军统领练过骑射。
我不是温室里的花,我是大曜的长公主,是珩儿唯一的依靠。
摄政的日子,比我想象的还要艰难。黄河年年泛滥。
沿岸百姓流离失所;西北旱灾不断,粮价飞涨;
地方官员贪腐成风,奏折里满是百姓的哀嚎。
我每天批阅奏折到深夜,烛火燃尽了一根又一根,眼睛熬得通红,却不敢有片刻停歇。
有时候珩儿会端着温热的牛奶走进来,小声说:“姐姐,别累着了。”
我会放下笔,笑着摸他的头:“等姐姐忙完,就带你去放风筝。”
可我总也忙不完。
我亲自去黄河沿岸,踩着泥泞的堤坝,和河工们一起商量防洪的办法;
我力排众议推行“均田制”,把宗室的闲置土地分给农民;
我严惩贪官污吏,哪怕是皇亲国戚,也绝不姑息。
那些曾经嘲讽我的官员,渐渐收起了轻视的目光;
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终于有了安稳的家。
我以为,只要我再努力几年,等珩儿长大,就能把一个强盛的大曜交到他手里,然后做回那个只需要陪伴弟弟的姐姐。
可西北的蛮夷,却打碎了我的幻想。
他们趁着大曜皇位交替,频频侵犯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朝堂上大多主张议和,可我知道,议和只能换来短暂的和平。
我看着奏折里“尸横遍野”“百姓哀嚎”的字眼,想起了黄河沿岸那些期盼安稳的百姓,想起了珩儿眼里对和平的向往。
我咬了咬牙,在金銮殿上说出了那句话:“本宫愿亲率大军,前往西北,清除蛮夷!”
出发前的夜晚,我看着熟睡的珩儿,轻轻抚摸他的额头。
他的睫毛很长,像小扇子一样,脸上还带着稚气的笑容。
我给她留了一封信,告诉她要好好读书,好好学武,等我回来,就带他去看黄河的堤坝,去看西北的草原。
我以为,我一定能回来,一定能陪他长大。
西北的战场,比我想象的还要凶险。
蛮夷骑兵骁勇善战,我们一开始连连失利。
我亲自勘察地形,制定作战方案,和士兵们一起吃粗粮、住帐篷。
好几次,我都差点死在蛮夷的刀下,可每次想到珩儿,想到大曜的百姓,我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经过一年多的苦战,我们终于把蛮夷逼到了荒漠地带,只要再打一场胜仗,就能永绝后患。
可我没想到,我最信任的表哥赵彦,会背叛我。
他故意拖延粮草运输,把我们的部署泄露给蛮夷,让我们陷入了合围之势。
我的铠甲被鲜血染红,身上多处受伤,手中的长剑也卷了刃。
当蛮夷首领的刀刺穿我胸膛时,我回头看向京城的方向,眼里满是遗憾和绝望——我没能守护好山河,没能守护好珩儿。
我的灵魂飘在半空,看着蛮夷军队南下,看着京城沦陷,看着珩儿被残忍地杀死。
我想喊,想冲上去保护他,可我却什么也做不了。
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的国家分崩离析,看着我的弟弟惨死,看着我的百姓流离失所。
那种痛苦,比刀割还要难受。
当我飘到时光局,看到沈软软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向她提出了请求。
我不在乎自己能不能活过来,我只希望她能帮我,帮我揪出叛徒,帮我清除蛮夷,帮我辅佐珩儿成为一代明君,帮我守护好我没能守护的山河。
沈软软答应了我的请求。
我看着她以我的身份,在金銮殿上镇定地处理朝政,看着她识破赵彦的阴谋,看着她派兵支援凉州,看着她一点点扫清朝堂的暗流。
我看到她陪着珩儿读书,教他处理朝政,带他去看黄河的堤坝,去看边境的将士。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不,她比我做得更好,她更冷静,更睿智,也更懂得如何保护珩儿。
当凉州大捷的消息传来时,我哭了。
那是我死后,第一次感到欣慰。
我知道,我的大曜有救了,我的珩儿有救了。
后来的几年,我看着沈软软一点点把权力交给珩儿,看着珩儿从一个怯生生的小男孩,长成一个沉稳、有担当的少年。
他学会了如何爱民如子,如何处理朝政,如何守护边境。
当他第一次独立批完奏折,得到太傅夸奖时,我看到他眼里的光芒,那是属于君主的光芒,也是我一直希望看到的光芒。
亲政大典那天,珩儿穿着明黄色的龙袍,一步步走上太和殿的御座。
他的身姿挺拔,眼神坚定,接受着百官的朝拜。
沈软软站在角落里,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
那一刻,我知道,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我的珩儿,成为了一代明君;我的大曜,迎来了盛世;我的山河,终于无恙。
当沈软软离开的时候,珩儿送给她一块刻着花和“山河永固”的玉佩。
那是我最喜欢的花,也是珩儿小时候写给我的字。
我知道,珩儿一直记得我,一直记得我们的约定。
现在,我的灵魂终于可以安息了。
我看着珩儿认真地处理朝政,看着大曜的百姓安居乐业,看着边境的将士们安稳地守卫着疆土。
我知道,沈软软没有让我失望,珩儿也没有让我失望。
沈软软,谢谢你。
谢谢你帮我完成了愿望,谢谢你守护了我的珩儿,谢谢你守护了我的大曜。
珩儿,我的好弟弟。
姐姐虽然不能陪在你身边,但姐姐会一直在天上看着你,看着我们的大曜。
你一定要好好的,一定要做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一定要守护好我们的山河,让大曜的盛世永远延续下去。
我的大曜,我的珩儿,我的山河。
以我李华筝之名,祝福你们,永远平安,永远繁荣。
愿阳光永远照耀这片土地,愿和平永远伴随我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