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郑珏及其“正理学社”的暗中掣肘,如同给泉州蒸蒸日上的新政蒙上了一层难以捉摸的薄雾。官道修建的物料采购依旧磕绊,试造坊的谣言虽经张榜澄清,仍让部分人心存疑虑,州衙内部的公文流转也似乎莫名迟缓了几分。这种无处不在的软抵抗,虽不致命,却着实令人心烦意乱,拖慢了王审知规划中的许多进程。

陈褚对此忧心忡忡,数次建议采取更强硬的手段,抓几个典型严惩,以震慑宵小。但王审知却否决了。他深知,对付这种基于意识形态和既得利益的软性抵抗,单纯的强硬手段效果有限,甚至可能激化矛盾,将中间派推向对方。郑珏等人占据着“道德”和“传统”的制高点,必须用一种更巧妙、更潜移默化的方式来瓦解他们的阵地。

“他们在高堂讲经,我们便去市井说书。”王审知对陈褚重申了他的策略,“道理是空的,故事是活的。百姓或许听不懂‘义利之辨’,但一定能听懂谁让他们吃饱了饭,谁让他们的日子有了盼头。”

他授意陈褚,不必再与“正理学社”在士林圈层进行无休止的经文辩驳,而是将精力转向民间,发动一场“舆论下乡”的运动。

陈褚心领神会,立刻行动起来。他物色的那几位文笔好、心思活的寒门士子再次派上了用场。这一次,他们接到的任务不是撰写辩论文稿,而是编写一系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和歌谣。

故事的主角,不再是抽象的“格物之理”,而是鲜活的人:

有的是因“以工代赈”而得以养活家小、不再流离失所的普通民夫,唱着号子修路筑渠,领到粮食时脸上洋溢的笑容。

有的是用了“王家犁”后,耕田省力又多打粮食的老农,捧着金黄的稻谷,乐得合不拢嘴。

有的是在试造坊里凭借手艺获得尊重、拿到丰厚工钱的中年工匠,给家里添了新衣,买了肉食。

甚至还将阿拉伯商人阿卜杜拉,描绘成“慕中华文明、远渡重洋来献宝贸易的友好使者”,带来的不仅是货物,更是外面世界的广阔见识和发财的机会。

这些故事和歌谣,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情感真挚,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烟火味。它们不直接反驳郑珏的“大道理”,而是用一种“绕开防线,直击心灵”的方式,诉说着新政带来的最直观、最切身的改变。

编写完成后,陈褚又通过度支司的关系,暗中联系了泉州城内几家最大茶楼、酒肆的说书人。这些说书人平日里讲述的多是才子佳人、英雄传奇,初次接到这种“新题材”时,都有些犹豫和排斥。

陈褚也不强迫,只是笑着将一小袋沉甸甸的铜钱推过去,道:“并非让先生们替换了本行,只是在正书间隙,加演这么一小段‘新闻趣谈’、‘泉州新事’。让茶客们听听新鲜,博君一乐。若是反响好,日后还有润笔。”

金钱开道,加上这要求也确实不算过分,说书人们便半推半就地应承了下来。他们本就是改编故事的高手,稍加润色,便将那些小故事融入了自己的表演风格里。

于是,从第二天起,泉州城内最大的“悦来茶楼”里,便出现了这样一幕:

年过花甲、经验丰富的说书先生老周,在讲完一段《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桥段后,喝口茶润润嗓子,醒木轻轻一拍,话锋一转:

“列位看官,这诸葛孔明神机妙算,借来十万狼牙箭,助那孙刘联军大破曹军,堪称千古奇谈。然,话说回来,这军国大事,离咱小老百姓终是远了点。今日啊,老朽不妨给诸位说段近在眼前的稀奇事,就发生在咱泉州城外!”

茶客们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回来,纷纷竖起耳朵。

“却说那城南外,有个老农,姓张,排行老三,大家都叫他张老三。这张老三啊,种了一辈子地,老实巴交,往年这时候,正为春耕愁得睡不着觉哩!为啥?那老犁又沉又笨,累死累活一天也犁不了几分地,还得求爷爷告奶奶借牛……”

老周说得绘声绘色,将张老三以往的艰辛描述得淋漓尽致,引起了台下许多农户的共鸣,纷纷点头叹息。

“可今年奇了!”老周声音一提,眉飞色舞,“这张老三也不知走了什么运道,竟得了一件‘神器’!此物名曰‘王家犁’,嘿!那真是不得了!辕杆是弯的,灵巧得很!一张犁,一头牛,一天轻轻松松犁上两亩地!那张老三扶犁,竟还能腾出手来抽袋旱烟!您说神不神?”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议论纷纷。

“真的假的?有这么神的犁?”

“我好像也听说了,东门外老李家就用上了!”

“乖乖,那得省多少力气!”

老周趁热打铁,继续道:“这还不算完!用了这新犁,地耕得深,土翻得透!秋收之时,嘿!您猜怎么着?那张老三家打的粮食,比往年多了足足五成!金灿灿的谷子堆满了仓,乐得张老三见牙不见眼,逢人便夸:‘王司马给的这犁,真是活命的神器啊!’”

他模仿着老农的口气,惟妙惟肖,引得台下阵阵笑声和惊叹。

类似的情景,也在其他茶楼酒肆上演。有的说书人讲述流民如何通过修路挣口粮,不再挨饿受冻;有的则渲染阿卜杜拉船队带来的奇异货物和赚钱机会;甚至还有人将堆肥的过程,编成了一个“点污成金”的神奇小故事。

这些市井故事,比官府的告示更生动,比士子的文章更亲切,迅速在贩夫走卒、平民百姓中间流传开来。茶余饭后,人们谈论的不再仅仅是“正理学社”那些高深莫测又遥不可及的“大道理”,更多的是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新鲜变化和希望。

“听说了吗?城西王寡妇家的小子,去了那试造坊,一个月挣的钱比他娘缝补一年还多!”

“可不是嘛!以前总觉得官老爷没好人,现在这位王司马,好像真不太一样……”

“啥华夷之辨,俺不懂!俺就知道,谁能让俺吃饱饭,俺就认谁!”

舆论的风向,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微妙的偏转。“正理学社”那套理论,在精英圈层或许仍有市场,但在更广阔的民间,王审知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务实”、“利民”的形象,赢得了广泛的底层支持。

郑珏很快也得知了这些“茶楼小调”,气得他摔碎了一套心爱的茶具。

“卑鄙!无耻!竟用如此下作手段,蛊惑无知小民!”他在学社聚会中痛心疾首,“斯文扫地!斯文扫地啊!”

然而,除了继续斥骂,他发现自己一时间竟难以有效反击。难道要让满腹经纶的学社成员,也去市井间跟说书人争抢听众吗?那成何体统!

王审知听着陈褚关于市井反响的汇报,只是微微一笑。

“民心如水,堵不如疏,疏不如引。他们讲他们的‘大道’,我们讲我们的‘小事’。谁的故事更能打动人心,谁便能赢得未来。”

他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街道,那里有听完了故事、正兴致勃勃讨论着的百姓,也有穿梭往来、为生计忙碌的商贩工匠。

“这天下,终究是这些‘小事’组成的。解决了他们的‘小事’,便是践行了最大的‘大道’。”

茶楼里的袅袅茶香和说书人的醒木声,仿佛汇成了一股无声却强大的力量,正在一点点地冲刷着旧秩序的堤岸。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杯盏交错、谈笑风生中,悄然进行着。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医道风云志我执天下我是王富贵穿越大明我成了老朱儿子!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镇国二公子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盛世第一妾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娘娘,请卸甲!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大明:朕即天意,手搓神话大军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古人的智慧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我的庄园成了皇帝收留所荒年:从填饱贪吃嫂嫂后开疆扩土回到明末做皇帝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大明第一会所:海天宴!爆兵后,我每天都在谋划造反康熙正史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太后别点灯,奴才真是皇上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三国:开局系统送赵云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朕,现代社畜穿成昏君后躺赢了大唐,开局向李二退婚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穿越大胤:我用数据颠覆皇权边军:从女囚营开始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晚明从关中田亩开始踏平五代,我建最强帝国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天朝魂赤火汉末魂大秦咸鱼皇太子,天道显示我第一汉疆喋血风云录带着漫威回北宋历史中的酒馆大宋伏魔司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真理铁拳岂独无故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大周第一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