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城的第五天,赵罗从徐州赶来。他一身风尘仆仆,眼底布满血丝,显然是一路奔波,未曾休息。自兖州攻城战开始,他就日夜操劳,一边协调后勤补给,一边处理大本营的事务,早已身心俱疲。
“大都督!” 李锐、张铁等将领在城门口迎接,看到赵罗憔悴的模样,心里都很担忧。赵罗摆了摆手,语气平淡:“不用多礼,带我去看看城墙,看看阵亡的弟兄们。”
将领们陪着赵罗,走上兖州城的城墙。城墙之上,弹孔密布,血迹早已干涸,变成了暗红色的印记;断裂的兵刃、散落的弹壳,还保留着战争的痕迹。赵罗缓缓走着,手指轻轻抚摸着城墙上的弹孔,眼神里充满了悲伤。
“这里,是第一师发起冲锋的地方吧?” 赵罗停下脚步,问道。李锐点点头:“是,第一师的弟兄们,在这里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师长就是在这里阵亡的。” 赵罗沉默了片刻,轻声说:“他是个好将领,从铁石山就跟着我,作战勇猛,体恤士兵,可惜了。”
走到东门时,赵罗看到了城墙下整齐排列的阵亡将士坟墓。他走下城墙,来到墓地前,看着一排排木牌,上面的名字,很多他都耳熟能详。有的是他亲自提拔的军官,有的是他见过的士兵,如今,却都永远留在了这里。
“大都督,这是阵亡将士的名单。” 参谋递上一份名单。赵罗接过名单,慢慢翻阅着,每翻一页,手指就颤抖一分。六千八百九十二个名字,像六千八百九十二把刀,刺在他的心上。他想起了铁石山的艰难岁月,想起了江淮的征战,想起了这些将士们跟着他,出生入死,如今却魂归兖州,再也回不去了。
“抚恤金,都送到家属手里了吗?” 赵罗的声音带着沙哑。“已经安排下去了,专人护送,确保送到每一户家属手中。” 李锐回答。赵罗点点头:“好,一定要送到,不能让弟兄们寒了心,不能让他们的家属失望。”
他继续在墓地里走着,走到一座坟墓前,停下脚步。木牌上写着“班长张强”,这是早期追随他的老兵,曾在铁石山救过他的命。赵罗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木牌,泪水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老张,我来看你了,咱们拿下兖州了,你可以安息了。”
长时间的劳累、一路的奔波、心中的悲痛,像三座大山,压得赵罗喘不过气。他站起身,想要继续往前走,却感到一阵天旋地转,眼前发黑。“大都督!” 李锐等人见状,连忙上前搀扶,可赵罗已经失去了意识,身体一软,晕倒在墓地里。
“大都督!” “快叫医生!” 将领们惊慌失措,连忙将赵罗抬到担架上,送往战地医院。消息很快传遍兖州城,复国军的士兵们得知赵罗晕倒,都非常震惊和担忧。王小六正在帮助百姓修复房屋,听到消息后,立刻放下手中的工具,朝着战地医院的方向跑去:“大都督怎么样了?不会有事吧?”
战地医院里,张医生正在给赵罗进行检查。“张医生,大都督怎么样了?” 李锐焦急地问道。张医生叹了口气:“大都督是过度劳累和悲伤导致的晕厥,身体早已透支,需要好好休息,不能再操劳了。” 将领们松了口气,可心里依旧担忧——赵罗是复国军的核心,他要是倒下了,北伐大业该如何推进?
士兵们聚集在战地医院外,默默祈祷着赵罗能早日康复。他们看着战地医院的大门,眼神里充满了担忧与崇敬。在他们心中,赵罗不仅是复国军的大都督,更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是带领他们打败清军、收复中原的希望。
夕阳下,战地医院的大门紧闭,士兵们静静守候在外面。赵罗的晕厥,像一块巨石,投入了复国军平静的湖面,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而这场震动,不仅影响着兖州的将士们,更将影响着整个北伐战局。所有人都在祈祷,祈祷他们的大都督,能早日醒来,继续带领他们,走向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