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叶听着孙明远的分析,思路渐渐清晰起来。是的,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就失去信心和方略。面对一把手的强势,更需要智慧和韧性。
“我明白了,明远书记。”郑开叶重新振作起来,“那就按您说的,调整策略,积小胜为大胜,我会重点抓好济州和泽市的试点,力争尽快出成果,同时,加强向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的汇报衔接,争取将d省的某些改革纳入国家试点。”
孙明远点点头:“好,我这边,会继续利用各种场合,强调深化改革和从严治党的必要性,营造舆论氛围。同时,找机会再和仝秘书长、杨书记他们多沟通,记住,开叶,无论压力多大,我们推动d省向好发展的初心不能变,这是我们对组织的交代,也是对d省人民的责任,只要这个根基不动摇,我们就总有破局的机会。”
两人的手再次紧紧握在一起,他们知道,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荆棘,与吴政宏的磨合与博弈将是长期的。但他们都坚信,只要策略得当,团结一心,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推进,就能逐渐扭转局面,最终赢得这场关乎d省未来的较量。
国庆佳节,首都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但对于风尘仆仆从d省赶回的郑开叶来说,心中却难有轻松之感。
省委书记吴政宏看似温和实则强硬的一系列“提醒”和制约,如同无形的枷锁,让他主导的“强基固本”改革举步维艰,许多关键举措或被拖延,或被修正,或干脆胎死腹中。他与孙明远虽然勉力支撑,但在d省那个由吴政宏牢牢掌控的棋盘上,能够辗转腾挪的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小,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和压抑感,笼罩着这位素以坚韧着称的常务副省长。
回到那座熟悉的四合院,妻子林姿和孩子们早已等候多时,家的温暖暂时驱散了官场的阴霾,安心和开心围着父亲叽叽喳喳,讲述学校的趣事,林姿细心地接过郑开叶的外套,看着他眉宇间难以掩饰的倦色,心疼地没有多问,只是默默张罗着一桌他爱吃的家常菜。
郑安民和苏玉梅见到儿子回来,也是满心欢喜,饭桌上,郑安民兴致勃勃地问起d省的发展情况,特别是他关心的几个大项目。郑开叶尽量挑些积极的方面说,比如济州“极简审批”试点的好评,泽市在整治后营商环境有所改善等,但对于遇到的阻力和高层博弈,他避而不谈,只含糊地说“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一步步来”。郑安民是老江湖,从儿子的语气中隐约察觉到了什么,但见郑开叶不愿深谈,也就没有追问,转而聊起了家常和时政趣闻,饭桌气氛倒也融洽。
然而,夜深人静,当郑开叶独自坐在书房时,白天的强颜欢笑便消散无踪,窗外是首都宁静的夜空,而他的内心却如同d省此刻暗流汹涌的官场。与吴政宏的这次近乎公开的角力,虽然尚未撕破脸皮,但对立态势已然明朗。
吴政宏占据着一把手的位置,拥有制度和资源的绝对优势,他不需要雷霆手段,只需运用其权威和娴熟的政治技巧,就足以让郑开叶和孙明远的努力事倍功半,甚至寸步难行。破局之路在哪里?是继续硬顶,还是暂时隐忍?硬顶,实力悬殊,无异于以卵击石;隐忍,改革时机稍纵即逝,d省的积弊只会愈加深重。这种进退维谷的困境,让郑开叶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第二天,按照惯例,郑开叶带着精心准备的茶叶和几样d省土特产,前去拜访包老,老人家的政治智慧和洞察力更是郑开叶十分敬重的。
包老的住所依旧简朴清幽,见到郑开叶,老人很是高兴,拉着他坐在沙发上,仔细端详着他,关切地说:“开叶啊,看你气色,在d省担子不轻啊,是不是遇到难处了?”
在这位充满智慧老人家面前,郑开叶无需伪装,他深吸一口气,将d省这几个月来的情况,特别是与省委书记吴政宏在改革发展思路、干部使用、重点项目等方面的分歧与博弈,原原本本、坦诚地向老人家做了汇报,他没有刻意贬低吴政宏,而是客观陈述了其求稳怕乱、倾向于维持现状的执政风格,以及这种风格对d省转型升级带来的制约。他也汇报了自己和孙明远为推动改革所做的努力和目前遇到的困境。
老人家静静地听着,花白的眉毛时而微蹙,时而舒展,手指轻轻敲击着沙发扶手,待郑开叶说完,老人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平和而充满力量:
“开叶啊,你说的这些情况,我大致能想象得到,你们那位书记,我了解一些,做事稳妥,顾全大局,这是他的优点,但在当前形势下,过于求稳,有时就可能错失良机,甚至固步自封。”
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继续说道:“你和小孙有锐气,想干事,这是好事,d省那个地方,经济总量大,但结构偏重,活力不足,确实需要下猛药治沉疴,但是,你们要记住一点,在任何地方工作,尊重和维护一把手权威,是基本的政治规矩和组织原则。这不是庸俗的官场哲学,而是保证一个地方政令畅通、大局稳定的需要。”
郑开叶认真地点点头:“包老,这个道理我懂,我们也一直努力在规则范围内行事,尊重吴书记的领导,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符合上级精神、有利于d省长远发展的举措,因为触及现有格局,就被无限期拖延或搁置,我们有力使不出,看着干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