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边把这个‘金娃娃’完全交给我们d省了。”吴政宏省长开口道,语气凝重,“这是莫大的信任,也是巨大的考验,管委会主任这个人选,至关重要,必须能力过硬、作风扎实、既能把握战略意图,又能精通地方产业运营,还要善于协调各方关系。”
周启明接过话头,目光看向郑开叶:“省委经过慎重研究,并征求了相关方面的意见,初步意向是推荐现任省工信厅厅长刘子明同志,出任这个管委会主任,子明同志长期在经济战线工作,熟悉工业领域,责任心强,执行力度大,应该能够胜任。”
郑开叶微微点头,刘子明是省里的老工信,业务熟练,做事稳妥,让他去执掌这个新成立的、级别高、责任重的管委会,确实是一个稳妥的选择,虽然创新锐气或许不如更年轻的干部,但守成运营,确保大局稳定,是目前阶段更重要的任务。
“子明厅长经验丰富,熟悉省情,是合适的人选。”郑开叶表示赞同,“我相信他能把握好项目的运营和发展。”
“嗯,我们也认为子明同志是比较合适的人选。”周启明道,“今天叫你来,一是通报这个情况,二是……子明如果调任管委会,省工信厅厅长的位置就空出来了。”
周启明和吴政宏的目光都落在郑开叶身上。
办公室内一时间安静下来,只有窗外的微风轻拂过树叶的沙沙声,省工信厅厅长这个位置,作为全省工业经济的主管部门一把手,地位关键,责任重大,郑开叶作为分管工信工作的省委常委,他的意见无疑具有极重的分量。
郑开叶没有立刻回答,他微微垂下眼睑,手指无意识地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击着,大脑在飞速运转,周启明书记提出刘子明调任产业园管委会主任,这确实是一个稳妥的安排,刘子明资历老,情况熟,让他去守好那个“国之重器”,确保平稳过渡,是最让人放心的选择,但空出来的省工信厅厅长职位,则需要一个更有冲劲、更有开拓精神、更能理解和执行自己战略意图的人来担任。
这个人选,不仅关系到省工信厅未来的工作导向,也关系到郑开叶自己能否在全省工业布局中有效落实自己的施政理念,他必须举荐一个既能得到省委认可,又能与自己同心同德、并肩作战的得力干将。
几个名字在他脑海中快速闪过,省工信厅内部几位副厅长,资历能力各有千秋,但似乎都稍欠一分能大刀阔斧推进改革的锐气,其他地市的书记市长,也有合适人选,但调动起来牵扯面较大,且需要时间熟悉省厅工作。
很快,一个名字清晰地定格在他的脑海——济州市委副书记张伟。
张伟是济州市市委副书记,是他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之一,张伟政治可靠,执行力强,大局观出众,更难得的是思想解放,敢于创新,在济州工作期间,无论是协助他处理市委日常事务,还是具体分管的经济、党建等领域,都做得有声有色,尤其是在推动济州传统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颇有建树,展现了出色的经济工作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他做事沉稳又不失魄力,既能领会战略意图,又能扎实落地,正是省工信厅厅长所需要的品质。
而且,张伟在副厅级岗位上历练多年,早已具备了担任正厅职的能力和资历,此次推荐他出任省工信厅厅长,既是解决其个人政治待遇的关键一步,也是将其放在更重要的平台上发挥才能,同时也能进一步加强自己对省工信战线的影响力,确保全省工业发展战略的连贯性和执行力。
思虑已定,郑开叶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地看向周启明和吴政宏:
“周书记,吴省长,关于省工信厅厅长的人选,我有个不成熟的建议,提请省委参考。”
“哦?开叶同志有什么合适的人选?说说看。”周启明身体微微前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吴政宏也投来询问的目光。
“我建议,可以考虑济州市委副书记张伟同志。”郑开叶语气平稳,开始阐述理由,“张伟同志政治素质过硬,大局意识强,经历过地方多岗位锻炼,特别是长期在经济建设一线工作,熟悉工业经济和企业运行,思路开阔,敢于担当,执行力非常强,在济州工作期间,他分管的领域成绩突出,尤其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重大项目落地等方面,展现了出色的统筹协调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他稍作停顿,观察了一下周启明和吴政宏的反应,见二人都在认真倾听,便继续道:“省工信厅需要一位既懂业务、又善管理,既能把握战略方向、又能推动具体落实的掌舵人,张伟同志年富力强,视野开阔,锐意进取,我认为他能够很好地胜任这一职位,打开全省工信工作的新局面,同时,这也是对长期在地方踏实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的一种肯定和激励。”
推荐自己身边的得力干将出任如此重要的省厅正职,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担当,也难免会引人议论,但郑开泰对此并无太多顾虑,他举荐张伟,完全是出于公心,出于对工作的考虑,相信以张伟的能力和业绩,足以胜任。
周启明和吴政宏听完,都没有立刻表态,而是沉吟了片刻。
周启明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缓缓道:“张伟同志……我知道,在济州干得不错,是开叶你的得力助手,能力确实有,口碑也很好。”他看向吴政宏,“政宏省长,你的意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