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里响起了一阵压抑着的、如释重负的掌声。
孙连成顿了顿,目光扫过郑开叶和朱煜昌,继续说道:“该项目的成功建设,凝聚了各方心血,是部省紧密协作、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典范,希望d省再接再厉,做好后续运营管理,持续推动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真正将其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虽然只是几句程式化的要求,但从孙连成口中说出,已属难得,他知道,这个项目能取得今天的成果,郑开叶和朱煜昌这一对“欢喜冤家”功不可没,尤其是两人后期展现出的协作精神和攻坚能力。
验收结束后,孙连成没有多做停留,直接带队返回首都汇报结果,送走检查组,项目基地里弥漫着一种大战之后特有的疲惫与喜悦交织的氛围。
首都,发展和改革委大楼,一间气氛庄重肃穆的会议室内。
孙连成副主任正襟危坐,面前摆放着厚厚一叠关于d省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基地终期验收的总结报告及相关附件,他的对面,坐着的是国家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专项领导小组组长,刘建国。
刘建国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眉宇间带着长期处理宏观大局养成的沉稳与威严,他刚刚结束一个重要的外事活动,便立刻安排时间听取孙连成的汇报。
“建国组长,d省基地一期项目的终期验收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这是最终的验收报告和专家评审意见。”孙连成将报告双手递了过去,语气一如既往的严谨,不带任何个人情绪色彩。
刘建国接过报告,并没有立刻翻看,而是目光锐利地看向孙连成:“连成,辛苦了,你先口头简要汇报一下核心情况和你的个人判断,报告我稍后细看。”
“是,组长。”孙连成清了清嗓子,条理清晰地开始汇报,“总体结论是:项目一期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所有核心技术指标,包括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均达到或超过设计预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生产线已实现稳定量产,良品率持续保持在92%以上,市场开拓方面,已与三家国内头部车企签订长期供货协议,订单饱满。”
他略微停顿,继续道:“项目管理规范,资金使用总体合规,审计未发现重大纰漏,尤其是在设备采购和技术路线的决策上,坚持了自主可控为主、国际合作为辅的原则,经受住了考验,地方配合方面,d省委省政府,特别是郑开叶同志,给予了全力以赴的支持,保障工作到位。”
刘建国认真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敲着桌面,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听起来成绩很显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呢?还有哪些潜在的风险点?”他追问,显然不满足于只听成绩。
孙连成对此早有准备,如实答道:“困难确实不少,前期在核心工艺稳定性上攻关了很久,差点延误工期;中期遭遇过关键设备故障危机;后期在市场对接和成本控制上也面临压力,风险点依然存在,主要是国际技术竞争加剧带来的迭代压力,以及原材料供应链的稳定性问题,此外,项目从建设期转入生产经营期后,如何保持创新活力、持续降本增效、应对可能的市场波动,将是长期的挑战。”
孙连成特别补充了一句:“在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特别是郑开叶和朱煜昌两位同志,后期协作配合得比较得力,展现了较强的执行力和应变能力。”
刘建国微微颔首,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郑开叶和朱煜昌,这两个年轻人,你怎么看?”他忽然问了一个看似超出项目本身的问题。
孙连成沉吟了一下,谨慎地回答:“郑开叶同志大局观强,作风务实,对扎根地方、夯实产业基础有很强的执着和定力,在协调地方资源和应对复杂局面方面表现突出,朱煜昌同志视野开阔,资源整合能力强,富有闯劲,在项目攻坚和对外合作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两人风格迥异,前期确有摩擦,但后期能以事业为重,形成了互补。”
“嗯。”刘建国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终于翻开了面前的报告,快速地浏览着关键数据和结论部分,会议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过了大约十分钟,刘建国合上报告,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做出了决断:“成绩是主要的,问题也看得很清楚。这个项目,意义重大,成果来之不易。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厂建成了,更是为我们国家在新一代电池技术乃至新能源汽车领域,打下了一根坚实的桩基。验收结论,我同意。”
孙连成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但刘建国的话还没完:“但是,正如你所说,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何运营好、发展好这个基地,让它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战略价值,成为带动整个产业升级的龙头,接下来的任务更重,挑战更大。”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目前的项目管理架构,是特定建设时期的产物,侧重于协调和攻坚,转入常态化运营后,需要有一个更加稳定、专业、权责清晰的管理主体,能够统筹技术研发、生产经营、市场拓展、产业链协同等方方面面,确保国家投入的巨大资源能够产生最大效益。”
孙连成心神一凛,知道组长正在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他保持沉默,认真聆听。
“连成同志,”刘建国看向他,“你们验收组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