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济州市委大楼,如同蛰伏的巨兽,依旧有不少窗户亮着灯,昭示着这座省会城市权力中枢的不眠,郑开叶的专车悄无声息地驶入地库,他乘坐电梯直达顶层办公室。
推开门,周启立刻从外间办公室起身迎了上来:“书记,您回来了。”
“嗯。”郑开叶脱下外套,周启自然地接过挂好,“有什么紧急文件吗?”
“郭市长半小时前送来一份关于明天‘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督办会的最终方案,请您最后审阅,另外,有几份省委办公厅转来的明传电报,已经按轻重缓急放在您桌上了。”周启汇报得条理清晰。
郑开叶点点头,走向办公桌。桌上文件摆放整齐,最上面正是郭鹏送来的方案。他坐下,翻开方案仔细看了起来。
这份方案做得相当扎实,目标明确,任务分解细致,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提出的考核问责措施也很有力度,完全契合他之前提出的“刀刃向内、动真碰硬”的要求,可以看出,郭鹏是真正用了心,并且完全领会了他的意图。
郑开叶拿起笔,在方案首页空白处批阅:“方案甚好,同意,请郭鹏市长按此部署,明日会议我参加,强调抓落实、求实效,要敢于曝光反面典型,形成震慑。——郑开叶”
批阅完,他将其放在一旁,开始处理其他文件,周启悄无声息地泡好一杯浓茶,放在他手边不远不近的位置,然后退了出去。
办公室里只剩下文件翻页和笔尖划过的沙沙声,郑开叶高效地处理着公务,脑海中却不时闪过家宴上其乐融融的画面和侄子郑奕那双充满憧憬的眼睛,家族,是他奋斗的意义之一,也是他力量的源泉,而济州,这片他主政的土地,又何尝不是需要一个团结高效的“大家庭”,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他不由得想到市长郭鹏,这位搭档,能力是有的,之前或许是因为自己空降而来、年纪又轻,心里有些不服气,或者担心被架空,工作中总带着点试探和保留,有时甚至有些阳奉阴违。
但近段时间以来,尤其是全固态电池项目落地后,郭鹏的态度发生了显着而微妙的变化,他变得积极主动,请示汇报更加勤勉,落实指示更加坚决,甚至在很多公开场合,都主动强调和维护市委的权威、郑书记的决策。
这种转变,郑开叶自然感受到了,他大致能猜到郭鹏的心路历程:一方面是看到了自己推动大项目所展现出的能量、魄力和高层支持,深知抗衡无益;另一方面,恐怕也是纵观了自己过往从政履历后,得出了一个明智的结论——但凡与自己作对的,确实都没什么好下场,与其别别扭扭最终被边缘化甚至出局,不如彻底放下身段,真心辅佐,或许还能在济州这盘大棋中留下自己的功绩,平稳落地甚至更进一步。
对于郭鹏的这种“想通”,郑开叶乐见其成,一个地市的工作千头万绪,光靠书记一个人是干不过来的,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一把手去狠抓落实,如果市长能和书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那么很多工作推进起来将事半功倍。
他拿起内线电话,拨通了周启的分机:“周启,请通知郭市长,如果他还没休息,请他现在来我办公室一趟,我想和他聊聊明天会议的几个细节。”
“好的,书记,我马上联系。”周启应道。
几分钟后,办公室门外响起了脚步声,郭鹏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显然还没回家,身上还穿着白天的那件衬衫,只是解开了领口的第一颗纽扣。
“书记,您找我?”郭鹏的语气恭敬而自然。
“郭市长,快请进,坐。”郑开叶从办公桌后站起身,热情地指了指沙发区,“这么晚还没回去,辛苦了。”
“您不也没休息嘛。”郭鹏笑着走过来,在沙发上坐下,“都是为了工作。”
周启进来给郭鹏也沏了杯茶,然后悄然退下,带上了门。
郑开叶拿起那份方案,走到沙发区,坐在郭鹏对面,将方案递还给他:“方案我看了,写得非常好,考虑得很周全,完全符合我们上次常委会定的调子,郭市长费心了。”
郭鹏接过方案,看到郑开叶的批示,脸上露出笑容:“书记过奖了,主要是您方向把得准,我们不过是落实细化,您还有什么需要修改补充的,我马上让他们去改。”
“大的框架没有问题,很好。”郑开叶摆摆手,“叫你来,一是当面肯定一下你的工作,二是想再强调一下,明天的会议,乃至后续的督查,一定要突出‘动真格’这三个字,我们济州的营商环境,说好听了是‘有待改善’,说难听了就是某些部门某些人‘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次专项行动,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必须要抓几个典型,该处理的处理,该调整的调整,要真正让企业和群众看到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力度。”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目光锐利。
郭鹏神色一凛,认真点头:“书记,我明白您的意思!请放心,这次我亲自抓督查,绝不会姑息迁就,方案里已经明确了几个重点督办领域和问题线索比较集中的部门,明天会上我就会点名道姓地要求他们做出说明和整改承诺,后续的跟踪问效,我会一周一调度,情况直接向您汇报。”
“好!要的就是这个力度!”郑开叶满意地点点头,“济州这边的工作,交给你我放心,以后这类具体的执行和督办,你就大胆地抓起来,遇到阻力或者需要协调的,随时找我。”
这话看似平常,却传递出重要的信号:郑开叶明确表示将济州市日常事务的执行权和督办权,更多地交给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