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河阳的深秋,爽利又明净。
天穹高远,是洗过一般的湛蓝,阳光金子般流淌,将陆港巨大的龙门吊、崭新的铁轨、还有新城大道两旁初植的银杏树,都镀上了一层暖融融的光晕。
风从北面开阔的平原吹来,带着成熟谷物和微凉水汽的混合气息,拂过城市,也拂过市府大楼顶层那扇敞开的窗。
郑开叶站在窗前,深色西装外套搭在椅背上,只穿着挺括的白衬衫。
他微微眯着眼,感受着这久违的、不带重压的秋风拂过面颊,额角那道浅粉色的疤痕在阳光下已不太显眼,如同河阳渐渐愈合的伤疤。
桌上摊开的是省审计厅刚刚送达的最终报告,红头文件,白纸黑字,带着油墨特有的微香。那曾令人窒息的“九百亿”,被一个醒目的红圈标注——“债务风险等级:可控(绿)”。下面一行小字注释:“经综合评估,河阳市本级政府债务化解路径清晰,可持续性强,‘诚信河阳’化债模式成效显着。”
窗外的城市,声音清晰传来,远处,河阳重工精密制造车间方向,规律而有力的机器轰鸣如同大地稳健的心跳,那是“新生号”列车车轮订单正在日夜赶工。更近些,新城“望江苑”工地上,塔吊巨臂沉稳地旋转,混凝土泵车低沉的嗡鸣与钢筋碰撞的脆响交织,曾经死寂的“鬼城”工地上,脚手架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勾勒出无数个“家”的雏形。
“市长,”杨宇轻敲敞开的门,声音带着按捺不住的喜悦,“审计厅的同志刚走,正式确认了!绿档!”他扬了扬手里那份报告的复印件,快步走进来。
郑开叶转过身,脸上没有狂喜,只有一种历经跋涉终于抵达安全地带的、沉静的释然。
“嗯,看到了。”
他声音平稳。
“给孙书记办公室送一份过去,另外,通知下去,下午三点,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就一个:部署新城二期‘暖安居’工程全面启动,重点讨论‘望江苑’后续配套和困难群体保障房提速方案。这份报告,”他扬了扬手中的纸,“就是我们的底气。”
“是!”杨宇响亮应道,转身欲走,又被叫住。
“等等,”郑开叶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新城的方向,“会议结束后,让陈默……陈副主任到我这里来一趟。”
陈默推开市长办公室的门时,脚步沉稳,手里拿着一个深蓝色的文件夹,他穿着合体的深灰色行政夹克,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曾经车祸留下的头部损伤,让他的记忆里缺失了几块拼图,尤其是车祸前那惊心动魄的瞬间,如同被浓雾笼罩的山谷。但此刻的他,眼神专注而清澈,那份刻进骨子里的沉稳与条理反而更加凸显。
“市长,您找我?”
他走到办公桌前,声音平和清晰。
“坐。”
郑开叶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目光温和地落在他身上,“新城二期‘暖安居’工程的初步预算和人员配置方案,我看过了,很扎实,效率很高,你这个副主任,担得不虚。”
陈默微微颔首,脸上并无骄矜。
“都是分内事,梁副市长把关很细,资料室的老刘他们也帮了大忙。”他打开文件夹,指着其中一页,“就是关于配套小学和社区医疗中心选址,规划局那边和几个街道的意见还有些分歧,主要集中在东湖片区和北山片区,这是争议点的详细汇总。”
郑开叶仔细看着材料,指尖在纸面上划过。
“北山离新建的菜市场近,但东湖环境更好,靠近规划中的小公园……民生无小事,尤其是孩子的学校和老人的医疗。”他抬起头,“这样,陈默,你下午亲自带规划局、教育局、卫健委还有两个街道的代表,去这两个点实地走一趟,现场办公,听听附近居民最真实的声音,记住,老百姓方便不方便,舒心不舒心,才是选址的不二标准。”
“明白!”陈默合上文件夹,眼神坚定,“现场协调,争取今天拿出倾向性意见供您和梁副市长决策。”
“好。”郑开叶看着陈默利落起身、挺拔离去的背影,心中那份因失忆而产生的隐痛,被一种更深的信任和欣慰取代。忠诚与担当,早已超越了记忆的范畴,成了陈默生命里最稳固的基石。
市府大楼另一侧,常务副市长办公室的门敞开着。
梁鸿飞正伏在宽大的办公桌上,眉头微蹙,审阅着一份厚厚的河道综合治理项目书。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清癯了许多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大病初愈的痕迹还在,脸色偏白,身形比车祸前单薄了不少,曾经笔挺如松的腰背,如今坐久了仍需偶尔用手在腰后支撑一下。
但那双眼睛,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显锐利和专注,燃烧着要将失去的时间夺回来的火焰。
“梁市长!”
洪亮的声音在门口响起,王德柱老师傅的身影出现在那里。
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却浆洗得笔挺的蓝色工装,胸前“厂史贡献”的勋章擦得锃亮,只是手里多了一根磨得光滑的枣木拐杖——那是他前阵子扭了腰后,梁鸿飞特意托人从老家给他带来的。
“哟,王师傅!快进来坐!”
梁鸿飞立刻放下笔,脸上漾开真挚的笑容,起身就要去泡茶。
“别忙活别忙活!”
王德柱摆摆手,拄着拐杖几步走了进来,中气十足。
“刚在楼下遇见小陈主任,说您忙着呢!我就顺道过来瞅瞅,看看咱们的常务大市长,身子骨是不是真利索了!”
他上下打量着梁鸿飞,目光里满是关切。
“瞧着是精神多了!就是这肉啊,还得再养养!”
梁鸿飞笑着把一杯热茶塞到王德柱手里。
“您老放心,吃得好睡得香!就是这腰啊,坐久了还有点酸,比不上您老当益壮!您这拐杖,用着还顺手?”
“顺手!太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