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河阳”特别市政债券的发行,成为凝聚人心的第一场硬仗。
认购点前的长龙,王德柱的“棺材本”,孙盼盼和同学们的储蓄罐,外卖小哥的跑单钱……这些滚烫的信任,汇集成涓涓细流,涌向偿债基金专户。
每一笔认购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托付,郑开叶和孙明远带头认购全年工资的消息不胫而走,更是在干部群体中掀起认购热潮。
然而,质疑声也如影随形。暗网上的谣言、匿名电话的恐吓,甚至有人恶意散布“债券是庞氏骗局”的言论。
王慧在深夜小吃摊遭遇的威胁,只是冰山一角,郑开叶指示周强,网监支队与便衣警察同步行动,一方面严厉打击造谣传谣、威胁恐吓的违法行为,一方面通过官方渠道、社区宣讲,用透明的资金流向和郑开叶、孙明远带头认购的行动粉碎谣言。
王慧的勇敢反击被媒体报道后,更成为普通市民扞卫希望、对抗黑暗的象征。
“止血”行动刀刀见血,却也引发剧烈阵痛,新城区的“鬼城”项目被彻底叫停,审计风暴席卷每一个停滞的工地。
昔日辉煌的超标办公楼人去楼空,市委市政府带头搬入租用的普通商业楼宇,巨大的落差引发部分干部的牢骚和失落。
“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铁令下,冗员精简、机构改革方案艰难推进。
一位在清水衙门“养老”多年的副处级干部,因拒绝分流安置方案,甚至在市委门口上演了一出“静坐哭诉”的闹剧,被孙明远毫不留情地当场训诫并启动问责程序。
阵痛是真实的,孙明远在市委常委会上斩钉截铁。
“不刮骨,毒瘤难除!阵痛过后,才是健康的肌体!”
“造血”引擎在郑安民和君晗集团的全力推动下,高速运转。
河阳重工精密制造的首批高端航空涡轮叶片订单顺利交付,回款迅速注入偿债基金。这“第一桶金”意义非凡,它证明了转型之路可行。
在郑开叶的协调下,君晗的技术团队如同“产业医生”,深入河阳数十家配套小厂。
一家濒临倒闭的老牌齿轮厂,在引入君晗的智能检测系统和柔性生产线后,良品率从70%飙升到98%,不仅拿下了重工的配套订单,还意外获得了海外农机巨头的青睐。
厂长带着工人们敲锣打鼓给市政府送来锦旗,“产业升级,枯木逢春”。
郑开叶在授旗仪式上,额角的疤痕在阳光下格外显眼,他握着老厂长的手,声音沙哑却有力。
“这只是开始!河阳智造的招牌,要靠我们大家一起擦亮!”
“活血”战役在省城长安打响,孙明远亲自挂帅,带着厚厚的审计报告和省高速公路集团的违规兜底证据,与省财政厅、审计厅、高速集团展开了数轮艰苦卓绝的谈判。
对方起初态度强硬,搬出各种“历史遗留”、“大局为重”的说辞。
孙明远寸步不让,据理力争,甚至拍案而起。
“20亿!这是河阳三百万老百姓的血汗钱!是吴均己、王天佑之流违规操作的罪证!不清算,不核销,就是对腐败的纵容,对人民的犯罪!”
关键时刻,来自更高层的明确批示支持了河阳的诉求,最终,这笔20亿的违规债务被成功核销。
消息传回河阳,市府大楼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这不仅意味着债务总额的实质性削减,更标志着河阳在争取外部支持、厘清历史旧账上取得了关键性胜利。
与此同时,“金点子”计划也结出硕果,河钢老工程师的“高炉余热供暖”方案经过专家论证和试点,效果显着,被迅速推广,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每年节省的燃煤费用高达数千万,部分收益直接划入偿债基金。
那位家庭主妇的“社区共享菜园”在几个老旧小区试点成功,既美化了环境,降低了生活成本,更增进了邻里守望,被写入“暖城河阳”民生工程。
年底,河阳迎来了多年未有的“暖冬”。
在“暖冬行动”保障下,河钢、重机厂等困难企业拖欠的工资和社保全部补发到位。
重机厂老厂区改造的临时年货大集上,人头攒动,王德柱用刚补发的工资给小孙子买了新棉袄,脸上笑开了花。他拉着郑开叶的手,指着远处灯火通明的新车间方向。
“郑市长,听!那机器声,多带劲!比过年放炮还喜庆!”
然而,郑开叶并未被暂时的暖意冲昏头脑,除夕夜,他独自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城市稀疏的灯火和远处新城漆黑的轮廓。
900亿的大山只削去了一角,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他的目光落在桌上一份关于“河阳国际陆港”的初步规划上,那是他心中为河阳谋划的下一个“造血”支点。
2017年春节前夕,河阳的化债之路步入深水区。
“止血”带来的阵痛余波未消,“活血”置换高息债务遭遇金融市场的寒流。
国家宏观政策收紧,地方债风险管控趋严,河阳申请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的计划在省里遭遇阻力,部分省厅领导对河阳庞大的债务体量和“激进”的改革措施心存疑虑。
“他们怕我们成了‘坏榜样’,怕担责任。”
孙明远在电话里对郑开叶说,声音带着疲惫,“开叶,省里这条路暂时堵了,我们必须另辟蹊径,用‘造血’的实际成效说话!”
压力再次传导到郑开叶肩上,他一方面指示财政、金融部门继续优化方案,积极与政策性银行沟通,争取长期低息贷款。
另一方面,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河阳国际陆港”和“智造生态圈”的加速构建上。
陆港规划位于河阳东郊,依托原有的铁路货运编组站和邻近的高速路网,目标是打造连接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物流枢纽。
然而,规划区域内涉及大量征地拆迁、基础设施投入,资金缺口巨大,郑开叶力排众议,提出“整体规划、分期实施、市场运作”的思路。
他亲自带队,北上南下,密集拜访大型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和产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