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叶转身,走向办公桌,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秘书的内线,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冷静。
“通知下去,今早原定8点半的市长办公会,提前到8点,议题不变,重点讨论陆港项目一期启动资金筹措方案和‘智造生态圈’企业融资绿色通道细则,联系省发改委和国家发改委对口司局,预约时间,我要亲自汇报河阳国际陆港项目的战略意义和最新进展,争取进入国家‘一带一路’重点物流枢纽项目库,还有让网信办周强同志上班第一时间到我办公室,近期舆情管控要升级,重点关注新城烂尾楼业主群体动向,对任何煽动性谣言和非法聚集苗头,露头就打!”
放下电话,他目光扫过桌上那份“河阳国际陆港”的初步规划图,眼神锐利如鹰。
河阳市府会议室,时针指向八点整,椭圆形的会议桌前,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财政局长、发改主任、金融办主任、交通局长……各部门负责人正襟危坐,目光都聚焦在主位那个身影上。
郑开叶穿着一身深色西装,里面是素白的衬衫,领口紧扣。
他额角的伤口被巧妙地用发梢遮挡,但眉宇间那份挥之不去的沉重和眼底深处燃烧的火焰,却让在座的所有人感受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压力。
“人都到齐了。”
郑开叶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金属般的冷硬质感。
“省里的特殊再融资债券暂时受阻,外部输血的路子窄了,但这债,一天不还清,河阳就一天喘不过气!陆港项目,就是我们接下来‘造血’的大动脉!一期工程必须按时启动,钱从哪里来?今天,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不是‘研究研究’,是‘落地生根’!”
财政局长擦了擦额头的汗,硬着头皮汇报。
“郑市长,市本级财政能挤出来的资金非常有限,主要靠偿债基金里的企业利润和债券认购款支撑日常化债,再抽调的话……”
“挤!硬挤!”
郑开叶打断他,手指关节敲在桌面上,“‘止血’行动清退的超标办公用房、闲置资产处置的尾款、审计追回的违规资金,哪怕一分一厘,全部归拢!优先保障陆港一期土地征迁补偿和‘三通一平’!这是底线!”
发改主任补充道:“郑市长,我们和省里几家大型政策性银行沟通了,他们对陆港项目本身很看好,但顾虑河阳的整体债务风险评级,放贷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市级财政提供额外担保或者……”
“担保我来想办法!”
郑开叶目光如炬,转向金融办主任。
“你们负责对接君晗集团和其他几家有实力的本地龙头企业,探讨成立‘河阳陆港建设专项基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用陆港未来的收益权作为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告诉郑董,”他提到父亲时,声音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这是河阳生死攸关的项目,君晗责无旁贷!”
“是!”金融办主任立刻记录。
“交通局!”
郑开叶的目光转向另一侧。
“陆港依托的铁路货运编组站升级改造方案,跟铁路部门的协调必须加速!一周内,我要看到实质性进展报告!这块骨头再硬,也得啃下来!需要我出面协调的,直接报!”
“明白,市长!”交通局长挺直腰板。
会议在高效而高压的氛围中进行着。
郑开叶思路清晰,指令果断,每一个问题都直指要害,每一个决策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
悲伤似乎在他身上转化成了惊人的专注力和行动力,他像一台精密而不知疲倦的机器,高速运转,推动着河阳这艘负重巨轮艰难转向。
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另一端,暗流正在涌动。
几十名购买了新城“望江苑”烂尾楼的业主,在几个情绪激动者的煽动下,聚集在工地锈迹斑斑的大门外,拉着白底黑字的横幅:“还我血汗钱!还我家园!”“政府无能,百姓遭殃!”
人群中,夹杂着几张看似义愤填膺、眼神却闪烁不定的面孔。
其中一个戴着鸭舌帽的男子,正拿着手机低声通话。
“……对,人已经聚起来了,情绪很激动……姓郑的刚死了爷爷奶奶,现在焦头烂额,正是好时机……放心,等会儿只要有人带头冲一下,场面肯定失控……照片都拍好了,标题都想好了,‘河阳市长家丧事不断,新城百姓血泪控诉’……”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阴冷的声音:“做得干净点,把水搅浑,让姓郑的雪上加霜!”
周强面前的几块监控屏幕正实时显示着“望江苑”工地外的画面。
他眼神锐利,对着耳麦快速下达指令:“一组,便衣混入人群,盯紧那个戴鸭舌帽穿灰夹克的,还有他旁边那个穿红毛衣的女人,重点监控!二组,外围布控,防止人群冲击工地或堵塞主干道!三组,网络舆情小组,密切监控本地论坛、微信群,发现煽动性言论和现场图片视频,第一时间溯源、封堵、辟谣!”
他拿起电话,直接拨通郑开叶办公室。
“郑市长,‘望江苑’那边有情况,有人组织煽动,意图制造事端,我们已布控,随时可以行动,请您指示。”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秒,传来郑开叶冰冷而斩钉截铁的声音。
“证据确凿,危害公共安全的,立即依法处置,绝不姑息!对受蒙蔽的普通业主,做好安抚解释工作,告诉他们,烂尾楼问题政府正在全力解决,但绝不允许任何人借机生事,破坏河阳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