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秦省省委常委会为郑开叶的下一站讨论出结果时,一份关于黄县跻身百强县前三十位的详细简报,连同郑开叶主政期间的主要举措、成效分析以及其个人背景资料,被悄然呈送到了中海,摆在了领导的案头。
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内,气氛沉静而肃穆,领导拿起那份并不算厚的简报,目光沉静地扫过那些凝聚着汗水和智慧的数据与文字——从“全域共兴”的均衡理念,到“黄县精工”点石成金的产业升级路径,从电商物流惠农的精准施策,到老旧小区改造的民生温度,最终定格在那令人瞩目的“百强县第28位”上。
放下简报,端起茶杯,他没有立刻发表意见,而是将目光投向对面的老者。
李老轻轻颔首,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这个郑开叶,确实不简单,短短几年,硬是把一个贫困县拖进了前列,而且路子正,办法实,成效硬,‘黄县模式’,很有启发意义。”
“是啊,”
领导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蕴含着千钧之力。
“年轻,有朝气,有想法,更有魄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身上有股‘闯’劲,敢于打破常规,又懂得立足实际,扎根基层,这样的干部,是块好钢。”
两人都清楚,这份成绩单的分量,绝不仅仅是一个县域排名的跃升,它代表着一种在复杂经济形势下、依靠内生动力和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能性,一种将国家战略在基层创造性落地的成功样本。
“秦省那边。”
李老拿起另一份文件,是刚刚收到的关于秦省常委会讨论郑开叶任用情况的简要汇报。
“看样子是打算把他放到河阳去?工业大市,转型攻坚,倒也是个能发挥他特长的地方。”
领导微微颔首。
“河阳挑战不小,不过,好钢就是要用在刀刃上,郑开叶有在基层‘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经验,也有接触高端产业的视野和资源,让他去啃这块硬骨头,是合适的考验,也是必要的历练。”
话锋一转,领导的目光变得更为深邃,语气也带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期许。
“但是,仅仅满足于解决一个河阳的问题,或者复制一个‘黄县模式’,格局就小了。”
李老深以为然。
“您说得对,这样有潜力、有担当的干部,我们要人尽其用,更要放在发展的大棋局中去考量,赋予他更重的担子,提出更高的要求。”
领导拿起笔,在那份简报的空白处,沉稳有力地写下几行重要的指示。
李老看着指示,补充道。
“这个要尽快传达下去,让秦省和开叶同志本人,都清晰地感受到期许和支持。”
“嗯。”
领导放下笔,目光仿佛穿透了空间,落在了那个即将奔赴新战场的年轻干部身上。
“河阳,将是他真正的试金石,我们希望看到的,不是一个‘复制品’,而是一个能在更大舞台上、创造更大价值的‘升
当这份饱含深意和重托的指示,传递到孙明川手中时,这位封疆大吏心头巨震,既有被信任的激动,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他立刻召集班子成员,进行了最严肃的传达和学习。
“同志们,领导对开叶同志,对河阳,对我们秦省,寄予了厚望啊!”
孙明川的声音凝重而充满力量。
“我们必须举全省之力,支持郑开叶同志在河阳的探索!河阳的转型,必须成功!‘河阳方案’,必须打响!”
省委常委会的决议,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当那份盖着鲜红大印、关于郑开叶同志任免的通知,送达黄县县委时,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这座因他而彻底改变的小城。
消息传来,黄县县委大院先是陷入一片短暂的寂静,随即被一种复杂而汹涌的情绪所取代,不舍、敬佩、激动、祝福……交织在每个人的心头。县长、县委办主任等班子成员第一时间来到郑开叶办公室,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感慨。
“书记……哦不,郑市长!恭喜您!”县长周昌民紧紧握住郑开叶的手,声音有些哽咽。
“真舍不得您走啊!黄县能有今天,全靠您!”
“是啊,郑市长!您这一走,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县委办主任郝光明眼圈微红。
郑开叶看着这些并肩战斗数年的战友,心中也涌起暖流和感慨,他用力回握周昌民的手,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
“黄县的成绩,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是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我虽然离开了,但心永远和黄县在一起。‘全域共兴’、‘合黄县精工’的路子要坚持走下去!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带领黄县再创辉煌!”
他顿了顿,语气真挚。
“这几年,和大家一起奋斗的日子,我郑开叶铭记于心,感谢大家的支持和付出!以后到了河阳,欢迎你们来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