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一家在“广寒宫”的新生活,就在这种山雨欲来的背景下徐徐展开。他们的身份注定了无法像石星一家那样,仅仅满足于融入月球的中产生活。石峰,这位凭借精准投资bAt而在2015年便触摸到世界首富门槛的男人,即便在月球,他所拥有的财富与资源,也让他处于一个特殊的阶层——并非王族,却远超普通移民的“星际富豪”。
月宫为他们配备的,不仅仅是一套公寓,而是一个拥有独立安防系统、直达月宫内部网络接口、甚至配备了小型应急穿梭机的“安全屋”。石峰的“破壁”项目总部,就设在公寓下层,与生活区通过专用电梯相连,俨然一个功能齐全的微型堡垒。
苏玉很快调整好了心态。她曾是石峰事业上最得力的助手,敏锐和干练并未因多年的夫人生活而褪色。她不再试图融入普通的太太圈,而是利用自己的权限和见识,开始系统性地研究月宫的社会结构、资源分配逻辑以及……王妃们所扮演的角色。她敏锐地察觉到,“生命连锁”技术所划下的鸿沟,不仅仅是时间,更是权力与信息层级的绝对分野。她私下对石峰说:“在这里,财富不是通行证,贡献度和……‘接近核心的距离’才是。”
他们的儿子石浩,则在“广寒宫国际学校”遭遇了第一次文化冲击。他的同学非富即贵,或是月球本土出生的“星二代”,谈论的话题从曲速航行的物理原理到小行星带某处新发现矿脉的估值,远超一个十岁孩子应有的认知。
石浩凭借父亲的资源和自己的聪明,勉强能跟上,但也清晰地感受到了那种无形的壁垒——有些孩子言谈间对“地球来的暴发户”隐隐带着不屑。一次,当他兴奋地展示自己用地球带过来的乐高拼装的太空站模型时,一个月球本土的同学只是瞥了一眼,淡淡地说:“我们上周的课外实践,是去‘星穹’外围参观真正的船坞模块。”石浩第一次意识到,有些差距,不是金钱可以弥补的。
小璐的工作更加繁重。她不仅要处理“破壁”项目与月宫科学院、地球“深蓝之眼”之间日益复杂的数据交换和权限协调,还要打理石峰庞大的星际资产,确保其在月球经济体系下的保值与合规。她几乎是住在办公室里,与石峰朝夕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苏玉。
她将自己的情感压抑得极好,但偶尔在深夜,当只剩下她和石峰对着星图分析数据时,那份深藏的关切会不经意地从眼神中流露,又在石峰抬头前迅速隐去。
苏玉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她没有点破,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快,反而在一次家庭晚餐时,以轻松的口吻对石峰说:“小璐太辛苦了,家里做了她爱喝的汤,你一会儿下去办公的时候给她带一份,别总让她吃合成营养餐。”
她的大度,反而让石峰心中掠过一丝愧疚,也让偶尔在场的小璐更加谨言慎行。三个来自广西都安高中的老同学,在月球冰冷的光辉下,维系着一种平静却暗流涌动的关系。
与此同时,江诚的“边缘星域开发公司”在战争阴云的“催化”下,以惊人的速度膨胀。他不再满足于物流和补给,开始利用地球资本的优势,大规模招募(或者说“收编”)那些在月球严格体系下难以施展拳脚的地球顶尖工程师和冒险家,组建了一支名为“开拓者”的私人合同工队伍,专门承接月宫官方不愿直接出面的高风险深空作业,例如侦察某些被“幽灵”信号轻微污染的小行星带边缘区域,或者测试一些未经完全验证的防御性武器平台。
月宫对此保持了默许,甚至暗中提供了一些过时的技术蓝图。龙牙似乎乐于看到这样一股不受官方体系束缚的“野性”力量存在,用于填补战略棋盘上的某些灰色地带。
而在“颐年苑”,一向沉静的叶氏,罕见地主动联系了石峰,通过内部加密线路。
两位老人,一个提醒他谨慎,一个告诫他果断,看似矛盾,却共同指向了那即将到来的风暴。
月宫主殿,龙牙面前的控制台上,“星途号”的最终调试数据如同瀑布般流淌。他的注意力,却分出了一部分,落在另一个屏幕上——那里显示着江诚“开拓者”队伍刚刚传回的、一段来自小行星带边缘的实时影像:一片诡异的、非自然形成的空间尘埃带,其分布模式,像极了某种巨大生物掠过时留下的……鳞片刮痕。
他面具下的眼神,第一次露出了极其凝重的神色。
“通知星枢,”龙牙的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情感,“‘幽灵’……可能只是先锋。”
“星途号,提前至24小时后试飞。”
命令下达的瞬间,整个月宫的能量读数骤然飙升,无形的力场以月球为中心扩散开来。广寒宫的生态穹顶之外,漆黑的星空背景下,那艘承载着人类希望与恐惧的星舰,开始绽放出令人无法直视的幽蓝光芒。
月影之下,所有人屏住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