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广寒宫”最深处的“颐年苑”,与外界充满科技感和未来主义的风格截然不同。这里仿照地球江南园林而建,小桥流水,亭台楼榭,甚至模拟了地球的晨昏和四季变化。空气中弥漫着桂花和檀香混合的淡雅气息,时间在这里仿佛放缓了脚步。
居住于此的,正是石家两位年近九旬的老祖宗——石松的二夫人韦氏和四夫人叶氏。她们是第一批被“请”到月球的人,身份尊贵,却又透着难以言说的神秘。
韦氏,那位出身广西猎户家庭的二夫人,虽已九十高龄,身材矮小,眼神柔和。她每日雷打不动的活动,便是在园林一角的开阔地,摆弄着石松以前最喜欢的花草。她话不多,对月宫提供的各种高科技娱乐设施兴趣缺缺,唯独对生态穹顶下那片模拟的亚热带雨林情有独钟,偶尔会进去待上半天,不言不语,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些繁茂的植物。
而四夫人叶氏,则完全是另一番气象。这位曾经执掌石氏集团半壁江山、出身龙国顶级豪门的千金,即便在月球养老,依旧保持着优雅与精致。她每日要花大量时间阅读——不是电子屏,而是月宫特意为她复刻的纸质书籍,内容从星际金融到古典诗词,无所不包。她的居所内,摆放着一套精美的紫砂茶具,每日午后,她都会亲自沏茶,动作一丝不苟,仿佛仍在主持某个重要的商业会谈。她偶尔会通过权限,调阅地球和月球的宏观经济数据报告,只看,从不评论。
她们享受着月球最高规格的供养,拥有仅次于王妃们的权限,行动自由,无人监视,但她们却仿佛自我画地为牢,极少离开“颐年苑”,也从不主动与外界联系,包括帝汶岛的石峰。对于她们如何来到月球,以及她们与龙牙、与已故石松的真实关系,两人始终闭口不谈,成了月宫内部一个公开的谜。
石峰曾多次试图通过官方或私人渠道与两位老祖宗沟通,得到的回应永远是韦氏客气的“安好,勿念”,或是叶氏滴水不漏的“一切自有安排,专注当下”。这种刻意的疏离和沉默,比任何明确的答案都更让石峰感到不安。她们是龙牙手中的人质,用以确保石家,或者说确保他石峰的忠诚?还是说,她们真的是王族的一份子,以这种半隐退的方式,享受着石松留下的遗产?
今天,两位老夫人难得地坐在了一起,喝茶闲聊。
“峰小子那边,动静不小。”韦氏像是随口一提。她的声音带着岁月磨砺后的沙哑,却依旧清晰。
叶氏轻轻放下茶盏,指尖在温热的杯壁上停留片刻。“‘破壁’……这孩子,像他二爷爷,总想看清迷雾后的真相。”她语气平淡,听不出褒贬,“有时候,看得太清,未必是福。”
“龙牙陛下,由着他去?”韦氏抬起眼皮,那双看惯山林的眼睛,似乎能穿透亭台的阻隔,看到月宫深处。
“陛下自有考量。”叶氏,“我们在这里,不就是一种态度么?”
韦氏沉默半晌,“这地方好,清静。就是少了点烟火气。”
叶氏终于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像是冰湖上裂开的一道细纹。“烟火气?大姐,我们这把年纪,能看着儿孙在星空下安稳度日,看着这盘棋还能继续下下去,就是最大的福气了。至于下棋的人是谁,重要吗?”
她们的对话如同云山雾罩,看似家常,却暗流涌动。她们默认了石峰的“破壁”行动在龙牙的默许之下,也暗示了她们留在月球,本身就是一种对石家、乃至对地球某种形式的“庇护”或“担保”。至于下棋的人——是龙牙,还是那早已“故去”的石松?她们给出了一个开放式的答案,任由听者解读。
与此同时,月宫主殿,龙牙正听取着关于“颐年苑”的日常汇报。当听到两位老夫人关于“下棋人”的对话时,他面具下的嘴角似乎微微动了一下。
“确保‘颐年苑’一切用度,按最高标准供应。”龙牙的声音没有任何起伏,“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打扰二位夫人清修。”
命令被无声地执行。龙牙对这两位老人的态度,恭敬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疏离,不像是对待王族成员,更不像是对待人质,反而像是对待两位……客卿?或者说,是某种活着的、具有特殊意义的“遗物”?
这更加深了外界的猜测。有人认为,石松或许在“临终”前,与龙牙达成了某种秘密协议,将家族和部分秘密托付,而这两位夫人就是协议的见证者和“抵押品”。也有人更大胆地猜测,龙牙就是石松本人,所谓的“寿终正寝”不过是金蝉脱壳,而这两位夫人,是他无法完全割舍的过往,被他以这种方式安置在身边最近的、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但无论哪种猜测,都无法证实。两位夫人守口如瓶,龙牙讳莫如深。这个谜团,与“生命连锁”的特权、与“奥影”信号的秘密、与“幽灵”的威胁一起,构成了笼罩在人类文明上空层层叠叠的迷雾的一部分。
在“星途号”即将试飞,整个人类文明昂首阔步走向深空的时代,这些来自过去的身影和谜题,如同水底的暗礁,提醒着人们,历史的惯性远未消失,某些布局,可能跨越了世纪,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现在与未来。而石峰,注定要在这重重迷雾中,继续他孤独而危险的“破壁”之旅。他隐隐觉得,解开两位老祖宗沉默背后的真相,或许才是真正触及石松计划核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