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星脑-II”量子计算网络核心枢纽。
这里没有“幽府”船坞的金属冰冷,而是一片无尽的、由流动的光子和复杂数据构成的虚拟海洋。数以万计的高级逻辑处理器和量子比特单元协同工作,处理着从“谛听”计划传来的海量深空信号。
破译三体通讯的工作,如同在浩瀚的沙漠中寻找一粒特定颜色的沙砾,其难度远超想象。三体文明的通讯加密基于量子不确定性原理和动态密码,每分每秒都在变化,传统的暴力破解毫无意义。
然而,人类如今拥有了“影刃”提供的那个“楔子”——部分低级编码规律。这就如同有了一小段敌人语言的字典残页。
“星脑-II”以这部分规律为基础,构建了数万亿个概率模型,对所有捕获的、来自奥尔特云方向的异常信号进行筛选、匹配、验证。这是一个消耗巨大算力的过程,整个月球基地的能源供应都为此微微波动。
迪丽热巴再次来到“星脑-II”控制中心,这次她是受邀而来。S先生认为,她独特的、非线性的思维方式或许能再次带来惊喜。她安静地坐在观察席上,看着主屏幕上那如同瀑布般奔流不息的数据流,美眸中倒映着无数闪烁的代码,仿佛星辰生灭。
“过滤条件Alpha-7,匹配度提升0.05%。”一名首席科学家疲惫地汇报,声音里带着失望。“还是无法形成有效信息。”
已经尝试了无数种组合,进展微乎其微。压力巨大,时间每过去一秒,三体主力舰队就更近一步。
迪丽热巴忽然轻声开口,仿佛在自言自语:“它们的信号…听起来很冷,很绝对,像冰原上的风,没有任何多余的音符…但‘影刃’被我们捕获时,它的求救信号…似乎多了一丝非常非常细微的…‘急促’?”
控制中心内顿时安静下来。几位科学家皱起眉头,他们专注于数学规律,很少从这种“感性”角度去思考信号。
但S先生却猛地抬起头。“‘急促’…不是情感,是优先级!是信息冗余度的变化!”他立刻转向操作团队,“重新调整模型!不要只寻找内容规律,对比信号的结构冗余度!寻找那些在固定编码规则外,突然增加重复校验或者缩短发送间隔的信号源!那可能是更高级别的通讯!”
思路再次被扭转!“星脑-II”根据新的指令,调整了破译策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突然,主屏幕上,一条原本被标记为“背景噪音”的微弱信号流被重新标注,其结构模型被迅速构建起来!
“找到了!”一名年轻的女科学家激动地尖叫起来,“一个重复模式!每隔固定周期,会有一次极短暂的、超光速的量子密钥同步信号!它的源头非常遥远,但正在稳定增强!这…这像是一个舰队导航信标!”
仿佛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越来越多的信息被从迷雾中打捞出来:
另一个被破译的信号片段显示出一串复杂的坐标参数,经过计算,其指向正是奥尔特云外围的一个聚集点。
一段能量签名数据与“影刃”的引擎特征高度吻合,但强度放大了数千倍,并且有数百个同类签名聚集在一起。
一段极其简短、加密等级最高的信息被部分破译,包含了“…先锋…失联…加速…净化…”等碎片化词语。
拼图逐渐完整。
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苍白。
S先生看着最终汇聚成的报告,声音干涩地通过加密线路汇报给龙牙:“陛下…‘谛听’计划结果已确认。”
“三体主力先遣舰队,规模超过此前预估的十倍。其先锋已在奥尔特云外侧完成集结。”
“根据信标强度和质量阴影分析,其舰船总数超过三百艘,其中至少有三十艘的能量签名远超‘影刃’,判断为旗舰或主力战列舰级别。”
“它们已经接收到了‘影刃’失联前的最后信息…舰队整体航速正在提升。预计最迟一年,其先头部队将抵达海王星轨道。”
“最后破译的指令片段显示…其作战指令是…‘净化’。”
“净化”二字,如同冰冷的丧钟,在每一个知情人心中敲响。这不再是侦察与反侦察,甚至不是传统的征服战争。这是文明间的灭绝之战。
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如同实质的冰山,轰然撞向刚刚因俘获“影刃”而升起一丝希望的人类文明。
但同时,破译的成功也带来了唯一的曙光:人类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了解了敌人的规模、位置和意图。不再是盲人摸象。
基于“影刃”逆向工程成果的多个项目瞬间提升至最高优先级。其中,一种基于干扰其相位偏移场原理的武器被首先研发出来——“相位干扰器”。这种可以装载于战舰或防御平台上的发生器,能发射一种特定的空间波动,极大降低“影刃”这类三体战舰的隐形和偏移效果。
第一台原型机被紧急生产出来,运往冥王星要塞进行实战测试。
星枢将军站在要塞观测窗前,看着技术人员安装那台如同巨大天线般的设备,眼神复杂。有了这东西,下一次遭遇战,他的小伙子们也许不用再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但这东西,能对抗三百艘如狼似虎的三体主力战舰吗?
答案,在逐渐逼近的黑暗深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