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联盟总督府的办公室内,文件堆积如山。娜美揉了揉发酸的眉心,目光落在了一份刚刚送来的专项报告上——《关于帝汶-中国广西都安-南丹振兴合作计划一期进展报告》。
她的指尖划过\"都安\"两个字时,心脏莫名地悸动了一下,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掠过心头,仿佛这个名字在遥远的记忆深处被呼唤过。她顿了顿,试图捕捉这转瞬即逝的情绪,但窗外传来舰队训练的汽笛声,秘书又拿着紧急文件快步走来。她摇摇头,将这份莫名的情绪归因于连日工作的疲惫,把报告归入\"已阅\"文件夹,重新投入繁忙的政务中。
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国广西,一片被喀斯特地貌环绕的崎岖山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喧嚣。巨大的筑路机械轰鸣着,开进曾经宁静的山谷,红色的尘土弥漫在空中。\"帝汶-都安-南丹振兴计划\"的横幅在青翠的山野间格外醒目。
石松派出的特使团——由帝汶岛顶尖工程师、农业专家和一位面无表情的财务官组成——在当地政府人员的陪同下,实地考察着筑路进度和未来的产业规划点。特使团团长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精明干练的华裔男子,名叫陈伟,是石松的得力助手之一。
考察队行至一个名为“百弄”的古老瑶寨附近进行地质勘测。寨子里的村民纷纷出来围观这些陌生的“大人物”和从未见过的庞大机械。人群中,一位被晚辈搀扶着的百岁老人,穿着褪色的瑶族传统服饰,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沟壑,眼神却依然清澈。她的目光穿过人群,久久落在陈伟的脸上,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困惑和追忆。
当陈伟走过她身边时,老人突然用含糊不清的桂柳方言喃喃自语:“怪事嘞…真像啊…那后生仔,跟几十年前…弄场那边不见了的那个红军阿哥…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她的声音很小,如同风中残烛,很快就被机械的轰鸣和人们的议论声淹没。搀扶她的年轻人只当是老人又想起了过去的时光,絮叨些陈年旧事,并未在意。陈伟和他的团队更是完全没有听到这句淹没在噪音中的低语,他们的注意力全在图纸和数据上。
只有山间的风,似乎悄悄记下了这句话,带着一个几乎被遗忘的时代印记,吹过层叠的梯田和幽深的洞弄,消失在山峦之间。
当晚,陈伟通过加密卫星电话向帝汶岛汇报进展。 “石先生,项目进展顺利。当地民众很支持。这里的自然条件虽然艰苦,但资源潜力很大,尤其是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 电话那头的石松似乎心情很好,背景音里隐约有悠扬的音乐和女子的轻笑。 “很好,按计划推进。资金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实,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石松的语气轻松,带着一贯的、让人摸不透深浅的淡然。
没有人把百岁老人那句关于“红军阿哥”的喃喃自语写进报告里,它就像一颗微不足道的尘埃,悄然飘落在这片红土地厚重的历史层岩之上,等待着或许永远不会到来的被发现的那一天。
而在巴巴多斯,娜美批阅完最后一份文件,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方的大海。“都安…”她下意识地又念了一遍这个名字,那丝莫名的悸动再次浮现,却又抓不住源头。她轻轻叹了口气,将这份疑惑暂时压下,转身走向会议室,下一场关于联盟海军预算的辩论还在等着她。
遥远的广西山区,机械仍在轰鸣,一条新的道路正顽强地向大山深处延伸,仿佛要执意揭开一段被尘封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