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珩朝,四品官以上都需要在辰时初上朝,辰时末下朝后上职,时间上还是很人性化的,不需要天不亮就起来,可以安安心心在家吃过早饭,否则时间久了,谁的身体都受不了。
陈知礼和穆云今天都是第一日上朝,两人都很谨慎,轻易不会出风头。
辰时末,朝会结束。
陈知礼踏入了户部衙门。
这掌管天下钱粮赋税的中枢重地,自有一番不同于地方衙门的肃穆与繁忙气象。
官吏们步履匆匆,算盘声、书写声、低声商议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银钱与账册的气息。
他甫一报到,便有书吏恭敬地前来引路:“陈侍郎,尚书大人已在值房相候,请您一到便过去一叙。”
陈知礼心中微凛,整理了一下官袍,随着书吏来到尚书值房外。通传后,他深吸一口气,稳步走入。
户部尚书周大人年近花甲,头发已然花白,但精神矍铄。
他正伏案批阅文书,见陈知礼进来,立马便放下笔,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
面前的年轻人可是他好不容易跟皇上要来的,这几次,李涛看见他都爱搭不理的。
其实他大可不必这样,穆云也是很不错的人。
“知礼来了,快请坐。”
周尚书指了指下首的椅子,语气颇为亲切,“这一路从江南到京城,着实辛苦了。
江南之事,陛下与本官都已知悉,你做得很好,政绩斐然,民望甚高。
尤其是江南的经济,你们做的是相当好,如今调你回京,执掌户部度支司,乃是朝廷重用,亦是本官所盼。”
“下官惭愧,全赖陛下信任,上官指点,同僚协力,方能稍有寸功。”
陈知礼恭敬行礼后,依言坐下,姿态谦逊,言辞谨慎,“初到部里,诸事未熟,还望大人日后多多训示。”
周尚书满意地点点头,跟这个年轻人说话就是舒服,他再看了一眼,人也相当地养眼。
这样俊美又有杰出才干的年轻人,怕是百年都难遇一个吧?
呷了口茶,他缓缓道:“不必过谦。你的才干,陛下与本官心中有数。
度支司关系国计民生,天下岁入支出、预算核销,皆系于此,责任重大,非干练之才不能胜任。”
他话锋一转,目光深邃地看向陈知礼,“本官老了,精力大不如前,不服都不行。
这户部繁杂的担子,总需有年富力强、勇于任事之人来接替。”
陈知礼心中一跳,知道这是尚书大人在试探,亦是在释放信号。
他连忙起身,躬身道:“大人春秋正盛,经验丰富,正是朝廷栋梁,部中支柱。
下官年轻识浅,唯愿在大人麾下尽心学习,办好差事,为大人分忧而已。”
他巧妙地将“接替”之意避开,只表达下属的本分。
周尚书呵呵一笑,似乎对他的反应并不意外,抬手示意他坐下:“坐,坐下说话。在本官这里,不必如此拘礼。
你之才能,远不止于办好分内之事。
陛下破格擢升,亦是寄予厚望。如今朝局渐稳,新帝锐意进取,正是我等臣子戮力同心,匡扶社稷之时。
户部乃朝廷钱袋,尤为重要,知礼啊,户部不容易啊,哪哪都要用钱,有时候恨不能一人长几个脑袋,不瞒你说,我梦里都不踏实。
本官希望你能尽快熟悉部务,尤其是……”他压低了些许声音,“清理积年旧账,理清各地亏空,为陛下推行新政,打好钱粮基础。
此事千头万绪,牵涉颇广,非大魄力、大智慧者不可为。”
这番话,几乎是将未来的重任和期望明明白白地摊在了陈知礼面前。
陈知礼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迎面而来,户部不同于江南,江南是一个州府,户部面对的是整个大珩。
同时也有一股热流在胸中激荡。这是挑战,更是机遇。
他是有野心的!
上辈子他都坐到了二品大员,他今年才二十五岁,已经是户部侍郎,未来只要他想,就不可能在二品之下。
他沉吟片刻,并未直接表态承接,而是谨慎地问道:“大人信任,下官感激涕零。
只是不知,如今部中情形具体如何?积弊主要在哪些方面?
下官初来,还需大人指明方向。”
周尚书见他并未因擢升而得意忘形,反而首先关心具体事务,心中更是赞许。
他便将户部目前面临的几大难题,如各地钱粮账目不清、历年亏空核销困难、以及一些陈年旧案等,择要说了几句,虽未尽言,但也足以让陈知礼感受到其中的复杂与棘手。
“此事急不得,也缓不得。”
周尚书最后总结道,“需循序渐进,既要理清旧账,又不能引起太大动荡。
同时还要大力推动经济,没有钱户部寸步难行。
不过,你放心,本官会全力支持你,只是具体操办,就要靠你了。”
陈知礼知道,这是自己必须迈出的一步。
他站起身,郑重拱手:“下官明白了。定当竭尽所能,理清账目,整顿部务,不负陛下与大人厚望。”
周尚书脸上笑容更盛,显然对他的表态颇为满意。
见时机成熟,陈知礼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恳切:“大人,下官还有一事相求。此番治理江南,并非下官一人之功。
原余杭同知方严知,为人刚正,才能出众,于地方财政亦颇有见地,实乃干才。
他现在正在余杭协助新知府,若蒙大人不弃,能否将其调入户部,在度支司任一职?
有他相助,下官处理积弊,也能多一臂膀。”
周尚书闻言,捋须沉吟片刻。
他对方严知略有耳闻,知道亦是能吏,且是陈知礼在江南的得力搭档。
将这样的人调来,既能助陈知礼尽快打开局面,也显得他这位尚书用人唯贤,支持下属。
于是,他点了点头:“既是你举荐,想必才干不差。如今度支司正是用人之际,调他过来亦可。
此事本官记下了,会与吏部协调。
至于能不能成功,我也不能有十足把握,但会尽力而为!”
陈知礼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连忙躬身谢道:“多谢大人成全!”
离开尚书值房时,陈知礼的心情是复杂而沉重的。
踌躇满志于被委以重任,前景可期;
压力倍增于那堆积如山的陈年旧账和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同时也有一丝欣慰,为方严知很可能会调入户部,兄弟再次并肩而战。
阳光透过户部衙门的窗棂,照在他簇新的官袍上。
前路漫漫,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他深吸一口气,挺直脊背,向着属于他的度支司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