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纷纷扬扬的世家秘闻“揭帖”几乎要让人们忘记胡老三这个名字的时候,一个清晨,长安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天色未亮,无数身影如同鬼魅般穿梭于各坊市之间。他们不像往日贴揭帖那般偷偷摸摸,反而带着一种近乎张扬的效率。东西两市的布告栏、各坊门的墙壁、朱雀大街两侧的树干、乃至各大衙门口的照壁……凡是能张贴的地方,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糊上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巨幅揭帖”。
这“揭帖”与以往手写的小纸片截然不同,它尺寸更大,用的是一种略显粗糙但韧性十足的厚纸,上面印满了整齐划一、清晰无比的黑色字迹!最顶上是两个醒目的大字——“长安报”!
更令人疯狂的是,这些“报纸”的数量多得惊人,几乎覆盖了长安城每一个有人迹的地方。而且,派发它们的人就站在旁边,见人就塞,口中还喊着:“不要钱!免费看!惊天冤情,胡老三索命来了!”
“不要钱?”这声音如同魔咒。纸张,在这时代是金贵物,寻常百姓家写信记账都恨不能正反两面用尽。如今,这印满了字、篇幅不小的纸,竟然免费派送?
瞬间,人群如同潮水般涌向那些派报人。识字的不识字的,都争先恐后地抢上一份。不识字的急忙拉住身边看起来有学问的:“快,念念!这上面写的啥?”
那被拉住的人展开报纸,清了清嗓子,刚念出标题,声音就因震惊而拔高:“‘惊天内幕:胡老三殒命真相,崔氏为阻路酿血案!’”
只这一句,便如一块巨石砸入深潭,激起了千层浪!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那念报人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声音,将报纸上的内容一字一句地公之于众。
文章以极其详尽的笔触,“揭露”了以崔氏为首的世家,如何为了阻挠魏王李泰和房遗爱主持的修路大计,先是策划了土方塌方,害死了无辜的民工胡老三;
事后又如何利用家族影响力,散布谣言,煽动民工罢工,并将所有脏水泼向李泰和房遗爱,企图以此打击皇权,维护世家垄断地方交通的利益。文章细节丰富,逻辑清晰,甚至点出了几个据称是执行此事的崔氏旁系子弟的名字,以及他们运作此事的大致流程。
“……可怜胡老三,家中尚有高堂幼子,竟成世家倾轧之冤魂!其尸骨未寒,污名加身,真真是苍天无眼!”念报人读到动情处,声音哽咽,眼眶发红。
围观民众的情绪,被这字字血泪的控诉彻底点燃了。
先前那些香艳离奇的世家秘闻,带给他们的只是一种隔岸观火的猎奇与戏谑。但胡老三事件不同,他是一个和他们一样的升斗小民,他的死如此真切,如此冤屈,而且直接关联到他们最初感受到的那份不平!
之前被揭帖转移的注意力,被新奇的八卦压抑下去的愤怒,在此刻被这份突如其来的“报纸”彻底引爆,并且燃烧得更加猛烈!
“我就说嘛!当初就觉得胡老三死得蹊跷!”
“原来是这帮黑了心肝的世家搞的鬼!为了他们那点利益,竟敢草菅人命!”
“害死了人,还要倒打一耙,污蔑魏王和房驸马!真是无法无天!”
“崔家!是崔家干的!”
人群中,一些声音适时地响起,进行着引导:
“乡亲们!胡老三不能白死啊!”
“这世上还有没有王法了?难道他们世家就可以随意杀人,逍遥法外吗?”
“我们要为胡老三讨个公道!去京兆府!去皇城!请朝廷严惩凶手!”
这些声音如同火星溅入了油库。积蓄的民愤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和明确的目标。
“对!讨个公道!”
“去京兆府!让官府给个说法!”
“走!去找那些世家算账!”
愤怒的人群开始汇聚,如同滚雪球一般越聚越大。从几十人到几百人,再到上千人!他们手中挥舞着那份免费的“报纸”,仿佛握着血淋淋的证据。人流涌向京兆府衙门,衙役们见这滔天声势,吓得紧闭大门,不敢阻拦。
游行的人群并未停留,他们沿着朱雀大街,向着皇城方向进发。呼喊声震天动地:
“严惩凶手!还胡老三公道!”
“崔家杀人,天理难容!”
“求陛下为民做主!”
沿途不断有新的市民加入,队伍愈发庞大。长安城,这座帝国的中心,从未见过如此规模、目标如此明确的平民请愿游行。那漫天飞舞、免费得来的“报纸”,成了这次游行最鲜明的旗帜和最有力的号角。
它将一桩被试图掩盖的冤案,以无可阻挡的方式,重新炸响在长安城的天空,其声浪,远超以往任何一次揭帖风波。
杜远站在杜家村的高处,仿佛能听到长安城里传来的鼎沸人声。他深知,知识的武器已经亮出,而民意的浪潮,也将开始冲刷旧秩序的堤坝。这免费送出的“报纸”,其价值,远超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