觐见之日终至。
晨曦微露,便有礼官前来导引。
诸葛亮一行换上正式袍服,关羽依旧绿袍金甲,只是未持青龙刀;赵云白袍银铠,英姿勃发。
穿过繁华街市,越靠近未央宫下方,灵气愈发浓郁,空中隐有金色道纹流转,形成无形屏障。寻常修士至此,怕是连御空都难。
至宫门下,仰首望去,更觉自身渺小。
宫门高百丈,以万年寒玉与星辰金铸就,其上雕刻日月星辰、山川社稷,道韵流转,威压磅礴。
门前守卫,并非寻常兵卒,而是身高丈二、披覆金甲、气息堪比金丹的黄巾力士,目射金光,漠然肃立。
“宣,炎汉使臣,诸葛亮、关羽、赵云,入宫觐见——!”
悠长的唱名声自宫门内层层传出,如同天宪。
宫门缓缓开启,露出其后漫长的白玉阶梯,直通云端殿宇,仿佛没有尽头。
阶梯两侧,站立着文武仙官,手持笏板,气息沉凝,目光或好奇,或审视,或淡漠,齐刷刷落在三人身上。
一股无形的、汇聚了万古气运与森严法度的压力,如同潮水般涌来!
关羽丹凤眼微眯,脊梁挺得笔直,忠义道罡自行流转,将那威压抵于体外。
赵云力之道基暗运,步伐沉稳,不动如山。
诸葛亮羽扇轻摇,步履从容,仿佛那足以让寻常元婴修士心神摇曳的威压,不过是拂面清风。
他目光平静地扫过阶梯,扫过两侧仙官,嘴角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拾级而上,步履无声。
越往上,灵气越浓,几乎化为液态。
四周云雾缭绕,仙鹤盘旋,霞光万道。
那悬于最高处的未央宫主殿,如同天帝行宫,散发着统御诸天的煌煌神威。
终于,踏完最后一级玉阶,眼前豁然开朗。
一座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宏伟巨殿呈现眼前。
殿柱盘龙,皆以灵玉雕成,龙睛以斗大夜明珠点缀,熠熠生辉。
殿顶琉璃,映照周天星辰,自成一方宇宙。
殿门之上,“未央宫”三字道纹,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看久了竟让人神魂悸动。
“进——殿——!”
唱名声再起。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与关、赵交换一个眼神,整了整衣冠,率先迈入那象征着大汉道庭权力核心的巨殿之中。
一步踏入,景象再变。
殿内空间,远比外界所见更为广阔,仿佛自成天地。
祥云铺地,瑞气千条。两侧文武仙官,按品阶肃立,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气息强弱不一,却无一人敢喧哗。
大殿尽头,九级高台之上,一张九龙环绕的帝座散发无穷威压。
一人,慵懒地靠坐其上。
身着玄色常服,未戴帝冠,头发随意束起,面容看似普通,甚至带着几分市井痞气,唯有一双眼睛,开阖之间,深邃如万古星空,仿佛能洞穿人心,看透过去未来。
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嘴角挂着一丝似笑非笑的弧度。
正是汉皇,刘邦!
他只是随意地坐在那里,却仿佛是整个天地的中心,汇聚了无法想象的气运与权柄。
那看似随和的目光扫过来,却让关羽、赵云这等沙场宿将,都感到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凛然。
帝座之旁,稍矮一阶,设一凤座。
吕雉端坐其上,凤冠霞帔,仪态万方,只是那双眼眸,如万年寒冰,锐利如刀,毫不掩饰地落在诸葛亮三人身上,带着审视、冷漠,以及一丝隐而不发的敌意。
高台之下,最前方,分立数人。
一身白衣,仙风道骨,手持拂尘,眼神睿智通透者,乃留侯张良。
身着丞相袍服,面容儒雅,手持玉简,目光中带着衡量与计算者,乃酂侯萧何。
还有一人,抱臂而立,未着官服,只一身简单劲装,却散发着尸山血海般的杀伐之气,眼神睥睨,仿佛世间一切军阵皆在指掌之间,正是兵仙,韩信!
其余如陈平、周勃等重臣,亦赫然在列。
这,便是掌控着浩瀚道庭,跺一跺脚便能让九天震颤的顶尖人物!
诸葛亮步履不停,羽扇轻摇,行至殿中,依照礼制,躬身行礼。
“臣,诸葛亮,携关羽、赵云,拜见陛下,拜见皇后。”
声音清朗,回荡在寂静而广阔的大殿之中。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三位来自荒原,却已搅动风云的“臣子”身上。
真正的交锋,此刻,才刚刚开始。
诸葛亮的声音落下,余韵在大殿中回荡,更显寂静。
他保持着躬身行礼的姿态,却不显卑微,脊梁挺直如青松。
身旁,关羽微阖丹凤眼,如岳峙渊渟;赵云按剑而立,英姿飒爽。
三人立于这煌煌天威之下,自有一股不容轻侮的气度。
刘邦那深邃的目光在诸葛亮身上停留片刻,手指依旧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嘴角那丝似笑非笑的弧度似乎加深了些。
他并未立刻让三人平身,仿佛在品味这片刻的沉默所带来的压力。
吕雉凤目中的寒意几乎要凝结成霜,她冷冷地注视着下方,如同在看几只不知天高地厚的蝼蚁。
终于,刘邦略带沙哑慵懒的声音响起,打破了沉寂:
“诸葛爱卿,还有云长、子龙,平身吧。”
语气随意,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谢陛下。”诸葛亮三人依言直起身。
诸葛亮上前半步,羽扇轻合置于胸前,目光平静地迎向帝座上的刘邦,声音清晰而沉稳,再次开口:
“陛下,皇后。臣等此番奉炎汉王(刘备)之命,世子之托,前来未央宫,一为觐见天颜,感受道庭煌煌气象;二为禀明心迹,代我炎汉上下,表达归附道庭,永奉正朔之诚。”
他话语一顿,气度从容,仿佛感受不到那无处不在的威压与审视。
“我炎汉与陛下,同出赤帝一脉,源流相亲。今得陛下隆恩,允我等于荒原立基,已是感激不尽。今愿上表称臣,依制纳贡,谨守臣节,为道庭屏藩西陲,御外侮,安边境。”
言辞恳切,表达了足够的尊重与臣服之意。
然而,他话锋随即微转,声音依旧平和,内里却多了一份不容动摇的坚定:
“然,千瘴荒原情况特殊,百废待兴,四方窥伺。为能更好效忠陛下,守土安民,我炎汉内部之政令、军务、人事调度,仍需因地制宜,保有自主之权。此非僭越,实乃为更高效地履行臣属职责,不负陛下信重。前番与天使所约三章,皆出于此公心,望陛下圣察。”
他再次拱手,姿态放低,话语却寸步不让。
既明确表达了“归附”与“奉正朔”的立场,也毫不含糊地重申了“内核独立”的底线。
一番话,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将“表面臣服,内核独立”的策略,包裹在忠君为国的外衣下,堂堂正正地摆在了未央宫大殿之上,摆在了刘邦与满朝文武面前。
一时间,大殿内落针可闻。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诸葛亮身上,有惊讶,有玩味,有愤怒,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刘邦敲击扶手的动作停了下来,他身体微微前倾,那双深邃如渊的眼眸中,兴趣似乎更加浓厚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