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汉立旗昭九天 明檄暗谋扫瀛洲】
未央宫议定战略后,蜀汉上下高效运转。
然刘备与诸葛亮皆觉,欲行非常之事,需正非常之名!
昔日“蜀汉”,偏安一隅,乃自守之称。如今疆域已不止蜀地,更有江东旧部、三教联盟、万千飞升者来投,气象一新!当有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志!
且周瑜、程普等东吴旧臣新附,虽得安置,然其心中所念,仍是那“汉室”正统。若以“炎汉”为号,正可昭示继承东汉火德,延续汉祚,天下归心!
这一日,蜀城中心,祭天高坛矗立。
旌旗招展,甲胄生辉!
刘备身着十二章纹冕服,头戴平天冠,手持赤霄剑(仿制),步履沉稳,登临坛顶。
诸葛亮、庞统、徐庶、周瑜、关羽、张飞等文武重臣,肃立其后。
下方,是万千蜀汉将士与民众!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
刘备声如洪钟,传遍四野。
“备,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后,逢汉室倾颓,魔曹篡逆,天下板荡,生灵涂炭!幸赖将士用命,文武尽心,暂得尺土,以延汉祀!”
“今,魔焰愈炽,苍生倒悬!备,不敢惜身,愿承高祖、光武之志,继炎汉之火德,重整天纲,扫荡魔氛!”
他猛地将赤霄剑指向苍穹!
“自今日起,改元‘炎兴’,立国‘炎汉’!都于此城!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魔曹逆贼,皆当讨之!”
轰!
天际似有惊雷响应!
一道赤红光柱自九霄落下,笼罩高坛,隐约有龙吟之声!
那是气运汇聚,天命所归之象!
“陛下万岁!炎汉万岁!”
台下万千军民热血沸腾,齐声高呼,声浪震天!
周瑜、程普、黄盖等东吴旧臣看着那赤红光柱,听着那山呼万岁,心中最后一点别扭也烟消云散,随之躬身下拜,目光炽热!
炎汉!这才是他们心中的正统!
刘备受命完毕,目光转向诸葛亮。
诸葛亮微微颔首,上前一步,虽气息微弱,却自有千钧之力。
他展开一卷早已拟好的檄文,朗声诵读,其声经阵法放大,如同天道纶音,轰传万里,甚至穿透天域壁垒,响彻在瀛洲天诸多势力上空!
“曹魏逆贼孟德,本阉宦遗丑,赘阉遗丑!昔窃汉禄,今堕魔道!僭称帝号,祸乱乾坤!囚禁英魂,血祭生灵!魔焰所至,赤地千里!人神共愤,天地不容!”
“今,炎汉昭立,秉承天命!帝备,仁德着于四海;丞相亮,智略冠绝古今;麾下云长、翼德、公瑾等,皆世之虎臣!更有三教辅弼,万民归心!”
“特此檄告天下:凡我汉家子孙,九州英魂,当共讨国贼!剿灭魔曹,澄清玉宇!檄文所至,望风归顺!助魔为虐者,天兵一至,齑粉不留!”
字字如刀,句句诛心!
将曹操老底扒得干干净净,将其暴行公之于众,更将炎汉大义与实力展露无遗!
此檄文一出,九天震动!
尤其是那些尚在观望、或被曹魏魔威所慑的势力,无不心神剧震,暗中思量。
曹魏邺都,魔气深渊中,传来曹操暴怒的咆哮!
……
大典的余韵尚未散去,蜀城之中仍弥漫着激昂与振奋。
城西,周瑜新府邸内,却是一片难得的静谧。
周瑜已换下参加大典时的隆重礼服,着一身便于行动的暗青色劲装,正于庭中缓缓擦拭一柄流光溢彩的玉箫剑——此乃他惯用的仙兵。
大小乔立于一旁。
小乔手捧一件折叠整齐绣有云水暗纹的内衬软甲,美眸中满是担忧与不舍:
“夫君,此行凶险,定要万事小心。这‘云缕衣’虽非重宝,却能抵御些许魔气侵蚀,你务必贴身穿好。”
周瑜停下动作,接过软甲,触手温凉,知她必是花了不少心思,温言道:“让你们费心了。放心,我自有分寸。”
大乔更为沉静,将一枚散发着清心宁神气息的玉佩系在周瑜腰间,柔声道:
“此玉乃庞右相方才遣人送来的,说是顾大家亲手所炼,能稳心神,辟邪祟。蜀汉待我等,确实至诚。夫君此行,既为炎汉,亦为苍生,更需保重自身。”
周瑜感受着玉佩上传来的温和力量,又想起庞统安排宅邸、徐庶水镜传讯、乃至刘备诸葛亮毫无保留的信任,心中暖流涌动。他伸手,将二乔的手轻轻握住。
“我知你们担心。”
周瑜目光扫过两位倾国倾城的夫人,语气坚定而温柔。
“昔日江东,内忧外患,纵有万般抱负,亦难免掣肘,甚至累得你们随我颠沛流离。但今日之炎汉,不同。”
他看向窗外,仿佛能穿透墙壁,看到那未央宫的方向。
“刘皇叔仁德恢弘,诸葛丞相智深如海,关张诸将豪勇忠义,更有庞士元、徐元直等大才尽心辅佐……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此正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之地!”
“我周瑜既择此明主,自当竭尽所能。此番出征,虽险,却是我炎汉立足之本,不得不行,亦必须成!”
他语气渐转铿锵,眼中重现江东周郎的自信与锋芒。
“待我归来,必携功勋,让我周瑜之名,再次响彻这九天!亦让你们,不再受半点漂泊之苦!”
小乔眼中含泪,却用力点头。
“我和姐姐等你!定要平安回来!”
大乔反握住周瑜的手,轻声道:“家中一切,无需挂念。愿夫君,旗开得胜,早奏凯歌。”
周瑜点头,最后深深看了二乔一眼,仿佛要将此刻的温存刻入心底。
随即,他毅然转身,玉箫剑归鞘,大步向外走去。
背影决绝,再无迟疑。
院门外,徐庶、贾诩已静候一旁,暗网精锐与墨家修士的身影在远处街角若隐若现。
风云,将因他此行而动。
而就在这檄文传遍四方,吸引所有目光之时。
数支精干的队伍,已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蜀城。
一支由周瑜亲自率领,徐庶、贾诩辅佐,携暗网精锐与墨家巧匠,凭借徐庶提供的精确情报,直奔那几处魔煞汇聚的“古飞升台”而去!
另一路,则由关羽、张飞坐镇,程普、黄盖、韩当等熟悉江东地理的将领为先锋,开始以雷霆之势,清扫瀛洲天内原属东吴、现今混乱的无主之地,剿灭不服,整合资源。
而与此同时。
诸葛亮于丞相府内,面前水镜之中,同时映出三道身影——玉鼎真人、孟熹先生、智深禅师。
“檄文已发,天下皆知。”诸葛亮缓缓道,“然魔曹势大,非独力可除。先前约定之事,可否履行了?”
玉鼎真人颔首:“除魔卫道,份所应当。瀛洲天东南‘风熄谷’秘境,乃上古一风属性宗门遗址,内中‘定风珠’与诸多风系灵材,于我玉虚宫阵法颇有助益,宫主已允诺,取此秘境,所得三成,归炎汉。”
孟熹先生接口:“文圣学宫对西北‘金石渊’颇有兴趣,其内藏有上古金石碑文,于教化有益。学宫可出手清理盘踞魔物,所得金石资源,五成归炎汉。”
智深禅师双掌合十:“阿弥陀佛。东北‘黑孽林’魔植丛生,怨灵盘踞,正需佛法净化。我大雷音寺愿往,林中若有‘菩提子’、‘金刚木’,需取五成,其余皆归炎汉。”
“可。”诸葛亮干脆利落,“具体方位与魔物分布,徐元直会即刻传送至三位处。愿三方马到功成,亦莫忘约定,秘境清扫后,需布置阵法,暂借炎汉管辖。”
“这是自然。”
水镜光芒熄灭。
诸葛亮轻轻咳嗽,嘴角却露出一丝笑意。
明发檄文,吸引火力,占据大义。
暗中却已与三大教达成瓜分资源的协议,借他们之手,以最快速度清扫那些已知但难啃的秘境!
炎汉不出主力,便可得大量资源,还能实际控制这些秘境区域!
此乃阳谋与阴谋的结合!
檄文的余音仍在九天回荡。
暗地的资源争夺,却已如火如荼地展开。
炎汉的崛起之路,注定伴随着无尽的烽火与算计。
(第一百三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