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切换是一个凝重的而关乎生存的视频。】
【视频画面聚焦在触目惊心的景象:一片广袤的田野上空,黑压压、密不透风的蝗虫!】
【所过之处,庄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啃噬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杆茎!字幕显示:乌克兰遭遇严重蝗灾。】
【“看到这些画面,突然意识到.........这种堪比战争和瘟疫的毁灭性灾害——蝗灾——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我们花国的大地上了。”】
“!!!” 这句话如同惊雷,瞬间击中了各朝各代无数正在与蝗灾搏斗深受其苦的人们!
李世民目光死死锁定天幕!他案头正堆叠着数道某地蝗灾肆虐的紧急奏报!
关乎吃饭,关乎活命啊!不仅仅是帝王,各朝各代田间地头的农人们,更是瞬间屏住了呼吸,天幕上任何关于“治蝗”的字眼,此刻都重若千钧!
【视频切入历史画卷与纪实影像的混剪:】
【“全世界有一万多种蝗虫,它们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农耕文明一样漫长。”】
【“从人类播下第一粒种子开始,这些贪婪的吞噬者就如影随形,阴魂不散!”】
【“它们啃光庄稼,逼得人.......只能吃土!”】
【画面切入灾荒年间,骨瘦如柴的灾民绝望地挖掘着土.........】
经历过蝗灾饥荒的老人们,看着天幕,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那深入骨髓的饥饿的感再次袭来。
【“它们是农民挥之不去的噩梦!”】
老农布满皱纹的脸上刻满无奈与痛苦。
【“从春秋战国,到清代末年,两千多年间,花国大地平均每三年.........就要遭受一次大规模蝗灾的蹂躏!”】
某个正经历蝗灾的时空,一位衣衫褴褛的妇人,紧紧抱着怀中因饥饿而啼哭不止、险些被拿去交换的孩子。
她颤抖的手里,紧紧攥着刚从“天幕商店”兑换来的、仅有的一小袋小麦。
看着天幕,她浑浊的泪水无声滑落:“老天爷........只能靠这点粮熬着了.......亏得有这天幕........能换口吃的.......不然........不然......”
【“那么,为什么现在,这肆虐千年的蝗灾,在花国变得罕见了呢?”】
旁白的问题,问到了所有古人的心坎上!
【“改变这一切的,是一位名叫马世骏的科学家!”】
“马世骏?” 各朝农人和官吏们喃喃念着这个名字,充满了好奇与期盼
“他是用了何法?”
【视频继续,揭示这位科学家的抉择:】
【“当年,正在阿美莉卡顶尖学府攻读昆虫学博士的马世骏,接到了来自祖国的加急信件!”】
【“祖国在召唤!同胞在受难!”】
【“马世骏没有丝毫犹豫,毅然中断了即将完成的学业,放弃了优渥的研究条件和光明前途,踏上了归国的航船!”】
“先生大义!”
诸葛亮忍不住击节赞叹,“此真乃国士!!”
李世民眼中也满是激赏:“
此等赤子之心,国之瑰宝!”
【“1952年,春寒料峭。”】
【画面切入一片狼藉的蝗灾重灾区:土地被啃得千疮百孔,空气中弥漫着腐臭的刺鼻气味。】
【“马世骏带着他的助手们,一头扎进了这里!”】
【“没有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没有舒适的环境,他们就在这苍蝇飞舞、臭气熏天的地方,夜以继日地蹲守、观察!”】
“然后呢?他们到底发现了什么?”
各朝农人、官吏、乃至帝王,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这真的能找到治蝗的良方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
【“从堆积如山的海量观测数据中,马世骏和他的团队抽丝剥茧,终于抓住了蝗灾爆发的核心关键!”】
【“他们发现,水旱交替的湖滩洼地,是蝗虫最理想的‘温床’!”】
【“水位涨落不定,导致大片土地裸露与浅水沼泽交替出现,为蝗虫提供了完美的产卵地和幼虫食物来源!”】
【“找到了病根,就能开出药方!马世骏提出了一个颠覆传统‘扑打火烧’的全新思路:治蝗之本,在于治水!在于改造农业生态!】
【“他们主张:兴修水利,稳定水位,变水患为水利!改造农业结构,在原本的蝗虫孳生地,大规模发展水产养殖!”】
【“利用江河湖泊的系统治理,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让蝗虫失去繁衍壮大的土壤!”】
【视频放出航拍镜头展现经过水利改造后,变得井然有序、水草丰美的河湖湿地。】
“啊?这.......这法子当真能行?”
许多老农和官吏将信将疑,“不直接杀蝗虫,反而去修水利、挖鱼塘?”
李世民更是下令:
“快!命司农寺及受灾道府,速按此法,在重灾区处先行试点!不得有误!”
“妙啊!釜底抽薪!”
诸葛亮眼中精光大盛,羽扇轻摇,“后世果有独到之处!”
【视频用数据和影像,展现这生态治蝗策略带来的惊人成效:】
【“奇迹,就在坚韧不拔的实践中诞生了!”】
【“1960年 ,全国性的蝗灾发生面积和频率,相比治理前,锐减了58%!”】
“嚯——!!!”
正在田间地头捧着破碗喝水的老农,惊得手一抖。
“直接少了一大半?!这.......这法子?”
他布满皱纹的脸上第一次绽开了充满希望的笑容。
【“这仅仅是开始!”】
【“治理经验不断推广,生态改造持续深入.........”】
【画面展现更多地区兴修水利、改造滩涂、发展养殖的景象。】
【“终于,在1977年,花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基本控制了蝗虫危害的国家!”】
【“肆虐华夏大地数千年的‘蝗神’...........正式被请下了神坛!”】
画面定格在:一片片金黄的、再无蝗虫侵扰的丰收麦田;渔民在改造后的鱼塘喜获丰收的笑脸;以及马世骏晚年欣慰地看着这一切的照片。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那“如此痼疾,竟真能根治!此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
仿佛看到了自己治下灾区未来的希望。
“了不起!真乃旷世奇功!”
刘彻感到震撼,由衷赞叹,“非大智慧、大毅力、大仁心者,不能成此伟业!”
各朝百姓仿佛看到了自己土地上也能实现的未来:“后世之法!蝗虫可治!我们有盼头了!”
屏幕前的黎哲,看着这从绝望到希望、从千年梦魇到科技胜利的历程,心中也充满了敬意。
他没有过多停留,手指带着对先贤的感佩轻轻一划。
画面切换,留下诸天万界无数心潮澎湃、对治蝗充满向往、并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观众。
马世骏的名字和他开创的生态治蝗之路,如同曙光照亮了各朝各代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