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辞旧岁,瑞雪(或暖阳)兆丰年。2004年的春节,终于在千家万户的期盼中,裹挟着浓浓的年味和团聚的喜悦,降临在潮安县这座宁静的小城。
对于归乡的游子江涛而言,这个年过得既热闹又充实。他的日程表几乎被“吃饭”两个字填满——不是在自家温暖的客厅里,陪着父母享用母亲精心准备的丰盛年菜——卤鹅、血蛤、鱼饭、发菜蚝豉羹……满满一桌都是熟悉的潮汕年味;就是在拜访完七大姑八大姨之后,转战到下一家亲戚的饭桌上。
“涛啊,多吃点,看看你在学校都瘦了!”三姑六婆们热情地夹菜。
“工作(学习)怎么样啊?大城市生活还习惯吧?”叔伯们关切地询问。
江涛脸上始终带着温煦的笑容,耐心地回答着长辈们的问题,分享着自己在学校的见闻(自然是经过修饰的版本)。这种被亲情环绕的感觉,是任何地方都无法替代的温暖和踏实。看着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谈起自己时那掩饰不住的自豪神情,江涛心里也暖暖的。
当然,他也没忘记适时地扮演一个懂事的晚辈。除了回家第一天给父母的三万元家用,在给亲戚家的孩子们派发红包时,他也出手大方,赢得了小辈们的一片欢呼和长辈们“这孩子真懂事”的交口称赞。看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听着长辈们朴实无华的赞赏,江涛觉得这个年过得特别有意义。
喧闹的白天过后,夜晚相对静谧。在自家的小房间里,窗外偶尔传来零星的鞭炮声和邻居家电视里春晚节目的欢笑声。江涛拿起手机,翻到那个熟悉的号码——林丽芳。
他并非每天都刻意联系,但在春节这样特殊的日子里,一份问候似乎显得尤为必要。
电话响了几声便被接起,林丽芳清脆的声音从那头传来,带着点慵懒的笑意:“喂?新年快乐啊,江涛!”
“新年快乐,丽芳!”江涛也笑着回应,“在老家过年热闹吗?”
“还行,跟爸妈在一起,挺温馨的。”林丽芳的声音听起来很放松,“就是没有大城市的车水马龙,一下子闲下来还有点不习惯呢。你呢?潮汕过年肯定特别热闹吧?”
“是啊,忙着吃饭,走亲戚,感觉肚子就没空过。”江涛带着点无奈的笑意,“不过家里人都很好,父母气色也不错。”
两人闲聊了几句各自家乡的年俗和趣事,气氛轻松愉快。
“对了,”林丽芳像是想起什么,语气变得轻快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我定了初六下午的车票,回广州。”
“初六?这么早?”江涛有些意外。
“嗯,在家待久了怕懒散了嘛,”林丽芳笑道,声音微微压低了一些,带着一种朋友间亲近的坦诚,“而且……其实,还挺惦记广州那边的,有点想早点回去。”
她的话语停顿了一下,虽然没有直白地说出“想你”,但那份特别的“惦记”和想快点回去的心情,透过电话线传来,清晰地表达了那份对重逢的期待。
江涛握着电话,心头微动。他能感受到林丽芳话语里那份含蓄却真挚的情感。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时刻,听到远方故友这样的心意,也让他心底泛起一丝特别的暖意。
“我也是,”江涛的声音也柔和下来,带着相同的坦诚和一丝笑意,“在家过年虽然好,但也挺惦记广州那边的学业和……朋友的。”他同样用了一个含蓄而心照不宣的词,“那好,等你回来。”
“嗯!”林丽芳的声音立刻明亮起来,带着雀跃,“那我们广州见!初六晚上到了联系你?”
“好,你路上注意安全。”江涛叮嘱道。
“知道啦!你也好好享受剩下的假期。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林丽芳笑着送上祝福。
“新年快乐!”江涛也回道。
挂了电话,房间里恢复了安静,只有窗外远处隐约的鞭炮声。江涛靠在床头,手机屏幕的光渐渐暗下去。一种温暖的情绪萦绕心头。一边是父母在堂、亲友环绕的踏实年味,一边是远方城市里等待重逢的故友和那份含蓄却清晰的牵挂。春节的团圆温暖着他的身心,而这份来自广州的“惦记”,又像是一根无形的线,轻轻牵动着他欲望的心。
他望着窗外沉静的夜色,唇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浅笑。初六到广州,到时再好好服务林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