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彬从李次辅办公室出来时,后背的衬衫早已被冷汗浸透,贴在身上凉飕飕的。
果然,有所求时的忐忑与无所求时的坦然,差别真不是一般大。这次直面首长建言,虽没遭到驳斥,可那阵仗带来的压力,直到走出大门才稍稍缓解。
没急着离开首都,林鸿彬又绕去了琉璃厂。
笔、墨、纸都得补充补充了,顺手买了几个古玩、几本古籍和几个工艺品。
这里的街面和几年前比没什么大变化,只是路上的行人比往年多了一些,连找个僻静地方往空间里放东西都得绕远路。
十届三中全会的行程算是基本结束,不过还没等林鸿彬离开首都,就有个重磅消息悄悄传开--恢复高考的风声冒了出来。
据说分管教育和科学的首长在和大学老师座谈时明确提到,大学招生不能再搞群众推荐那一套,决心要恢复高考制度。
这是不是放出来探风声的林鸿彬不知道,但他知道历史的惯性是强大的,今年年底必然要高考的。
等林鸿彬回到榕城,先去省农科院销了假,简单汇报了首都之行的情况,便马不停蹄地赶回石谷村。
奶奶如今在青云山帮着带孩子,爷爷多半在大队部忙活,所以他没回家,直接往大队部走去。
“爷爷,陈叔!”一进门,林鸿彬就掏出烟,给屋里的几位大队干部散了一圈。
烟雾袅袅中,陈明珠问道:“鸿彬回来了,这次有什么大消息?”
“大消息倒没有,不过有个关乎年轻人的小消息--有人提议今年就恢复高考,不是明年,是今年!
您赶紧通知大队里 25 岁以下的年轻人,让他们抓紧时间复习,要是条件允许,把放暑假的老师请回来补补课也行。”
“哎哟!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我赶紧去通知,只要读不死,就让他们往死里读!”陈明珠一听,激动得拍了下桌子
73年参加高考进入大学的三位大队社员,现在都在革委会里享受干部待遇,在私人不能做生意的年代,进机关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了。
在人人都有老板梦的沿海地区,哪怕以后可以下海了,在机关那也能积攒不少人脉。
离开大队部,林鸿彬又去了水稻育种基地。
走进办公室,他把表妹表妹几人都招过来,也告知高考的事情。
语气严肃:“记住要通知不在场的知青。学习要抓紧、抓紧再抓紧!都明白吗?”
“明白!”几人异口同声地回答,眼里满是兴奋的光。
回到青云山,晚饭后通过广播喊道:“知青集合!”
看着眼前这些年轻又带着些迷茫的面孔,他故意沉声道:“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以后想上大学,可没群众推荐这路子了!”
“啊?”这话一出,不少知青瞬间垮了脸,眼里满是失落,他们中有些人,原本还指望靠推荐圆大学梦。
可没过几秒,就有反应快的知青眼睛一亮,试探着问:“场长,您这话的意思,是不是要重新恢复高考了?”
林鸿彬笑着点了点头。
“哇哦!”院子里瞬间爆发出欢呼声,几个性子外向的知青甚至激动地跳了起来。
他们被林鸿彬压了两年了,等的不就是这一刻吗!
“别光顾着高兴。”
林鸿彬压了压手,“给你们出个主意--愿意补习的,可以凑钱请研究所的老师晚上来补课,有不懂的就问,别错过机会。”
“谢谢场长!” 一大部分知青们齐声道谢,脸上的笑容比晚霞还灿烂。
“场长,那我们怎么办?”
“拼命一把吧,拼过了也不会后悔!实在没考上的,愿意留下来的,可以去找宁书记。”
林鸿彬没打算再插手补习的事。
如今的青云山,早已不是几年前那个他说了算的知青林场,宁学炜接手后,很多事该放手就得放手。
工作继续交接,倒是宁学炜找机会问起林鸿彬:“林书记,我有个顾虑 , 要是知青们都考上大学走了,青云山的活谁来干啊?
我看附近村子的社员日子过得都不错,养鸡养猪、种粮制种,收入不比在这儿当工友差,还自由,他们未必愿意来。”
林鸿彬点点头,宁学炜的顾虑不是没道理。
现在附近的村民们家里养鸡、养猪、养兔子,生产队养杂交猪、竹鼠、野鸡,还有鸭和鹅,加上制种,卖杂粮,有些生产队还种菌子,一年的收入不会比在青云山当工友差了,确实没必要来青云山受约束。
“那就往远了招!”林鸿彬语气干脆,“偏远山区、沿海岛屿都行,胆子大一点,总能找到愿意来的人。”
交接差不多了,林鸿彬干脆带着一家子回村里,等着十一届全会的开始。
夫妻俩也没闲着,平时就给村里准备高考的年轻人、水稻基地的知青们补补课。
在家里,变化最大的就是伙食了。
在青云山吃大锅饭,空间里的东西都不敢拿出来,这都回家了,那肯定是要想办法弄出来吃了。
如今回了自己家,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每次出去一趟,总会运回一些东西。
现在两娃和院子里的小孩,天天有吃不完的时令野果,啃不完的野味。
但现在也有个烦恼事:老虎的生育率虽然不高,但耐不住时间比例不一样啊,现在空间里的老虎太多了,放养的那些山羊、野猪等都跟不上消耗了。
林鸿彬看着空间里的老虎,看着几只威风凛凛的老虎伏击猎物,想着要怎么处理。
要是林鸿彬还能在青云山工作几年,那他肯定会搞个虎园,但他眼看着就要被调走了。
林鸿彬进山了,每天随机找地方把老虎放出来吼几声后又送进空间,然后青云山周围的人们就经常的听到虎啸声。
这下把周围的生物都吓的不轻,不仅人被吓到了,养的牲畜也都被吓到了。
鸡、鸭、鹅都少生蛋了,猪圈里的猪都蔫蔫的,牛的脾气也被吓出来了。
村里的议论声越来越大。
“那虎啸声太吓人了,听着就瘆得慌!”
“这都十几年没听说过青云山有老虎了,哪儿冒出来的?”
“山那么大,说不定是以前没搜到,藏在深山里的!”
“要是老虎下山跑到村里怎么办?现在干活都不安心!”
陈明珠找到林鸿彬,满脸愁容:“鸿彬啊,这老虎天天叫,村民们都慌了,你看要不要安排人进山把它打掉?”
这村里的民兵没有枪了,很多事情都不好做了。
连宁学炜都专门打电话到水稻基地,语气急切:“林书记,青云山附近虎啸不断,要不组织个打虎队进山?再这么下去,影响太不好了。”
“普通人进山太危险了,这样吧,我和村里的猎人进山去下套,给我批两条枪,以防万一。”
第二天,林鸿彬带着大队的两老猎手进山寻找老虎的踪迹。
老虎是肯定找不到的,但还是找到一些疑似被老虎啃过的动物遗骸。
这些也是林鸿彬之前故意扔的,是空间里老虎吃剩下的,带了老虎的气息,周围也没有其他猛兽,放了两天都还在。
两位老猎人一看,更确定山里有老虎,赶紧动手设套。
挖陷阱、拉渔网,为了引诱老虎,生产队还特意贡献了一头小野猪,拴在陷阱旁边。
第三天一大早,陷阱方向就传来了不间断的虎啸声,而且声音始终没移动过。
“肯定是老虎掉陷阱里了!”
老猎人兴奋地喊道,“抄家伙,咱们赶紧去看看!”
这次,林鸿彬安排了四个保卫科的同志带着枪,几位老猎人则背着弓箭、扛着渔网和绳索,一行人浩浩荡荡往陷阱方向赶。
越靠近陷阱,虎啸声越清晰,众人的心也越紧张。
快到地方时,保卫科的同志立刻举枪瞄准,老猎人也搭好了弓箭,大家踮着脚,小心翼翼地往前挪。
“是两头!”其中一位耳尖的老猎人突然低声说,“听声音,是两头老虎!”
等众人绕到陷阱旁一看,果然--旁边的渔网里裹着一头老虎,陷阱里还有一头被绳子缠得紧紧的。
两头老虎看到人来,挣扎着想要扑过来,嘴里发出凶狠的吼声,可被渔网和绳子束缚着,根本动弹不得,那模样看着威风,却没什么杀伤力。
林鸿彬早就特意把它们裹得严严实实,就怕伤到人。
“这老虎咋办?要不要杀掉?”有村民小声问,眼里满是忌惮。
“活的,要活的,鸿彬说他去联系动物园,要养起来。”
林鸿彬是在联系榕城动物园,一番寒暄后,林鸿彬直奔主题:“李园长,动物园收不收老虎?”
““收!当然收!”电话那头的李园长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我们园里原来的老虎都老死了,正愁没镇园兽呢!林书记,你们青云山厉害啊,还能培育老虎?”
林鸿彬笑着打趣:“老虎哪能培育,就是运气好,村民们上山干活时碰巧网到的,本来还想要不要杀掉,想着您那儿可能需要,就先跟您问问。”
“别杀!千万别杀!”李园长急得连声叮嘱,“我马上安排车子,今天就过去拉!您一定帮我看好了,可别出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