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轩的话音落下,钱伯融的眼中闪过一丝笑意,随即又恢复了往日的深邃。
“新时代,意味着新的难题。”老人一针见血,“狂欢结束了,小子,接下来,是硬仗。”
“我明白。”李浩轩重重点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咱们现在是粮草足了,该动兵马了。”
次日一早,李浩轩召集了黑金肥厂所有核心成员开会。地点,就在那间即将被改造的空旷车间里。
李二牛、孙建军,还有几个从建厂之初就跟着他的老伙计,人手一张小马扎,围成一圈。钱伯融也抱着手臂,站在一旁。
“各位,市里的批文,就是军令状。”李浩轩扫视众人,“从今天起,实验室项目正式启动!我宣布一下分工。”
他站起身,在临时搬来的小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名字。
“二牛哥!”
“在!”李二牛挺直了腰杆。
“基建工程,总负责人就是你!”李浩轩用粉笔在李二牛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我不要求你省钱,我只有一个要求,找县里最好的施工队,用最好的材料!图纸钱教授会亲自把关,你的任务就是盯紧进度和质量!这个月底之前,我要看到实验室主体框架完工!”
“保证完成任务!”李二牛响亮地回答。
“孙建军!”
“到!”
“你,还有你们几个年轻人,从现在开始,就是钱教授的全职助理。你们的任务有两个。第一,跟着钱教授,把未来实验室所有操作流程、规章制度,全部提前学懂、吃透!第二,配合钱教授,敲定所有需要采购的国产辅助设备清单。这关系到实验室建成后能不能立刻运转起来!”
“是!”孙建军等人齐声应道,兴奋之余,也感到了肩上的责任。
“至于我,”李浩轩放下粉笔,“我负责两件事,钱和协调。所有需要花钱的地方,找我。所有需要跟外面单位打交道的地方,也找我。我们就是一支军队,各司其职,目标只有一个,把这个实验室,又快又好地建起来!”
会议结束,整个黑金肥厂立刻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李二牛带着人,拉着尺子在空地上测量、划线。他很快通过关系,从县城建筑公司请来了一支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一车车的红砖、水泥、钢筋,开始源源不断地运进靠山村。
孙建军他们则彻底搬进了钱伯融的临时办公室,几个人埋首于一大堆设备图册和外文资料里,每天的讨论声直到深夜才停歇。
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有人都干劲十足。
然而,第三天下午,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摆在了李浩轩面前。
钱伯融拿着一张手绘的电路草图,找到了正在和施工队长沟通的李浩轩,表情严肃。
“浩轩,你过来一下。”
两人走到一旁。
“钱教授,怎么了?”
“我今天让建军去村电工那里问了一下。”钱伯融指着草图上的一个符号,“我粗略算了一下,实验室那些高精度设备,尤其是几台光谱仪,瞬时功率非常大。而且,它们对电压的稳定性要求极高,波动不能超过百分之一。”
他用笔在草图上重重一点。
“我们村口那台老变压器,是十五千伏安的。别说带动这些设备,我估计只要一开机,全村的电灯都得灭掉。就算勉强能用,电压不稳,几万美金一台的设备,可能开机一次就烧了。”
李浩轩心头一紧。
这个问题,他之前完全没有考虑到。他只想着筹钱、建房、买设备,却忽略了最基础的能源保障。
“那……那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县供电局申请,为我们厂单独架设一条高压线,并且安装一台新的,至少一百千伏安的独立变压器。”钱伯融给出了结论,“这件事,宜早不宜迟。否则,我们房子盖好了,设备运回来了,也只是一堆废铁。”
李浩轩心里一沉。
他很清楚,在这个年代,电力是何等紧缺的战略资源。一个村办企业,想申请独立的高压线路和专用变压器,难度不亚于再申请五十万贷款。
但事已至此,没有退路。
“我明白了,钱教授,这件事交给我。”李浩轩定了定神,“您和建军他们继续忙,电力的问题,我来解决。”
第二天一早,李浩轩揣着市农业局下发的项目批复文件复印件,以及盖着黑金肥厂公章的申请报告,骑着摩托车,直奔县供电局。
供电局是一栋三层的小白楼,在县城里也算气派的单位。
李浩轩在“业务科”的牌子前停下,敲了敲门。
“请进。”
一个四十多岁,头发梳得油亮,正在悠闲喝茶的男人,抬了抬眼皮。
“同志,你好。我是靠山村黑金肥厂的厂长李浩轩。我想咨询一下,我们厂申请安装独立变压器的事情。”李浩轩递上了一根烟,态度客气。
男人没有接烟,指了指桌上的“禁止吸烟”牌,慢悠悠地呷了一口茶。
“申请变压器?报告带来了吗?”
“带来了,带来了。”李浩轩连忙将准备好的材料递了过去。
男人接过报告,随意地翻了翻,当他看到申请的变压器容量是“一百千伏安”时,轻蔑地笑了笑。
“小同志,口气不小啊。一百千伏安?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县里有些国营大厂,也就这个配置。”
“领导,我们厂现在是市里的重点扶持项目,要建一个高科技实验室,对电力有特殊要求。”李浩轩陪着笑,指了指那份市局的文件。
男人瞥了一眼文件复印件,哼了一声。
“市级重点项目?农业局的文,管不到我们电力系统。再说了,你这是复印件,谁知道真假。”
他把报告往桌上一丢,靠回了椅子上,一副公事公办的口吻。
“而且,我实话告诉你。就算你是真的市级重点项目,今年县里的新增变压器指标,也早就用完了。现在是六月份,你等到年底,看能不能排上明年的计划吧。”
“年底?”李浩轩急了,“领导,我们项目等不了那么久啊!设备马上就要从国外运回来了,没有电,一切都白费了!”
“那是你们的事,跟我没关系。”男人的态度冷了下来,“规定就是规定。没有指标,我说破天,也给你变不出一台变压器来。行了,你要是没别的事,就请回吧,我这还忙着呢。”
说完,他拿起桌上的一份报纸,旁若无人地看了起来。
李浩轩站在原地,心里一阵憋闷。他预想过会遇到困难,但没想到,连门都进不去,直接被一堵墙给堵死了。
他知道再多说无益,便强忍着火气,收回桌上的申请报告。
“打扰了。”
说完,他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站在供电局的院子里,六月的阳光虽暖,李浩轩心里却一片冰凉。
他意识到,自己还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市里的批文,在农业系统内或许是尚方宝剑,但跨了一个系统,就未必有人买账。在这个讲究人情、讲究关系的年代,有时候一纸文件,还不如一个电话来得管用。
他跨上摩托车,没有回村,而是在县城的街上缓缓骑行,大脑飞速运转。
直接找供电局的局长?自己人微言轻,怕是连面都见不上。
再回去找张建国局长?为这点事就去麻烦市领导,显得自己太无能,而且远水解不了近渴。
必须找到一个能在这件事上说得上话,而且愿意帮自己说话的人。
一个名字,忽然跃入了他的脑海。
县长,赵兴邦。
上次因为假冒伪劣肥料的事情,赵县长亲自来过厂里,对自己和黑金肥厂的印象很不错。而且,市里把项目放在靠山村,是县里的政绩。自己现在遇到的困难,关系到这个政绩能不能落地。于公于私,赵县长都有理由帮忙。
想到这里,李浩轩不再犹豫,调转车头,朝着县政府大院的方向疾驰而去。
这是新时代的第一道坎,他必须自己迈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