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渊峰顶,云芷独立于那块被她命名为“问道岩”的巨岩之上,俯瞰下方。静渊如镜,倒映着初升的朝阳,将氤氲的水汽染上一层金红。以简陋石殿为中心,湖畔山坡上,已然汇聚了数百道身影。他们衣着各异,气息驳杂,有风尘仆仆的散修,有目光坚毅的军士,有面带愁苦的凡人,甚至还有几个眼神清澈、带着好奇的稚童。这些都是闻讯而来,渴望聆听“元炁之道”的人。
没有繁琐的仪式,没有森严的等级。当第一缕阳光彻底照亮静渊时,云芷清冷平静的声音便如同潺潺流水,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不分远近,无论修为。
“今日所言,非功法,非秘术,乃‘道’之引。”
她的开场白,便让许多怀揣着获取强大力量心思而来的人怔住。
“道在何处?不在九天之上,不在九幽之下,而在尔等方寸之间,在呼吸之内,在行住坐卧之中。”
她开始阐述元炁之道的核心理念。没有引用任何高深晦涩的经典,而是用最朴素的言语,结合天地自然、人世百态的现象,深入浅出地解析何为“生命本源”,何为“意志信念”,又如何以此为基础,去感应、引动那潜藏在自身深处的“元炁”。
她讲述边疆老卒以死志引动锋锐元炁,讲述山村稚子因守护一只雏鸟而心生温暖意念,讲述石猛于蚀魂沼泽绝境中融合死寂而不屈……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台下众人听得如痴如醉,时而恍然,时而沉思,时而热泪盈眶。
这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法,而是直指人心的启迪。
“……故而,引炁之关键,在于‘诚’。诚于己心,明己之念。或为守护,或为求知,或为超越,乃至一丝不甘、一缕愤懑,皆可为引。心念愈纯,意志愈坚,则感应愈易,所引之炁亦愈贴合本性……”
随着她的讲述,台下渐渐出现了变化。
一名因家族被幽冥殿余孽屠戮而满怀仇恨的少年,周身隐隐泛起一丝带着毁灭气息的赤芒。
一名始终无法感应灵气的农家汉子,因怀着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最朴实愿望,胸口有点点土黄色的微光闪烁。
甚至有一名垂垂老矣、本已时日无多的老儒,因毕生追求“道理”而不得,在此刻豁然开朗,竟引得一丝清澈剔透、带着书香文气的元炁萦绕指尖,虽无法延寿,却精神焕发,眼中重现智慧光芒。
种种异象,虽微弱,却真实不虚地出现在不同的人身上!性质各异,千姿百态,完美印证了云芷所言的“元炁无定形,随心动”!
石猛带着几位最早入门、已初步稳固道基的弟子(包括那名边疆老卒和年轻散修),穿梭于人群之中,为那些成功引动元炁雏形或遇到困惑的人进行简单的引导和解答。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元炁之道可行的最好证明。
峰顶,萧景珩与袁天罡并肩而立,默默注视着这一幕。萧景珩眼中是难以掩饰的惊叹。他亲眼见证了一种颠覆传统修行体系的道路,如何在这定渊峰下,如同星火般被点燃,展现出惊人的包容性与生命力。
袁天罡更是激动得胡须微颤,低声道:“殿下,看到了吗?这才是真正的‘道传天下’!不依灵根,不问出身,唯重心志!假以时日,此道必将大兴于世!我大渊……不,是整个天下的格局,都将因此而变!”
萧景珩缓缓点头,目光深远:“是啊……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此迥异于传统之道,如此普惠众生之路,恐怕……也会引来不少麻烦。”
他话音刚落,便见天边有几道颜色各异的遁光,正朝着定渊峰方向疾驰而来,气息强横,赫然都是元婴期的修士,看其服饰,并非来自同一宗门。
袁天罡眉头微皱:“是玄心宗、烈阳谷的人……还有几个独来独往的元婴散修。他们此时联袂而来,恐怕……来者不善。”
萧景珩眼神微凝,却没有动作。他知道,这是云芷必须面对的。元炁之道的确立,不仅需要启迪众生,也需要……应对来自旧有秩序的审视,乃至挑战。
问道岩上,云芷似乎并未察觉远处的遁光,依旧在平静地讲述着。但当那几道遁光落在人群外围,显露出几位气息渊深、面色严肃的修士身影时,她的声音恰到好处地停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那几位不速之客。
为首的一位玄心宗长老,身着八卦道袍,面容古拙,目光如电,扫过台下那些身上闪烁着各色微弱元炁光芒的“凡人”和低阶修士,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轻蔑与疑虑。他上前一步,对着云芷微微拱手,语气还算客气,却带着一股审视的意味:
“贫道玄心宗清玄,听闻云真人在此开辟新道,普惠众生,特与几位道友前来观礼。适才听闻真人讲道,言及‘元炁’之妙,确乎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
他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质疑:“修行之道,首重根基,循序渐进。似这般不依灵根,不借外灵,仅凭心念意志便可引动‘元炁’,未免过于……儿戏。且此力性质不明,与幽冥之力似有牵扯,若广为传播,恐根基不稳,心魔易生,甚至……遗祸苍生!不知云真人,对此作何解释?”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一片哗然。不少成功引动元炁的人面露愤慨,而更多尚在观望的人则露出了疑虑之色。
烈阳谷的一位红脸长老也冷哼一声:“不错!我辈修士,吸纳天地灵气,锤炼金丹元婴,方是堂皇正道!此等取巧之术,纵然一时有效,终究是旁门左道,难成大器!云真人虽功绩彪炳,但立此邪异之道,恐非天下苍生之福!”
几位元婴散修虽未开口,但眼神中的怀疑与审视也毫不掩饰。
场面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石猛等人怒目而视,体内元炁运转,便要上前理论。
云芷却轻轻抬手,止住了他们。
她目光平静地看向清玄道人,又扫过烈阳谷长老和那几位散修,脸上无喜无悲。
“道之正邪,不在其表,而在其心,在其用。”
她的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抚平躁动的力量。
“诸位道友以传统之法修行至今,可曾见过,无需灵根之凡人,亦可掌握超凡之力?可曾见过,心志坚定之辈,纵然资质平庸,亦有叩问大道之机?”
她不等对方回答,指尖一缕元炁浮现,无色透明,却瞬间演化生灭,包容万象。
“此炁源于生命本身,源于红尘意志,乃天地间最本初之力一隅。其性中正,可容万法。至于与幽冥之力牵扯……”
她右眼那圈黑暗纹路微微流转,一股纯净而威严的“终结”意蕴散发出来,并非邪恶,而是如同四季轮回、生死定律般自然,瞬间将清玄道人暗中释放的一丝试探性灵压消弭于无形。
“……乃我于道争之中,明悟生死轮转之理,纳寂灭为用,以定乾坤。若不明此理,纵有灵根,修至化神,面对归墟,亦不过土鸡瓦狗。”
她的话语不带烟火气,却字字如锤,敲打在清玄等人心头!尤其是最后那句,更是让他们脸色微变,想起了断魂崖那场超越他们理解的战斗。
“我立道于此,传法于此,不为争雄,不为立威。只为给这世间,多留一条路,多开一扇窗。”
云芷的目光再次扫过台下那些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人们。
“信者自来,疑者自去。道在此处,不增不减。”
说完,她不再理会脸色变幻的清玄等人,重新将目光投向台下众人,继续之前被打断的讲述,声音温润平和,仿佛刚才的质疑不过是一缕清风。
清玄道人等人站在原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云芷的态度超然,话语更是直指本质,让他们一时难以反驳。强行发作?且不说云芷那深不可测的实力,单是台下那数百双逐渐变得不善的眼睛,以及不远处虎视眈眈的萧景珩和袁天罡,就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最终,清玄道人冷哼一声,拂袖道:“既然如此,贫道拭目以待,看云真人这‘元炁之道’,能走多远!我们走!”
几道遁光悻悻而去。
台下众人见状,不由得爆发出阵阵欢呼,看向云芷的目光更加崇敬。
云芷神色如常,仿佛只是赶走了几只聒噪的蚊蝇。
她知道,这仅仅只是开始。元炁之道的传播,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旧有观念的壁垒,利益格局的冲击,未来的挑战只会更多。
但她无所畏惧。
道已立,路已开。
薪火相传,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