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崇祯神清气爽地起身。
用过早膳后,再次前往昭仪殿,看望梅贵妃和刚出生的皇子。
梅凝脸色虽然仍有些苍白,但眉宇间已全是初为人母的温柔,小心翼翼地抱着怀中的小生命,看着官家,眼中满是依赖。
“官家,按朝廷制度,妾身诞下皇子并晋升贵妃,臣妾的父亲……是否该按例有所封赠?”
梅凝轻声细语,小心翼翼道。
父亲一生清贫,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够“造福一方”,她希望这份荣耀,也能惠及家人。
崇祯闻言,微微一笑,知晓梅凝的心思。
此番晋封贵妃,其父族理应得到恩赏,这是大宋的惯例。
他点点头,心领神会道:“贵妃所言甚是,此事朕已思量,今日便会下旨,命礼部去办。”
大宋后妃父族封赠制度,既有严格的等级规矩,也存在帝王超常恩宠的特例。
后妃晋升,礼部会同吏部根据其位分拟定封赠方案,呈报皇帝批准。
例如,当年苗贵妃晋升,其父的封赠便是由三省六部联合上奏,最终由宋英宗特旨批准。
但若帝王有意超赠,便可绕过常规流程,直接下诏。
宋徽宗为郑皇后之父郑绅越级封王,便是通过“内降制书”完成,当时还引发了朝臣不小的争议。
文官和武官的封赠也存在差异:若父原任六品文官,按制度可赠至尚书(正三品);
若父原任六品武官,通常赠至节度使(从二品)。
但节度使在崇祯南方改制后,已成为真正的实权大将,自然不可能再用来给皇亲赠官。
崇祯在心中盘算,梅凝的父亲梅鹤亭原本只是一个秀才,此前已因梅凝入宫被恩赠右武郎(从六品)一职,并加检校太子宾客虚衔。
如今梅凝晋封贵妃,诞下皇子,这封赠自然不能寻常。
“朕意,特加赠梅贵妃之父梅鹤亭为太子太保,母封郡太夫人!”
太保乃是三公之一,正一品荣衔,虽多为虚职,却是极高的荣誉。
不过,前朝宋英宗追封苗继宗为太师,宋徽宗为郑绅越级封王,皆为先例,崇祯此举,并非无本之木。
梅凝听闻“太子太保”四字,顿时呆住了。
她何曾想过父亲能获此殊荣?
这远超她的预料,甚至连她平生所见的最高官员,也难以望其项背。
梅凝很快回过神来,想起父亲毕生渴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负,于是鼓起勇气,又轻声问道:
“官家,妾身的父亲,他……他一直想当个真正的官,能为百姓做些实事,不知能否,能否给个外放的官职?官职不必太高,只求他能一展所长。”
崇祯闻言,不由得嘴角微翘,心中暗笑。
这国丈的“官瘾”倒是不小!
不过,他欣赏梅鹤亭这种不慕虚名、渴望实干的性子。
对于外戚,崇祯有着自己的考量。
他绝不希望外戚势力侵蚀中枢。
给予虚衔荣宠无妨,但若让其进入中央权力核心,那便是引狼入室。
而外放为官,既能满足国丈的愿望,又能将外戚权力限制在地方,便于监管。
崇祯略一沉吟,抚掌笑道:“既然国丈有此抱负,那朕便成全他!平江府知府一职,此前因涉及沈家贪腐案,前任知府已被朕革职查办,此地正好空缺,不如便让国丈兼任平江府知府(正四品)!”
平江府,正是梅凝的家乡!
梅凝闻言,眼中顿时绽放出狂喜的光芒。
父亲不仅获赠太子太保的超高虚衔,竟还能回乡担任一方父母官,这简直是双喜临门,让她如何不激动!
“谢陛下隆恩!妾身替家父谢过陛下!”梅凝激动得泪水涟涟,连连叩谢。
崇祯扶起梅凝,目光却陡然变得锐利起来:“丑话朕说在前面,朕可不会因为他是贵妃之父便有所偏袒,若是国丈在平江府仗着身份胡作非为,如同之前的沈家那样贪赃枉法,朕绝不会轻饶,届时,贵妃也别怪朕不近人情!”
梅凝连忙跪下,语气坚定:“陛下放心!妾身父亲为人正直清高,他一定会秉公执法,造福家乡百姓,绝不会辜负陛下的信任!”
崇祯点点头,心中对梅凝这份不护短、明事理的性子也更加欣赏。
随即召来内侍,吩咐其传旨吏部,即刻拟定梅鹤亭的封赠诏书,务必风光体面,昭告天下。
......
平江府,梅家大院,此刻早已被礼部官员装点得喜气洋洋。
红绸高挂,灯笼成双,府衙的差役们早早便在梅家门前清理洒扫.
一队队禁军卫士身着甲胄,肃立两侧,将梅家小院衬托得庄严而气派。
四周的百姓闻讯,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街巷,翘首以盼,想要亲眼目睹这平江府从未有过的盛况。
午时三刻,礼部尚书李若水,在平江代知府和几位县令等一众地方官员的陪同下,浩浩荡荡地抵达梅家大院。
李若水手持圣旨,面色肃穆,一副生人勿进的样子。
梅鹤亭身着一件崭新的从六品右武郎官服,激动得双手颤抖,几乎难以站稳。
他的夫人、儿子以及梅家所有亲眷,都整齐地跪伏在院中,神情肃穆而又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李若水展开圣旨,高亢而威严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宣读圣旨。
圣旨中,皇帝首先褒赞了梅鹤亭“教女有方,品德端庄,忠厚传家”,随后笔锋一转,提及梅凝诞育皇子,晋封贵妃,乃大宋之福,皇室之幸。
为彰显皇恩,特加恩梅鹤亭,特授其从一品太保荣衔,加检校太子太师虚衔,并授平江府知府一职,官居正四品。
梅鹤亭之妻,亦随夫荫封,敕封郡太夫人。
卧槽!
平江府百姓们听得是心潮澎湃,议论声如同沸腾的开水一般,瞬间炸开了锅。
从一品太保!正四品知府!
这得多大的官啊!
在偏居一隅的平江府,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天大恩典!
梅家,曾经的寒门秀才之家,竟然一跃成为大宋最顶级的皇亲国戚!
梅鹤亭听完圣旨,早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紧闭双眼,任由滚烫的泪水模糊了视线,身体因激动得颤抖。
几十年的寒窗苦读,几十年的清贫冷眼,所有的委屈、所有的不甘,在这一刻,都被皇恩浩荡彻底洗刷。
这哪里是赠官荫封,这简直是再生父母,再造之恩!
“臣梅鹤亭……叩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国丈重重地叩首,额头触地,久久不愿起身。
这一跪,不仅是跪谢天子隆恩,更是跪谢女儿为梅家带来的无上荣耀与尊严。
平江知府和县令等地方官员,此刻早已收敛了往日的倨傲,纷纷上前向梅鹤亭道贺。
他们的态度之恭敬,与往日判若两人,口中更是“梅太保”地称呼着,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
昔日梅鹤亭见县令,还需躬身作揖,如今县令在他面前,却要恭恭敬敬,甚至带着一丝讨好之意。
梅鹤亭接过那金灿灿的圣旨,双手颤抖,如捧至宝。
看着妻子和亲眷们惊喜交加的脸庞,看着周围邻里百姓们艳羡又敬畏的目光,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扬眉吐气。
宣旨礼毕,李若水又向梅鹤亭转达了崇祯皇帝的口谕,着重强调了为官清廉,造福一方,切勿恃宠而骄,胡作非为。
梅鹤亭自然是连连称是,表示定当谨记圣训,清正廉洁,以报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