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教主宏大的道音在金鳌岛上空缓缓消散,天地异象渐趋平和。万仙沉浸于圣人讲道的余韵之中,各自体悟,广场之上一时间陷入一种玄妙的寂静。然而,这寂静并未持续太久,便被一股突兀而起、带着几分刻意挑衅意味的气息打破。
只见东南方向,数道遁光联袂而至,毫不掩饰地降落在会场边缘。为首两人,一人身着月白道袍,面容清俊,眉宇间却带着几分倨傲,周身清气缭绕,正是阐教十二金仙之一的道行天尊门下弟子;另一人披着黄色僧衣,头顶戒疤,手持念珠,面含慈悲之相,眼底却深藏精芒,乃西方教弥勒尊者座前侍者。二人身后,跟着几名同样气度不凡的同门。
“听闻截教召开万仙大会,广纳贤才,共议劫运。我阐教(西方教)亦心系洪荒安危,特来赴会,与众位道友‘论道’一番,切磋印证,以期共同进步。”那阐教弟子朗声开口,声音清晰地传遍广场,将无数修士从感悟中惊醒。
来者不善。所谓“论道”,实为踢场。值此截教整合力量之际,阐教与西方教派人前来,分明是要落截教的面子,打压散修投靠截教的势头。
广场之上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不少散修面露忧色,生怕被卷入大教之争。截教门人则纷纷怒目而视,多宝道人等核心弟子面色阴沉,正要出面应对。
就在这时,一道平静的声音自前排莲台响起,不大,却瞬间压过了所有嘈杂:“大道三千,皆可证道。既有道友欲要论道,何必藏头露尾,以势压人?不若划下道来,贫道愿以微末之技,与诸位切磋一二。”
开口的,正是殷星。他缓缓起身,目光淡然地扫过那几名挑衅者。他深知,此刻若由截教核心弟子出手,无论胜负,都坐实了截教被挑衅的事实,且可能引发更大冲突。由他这个“外人”,且是代表殷商势力的摄政王出手,最为合适——既能展现实力,震慑宵小,又能将矛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甚至将此次挑衅转化为展示自身之“道”的机会。
那阐教弟子见是殷星,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原来是殷商摄政王。殿下人间权势滔天,却不知对这天地大道,领悟几何?可莫要只会依仗蛮力功德。”
殷星不答,一步踏出,已至会场中央的空旷处。他并未释放强大威压,而是伸出一只手,掌心向上。下一刻,令众修惊异的一幕出现:只见他掌心之上,无数微小的符文如同活物般凭空浮现、组合、生灭,构成一个极其复杂而精密的立体结构。这结构并非静态,其内部有灵能按照特定回路奔腾流转,更引动了周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法则之力,使其和谐共存,相互转化,形成一个微缩而稳定的能量世界。
“此非神通,亦非法术,乃格物致知,以符文驾驭灵能,以灵能引动法则。”殷星开口,声音如同清泉流淌,“吾之道,在于明析万物之理,善用天地之力。神通法术,是为护道;格物创新,方为根基。敢问道友,尔等之道,可能令凡铁斩仙,能否让万民无忧?”
说话间,那微缩模型骤然变化,化作一柄完全由灵能与符文构成的透明短剑,剑身流转五行光华,散发出不逊于寻常仙剑的锋锐之气。更奇妙的是,短剑周围空间微微扭曲,竟是蕴含了一丝空间折叠之力,使其看似短小,实则攻击范围诡秘难测。
那阐教弟子脸色微变,殷星此举,完全超出了传统修道者的认知范畴。他冷哼一声:“旁门左道,岂登大雅之堂!看我玉清仙法!”说罢,手掐法诀,一道纯粹由玉清仙光凝聚的巨型掌印凌空拍下,掌印蕴含破邪镇魔之力,声势浩大。
殷星心念一动,那符文短剑激射而出,并非硬撼,而是在空中划出玄奥轨迹,每一次闪烁都精准地点在掌印的能量节点之上。如同庖丁解牛,那看似威猛的仙光掌印,竟被短剑以巧破力,层层瓦解,最终消散于无形。
“大道至简,亦可至繁。道友之力刚猛,却失之变化。”殷星点评道,同时那短剑分化万千,如同繁星点点,将另一名试图以西方教金光神通偷袭的修士逼得手忙脚乱,护体金光摇曳不定。
他没有动用领域,也没有施展强横功法,仅凭这手出神入化的“灵能符文法则”结合之道,便轻描淡写地化解了两名大教弟子的攻势,展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充满理性与创造力的道境。
广场之上,先是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更大的议论声。许多散修看得目眩神迷,他们修行多年,何曾见过如此新奇而又强大的手段?殷星所展现的,并非单纯的力量碾压,而是一种全新的可能性,一种不完全依赖跟脚、悟性、资源,而是可以通过学习、钻研、创造来提升的道路!这对于许多前路艰难的散修而言,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那几名挑衅者脸色铁青,还想再战,却见高台之上,通天教主的目光淡淡扫来,虽未言语,但那无形的圣威已让他们如坠冰窟,不敢再造次,只得灰溜溜退走。
经此一事,殷星在万仙大会中声望陡升。不少散修主动上前结交,询问那符文灵能之道。殷星亦不藏私,将一些最基础的符文原理和格物思想与众人交流,更令许多修士感到受益匪浅。
大会间隙,一位身着宫装、气质温婉柔美的女仙缓步来到殷星面前,正是截教亲传弟子之一的龟灵圣母。她盈盈一礼,语气带着几分好奇与钦佩:“殿下之道,别开生面,令人叹为观止。贫道有一疑惑,困扰已久,不知殿下可否指点?”
“圣母请讲。”殷星还礼。
龟灵圣母沉吟片刻,道:“我本体乃灵龟,善御水,亦精推演防御之道。然近年来,每当我欲将水之柔韧与土之厚重结合,构建最强防御时,总觉心神滞涩,仿佛有一层无形隔膜,难以逾越,甚至偶有反噬之虞。”她并未具体说明功法,但点出了关键瓶颈。
殷星闻言,仔细观察龟灵圣母周身气息流转,其水灵之力磅礴浩瀚,土灵之力亦深沉稳固,但二者之间确实存在一丝极细微的不协调。他心念电转,结合自身对五行法则,尤其是已臻大成的水之法则的理解,以及格物院对能量融合的研究,缓缓道:
“圣母之困,或许不在法则本身,而在其‘相’与‘意’。水无常形,土载万物。若只求以土为墙,以水为护,乃是强行叠加,看似坚固,实则内耗。何不换一思路?水乃生命之源,土乃万物之基。水性至柔,却可穿石;土性至厚,却能生金。不妨尝试以水之意滋养土之灵,令防御并非死物,而蕴含生机流转,自成循环。或以土为基,构其骨架,再以水为脉,布其经络,使之刚柔并济,动静相宜……”
他一边说,一边以神念模拟出几种能量结构模型,演示水**融的微妙变化。这些思路源于他对五行生克的深刻理解,又跳出了传统修炼的框架,充满了创新的智慧。
龟灵圣母听得美目越来越亮,周身气息不自觉地随之调整,那层滞涩之感竟有明显的松动迹象!她沉浸在这种全新的体悟中,许久才回过神来,对着殷星深深一揖:“听君一席话,胜修千年道!殿下之言,如拨云见日,解我大惑!此恩,龟灵铭记于心!”
她感受到,困扰自己多年的隐患,似乎真的找到了化解的契机。而殷星此举,无疑赢得了一位截教核心亲传的极大好感与善意。
然而,就在殷星与龟灵圣母论道,吸引众多目光之际,会场角落,一名始终低眉顺目、看似普通散修的老者,悄然捏碎了袖中一枚传讯玉符,眼底掠过一丝阴冷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