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的天空飘起了细细的雨丝,仿佛给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街道两旁的树木和草坪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翠绿,生机勃勃。
史国栋带领着一群来自川渝地区的鱼羊鲜火锅酒楼的拓展人员,踏上了这片陌生而又充满机遇的土地——越南。
他们怀揣着对美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决心将川渝特色的鱼羊鲜火锅带到越南,让各店火爆经营,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道独特的美食。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史国栋的团队已经在越南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目前,林薇半年前已经在越南开设了两家先锋直营店,为当地的食客们带来了正宗的川渝味道。
这两家店为史国栋进入全面拓展,筑牢了基础,现在这两家直营店的生意都非常火爆,吸引了众多越南消费者前来品尝。
临时办公室里,史国栋把青瓷茶杯往红木桌面上一磕,茶沫子溅在\"川渝味道\"烫金招牌的设计图上。林薇盯着那团深褐色污渍,像盯着即将落地越南的第一颗子棋。
\"直营店就定河内还剑湖和胡志明市第一郡,\"史国栋的手指在地图上戳出两个坑,\"剩下的全放加盟,三个月内我要看见越南地图被红油染透。\"
林薇翻开笔记本,钢笔尖悬在\"小越仔火锅\"几个字上方。去年在去莫斯科检查那里的店,零下二十度的街头,那家挂着斗笠灯笼的火锅店排队到凌晨,俄罗斯老板娘用生硬的俄文喊\"小越仔火锅,暖身子\"的模样突然清晰起来。
\"史总,俄罗斯遇到的'小越仔'会不会......\"林薇问道。
\"怕什么?\"史国栋打断她,抓起桌上的鱼形镇纸,\"他们懂什么叫豆瓣发酵三年出的醇?懂什么是荣昌黑山羊配花鲢的活杀现片?\"他把镇纸重重压在胡志明市的位置,\"你去越南前三个月的打点不是白干的,那些卖断货的泡椒凤爪、藤椒腰片,全给我写进加盟手册。\"
窗外的雨斜斜打在写字楼玻璃上,林薇忽然想起河内街头穿奥黛的姑娘,她们踩着拖鞋蹚水而过时,会不会像涮在红汤里的宽粉。
林薇抵达河内的第七天,在华人商会的包厢里见到了第一个意向加盟商。陈志强把燕窝盏推到她面前,金戒指在白瓷碗沿划出轻响:\"林小姐,我在海防市开了十二年中餐馆,越南人就爱那口麻辣,但你的加盟费......\"
\"陈先生见过我们在岘港试营业时的队吗?\"林薇打开手机视频,画面里穿绿军装的士兵正和戴斗笠的老太太抢最后一份毛肚,\"那些卖得最好的菜,都是我们用三个月时间测出来的——黄颡鱼比草鱼多卖三成,带皮羊肉比净肉更受欢迎。
包厢门被推开时,陈志强正用笔圈加盟合同里的装修补贴条款。一个穿格子衫的年轻人举着手机站在门口,屏幕上是\"小越仔火锅\"的加盟广告:\"林小姐,他们说能教越南人做四川泡菜。\"
林薇瞥了眼屏幕里穿旗袍的越南老板娘,忽然笑出声:\"你让她把泡姜切开看看,我们的老坛水是从重庆荣昌运过来的,五年的母水比茅台还金贵。\"她抽出一份检测报告,\"你问问'小越仔',他们的辣椒敢不敢拿去测农残?\"
年轻人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顿住,包厢外传来摩托车驶过的轰鸣声。林薇给自己续上茶,看着杯底沉浮的茶叶:\"陈先生,华侨在越南做生意,靠的不是价格低,是心里那杆秤。\"
大部分加盟店开业后第一个月过去,胡志明市直营店的营业额刚破纪录,林薇就接到了加盟商的电话。
阮文雄在电话里吼得震耳欲聋,背景音里夹杂着摔盘子的脆响:\"林小姐!你们的底料怎么回事?越南人说太麻了!\"
林薇赶到平阳省的加盟店时,后厨正堆着半箱没开封的藤椒。阮文雄的妻子用围裙擦着手:\"昨天有客人吃了两口就吐了,说像吞了电鳗。\"
\"把你们的点菜单给我看看。\"林薇翻开菜单,发现所有菜品都标着\"特辣\"。她忽然想起培训时阮文雄总说\"越南人什么辣都能吃\",当时他正往牛肉丸里加小米辣。
\"去市场买五十斤青柠回来。\"林薇转身对厨师说,\"把藤椒换成青柠汁调味,牛百叶切得再薄一半。\"她指着菜单上的\"鱼羊鲜拼盘\",\"这个改成小份,配两种蘸料——沙茶酱和小米辣分开装。\"
傍晚时分,店里渐渐坐满了人。穿校服的女孩举着青柠水干杯,中年男人用公筷把羊肉卷放进清汤锅。阮文雄捏着计算器在吧台后面转悠,忽然拽住林薇的胳膊:\"刚才那个法国游客,点了三份毛肚!\"
林薇望着窗外亮起的灯笼,忽然明白史国栋为什么坚持用四川的辣椒——再烈的性子,遇上懂得变通的手,也能熬出温顺的滋味。
第二个月的加盟商大会上,有人举着平板电脑站起来:\"林小姐,为什么欧美分店有自动上菜机器人,我们只有自动送菜柜?\"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三十多双眼睛盯着林薇手里的加盟手册。她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照片:\"你们看这张图,\"照片里的越南老人正用木筷子夹起火锅里的鱼丸,\"在河内的早市,卖河粉的老太太能用筷子夹起掉在桌上的米粒。\"
她走到会场中央,拿起桌上的木筷子:\"法国人用刀叉需要机器人帮忙,但越南人用筷子的本事,比我们四川人还厉害。\"
林薇突然用筷子夹起掉在地上的纸巾,举过头顶,\"自动送菜柜能保证菜品新鲜,又不会打扰客人用公筷——这才是尊重。\"
角落里突然有人鼓掌,是河内大学教中文的张教授:\"林小姐说得对,上次我带学生去直营店,他们宁愿排队等十分钟,也不要机器人送餐,说'像在跟机器谈恋爱'。\"
哄笑声里,有人把平板电脑收了起来。林薇看着墙上的地图,越南北部的红点已经连成一片,中部的岘港和芽庄像两颗刚下锅的丸子,正慢慢浮起来。
那天林薇刚签下第50家加盟店,就接到了史国栋的电话。他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带着雪茄的沙哑:\"莫斯科的'小越仔'在河内开分店了,就在还剑湖对面。\"
林薇站在直营店的二楼露台,能看见斜对面的蓝色招牌。穿西装的经理正指挥工人挂灯箱,\"小越仔\"三个字下面画着卡通鱼和羊,旁边用越南语写着\"本地秘方\"。
\"他们的底料用了鱼露,\"后厨的四川厨师探出头,\"刚才去买香料,看见他们的人在市场收鱼肠。\"
林薇突然笑了,转身对采购员说:\"去把我们仓库里的郫县豆瓣搬十箱过来,摆在门口做展示。\"
她掏出手机给史国栋回电,\"史总,让法务部准备材料,我们要在店门口挂检测报告——四川的豆瓣,越南的鱼露,让客人自己闻闻哪个香。\"
第二天清晨,直营店门口排起了长队。有人举着手机拍那面贴满检测报告的玻璃墙,穿奥黛的姑娘们对着郫县豆瓣的陶罐拍照。对面\"小越仔\"的经理站在门口张望,手里的宣传单被风吹得哗啦响。
林薇数着排队的客人,忽然发现有一半是越南人。他们举着菜单用中文说\"要微辣\",像说着最自然的家常话。
第三个月的最后一天,林薇在河内直营店的账本上画了个红圈。96这个数字被红笔描了三遍,像朵盛开的红玫瑰。
史国栋的视频电话打过来时,她正对着地图喝啤酒。屏幕里的男人举着酒杯:\"李秘书长刚从巴黎回来,说欧美那边的自动夹菜筷卖断货了。\"
\"这边的加盟商又签了两家,\"林薇把镜头转向窗外,\"你看还剑湖的游船,现在都在我们店门口停三分钟。\"游船的探照灯扫过\"川渝味道\"的招牌,在水面投下晃动的红油色。
突然有人敲玻璃门,是阮文雄举着锦旗站在雨里。黄绸子上绣着\"鱼羊鲜,越中情\",字迹歪歪扭扭却格外鲜亮。他身后跟着十几个加盟商,手里捧着用荷叶包的鱼干和羊肉。
林薇打开门,雨丝扑在脸上带着暖意。阮文雄把锦旗挂在墙上,突然用生硬的中文唱起《朋友》。穿旗袍的老板娘们跟着拍手,四川厨师在后厨敲起了锅铲伴奏。
史国栋在视频里举杯的瞬间,林薇看见玻璃窗上自己的倒影——身后是沸腾的红汤,面前是闪烁的灯火,而整个越南的夜色,正慢慢沉进这锅翻滚的鱼羊鲜里。
手机屏幕上跳出国内发来的周报,最新的图表显示加盟意向书还在增加。
林薇给史国栋发了条消息,附了张照片:河内的月光正落在火锅里,像块融化的银子。
雨停时,阮文雄的儿子抱着个青瓷坛子闯进后厨。小家伙举着坛子在林薇面前晃悠,坛口飘出酸香,惊得正切羊肉的师傅手一抖。
“这是我阿爷泡的柠檬辣椒,”阮文雄跟进来,脸上泛着酒红,“他说要跟你们的老坛水比一比。”
林薇揭开坛盖,酸香混着姜味扑出来,倒让她想起重庆老家的泡菜坛。她舀出一勺红亮的底料,又让师傅盛了半碗青柠辣椒:“明天做新锅底,一半川渝一半南越。”
凌晨三点的还剑湖泛着鱼肚白,林薇站在码头抽烟。手机震了震,是史国栋发来的视频——国内总部的大屏上,越南地图已被密密麻麻的红点覆盖,96家店的名字在滚动。
“李秘书长说欧盟那边要追加自动夹菜筷订单,”史国栋的声音带着笑意,“但越南的加盟商们,好像更爱自己动手。”
林薇望着对岸“小越仔”暗下去的招牌,想起白天路过时,看见他们换了新菜单,最显眼的位置写着“鱼羊鲜拼盘”。
穿西装的经理正指挥工人改辣椒罐,罐子上印着的红辣椒,倒有几分像“川渝味道”的标志。
码头边的早餐摊支起了锅,老妇人用长筷子翻着河粉。林薇走过去坐下,看着她把薄荷叶和豆芽麻利地码进碗里,忽然明白有些味道从来不用争抢——就像红汤里总要漂着白汤,辣锅里藏着酸香,才熬得出最绵长的烟火气。
手机又响了,是南部加盟商发来的照片。胡志明市的夜市里,穿花衬衫的青年举着“川渝味道”的纸杯干杯,杯身上的鱼羊图案在霓虹灯里闪着光。
林薇给史国栋回了条消息,只四个字:“汤还沸着。
晨雾漫过桥面时,直营店的伙计开始卸新到的辣椒。红得发亮的辣椒堆在门口,像座小小的火焰山,正等着被更多双懂它的手,酿成越南街头的新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