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几个男人喝的尽兴,说起今年的日子,都是感慨颇多。
里正抿了一口酒,咂了咂嘴:“大勇啊,说实话,咱们几个都得感谢你和你家甜丫头。要不是你们今年拉扯我们一把,我们哪能过上如今吃喝不愁的好日子。
去年这个时候,还都在家里冷呵呵的猫冬呢,吃的都是黑面糊糊。”
王遇:“可不是,我记得去年冬天不下雪就去山上砍柴,下雪了就全家挤在一起猫冬。哪像现在,穿着厚实的棉衣,每天有几百文的进项,时不时的买肉吃。”
小树爹李达:“就是,今年是我这辈子过的最好的日子了,不说挣了多少,就这过日子的奔头就不一样。”
王大勇也高兴:“这是哪里的话,当初我被净身出户的时候,要不是你们帮衬,我们全家可能都活不到今天。”
想想那时候是真苦啊,冬天被分出来,除了几十斤粮食和两亩地,啥都没有。
要不是村长做主,给了个院子住,他们全家都得冻死。
五张嘴吃饭,就那几十斤粮,要不是王遇和李达时不时的接济,饿不死也得饿崩溃。
这些,他都记得。幸亏闺女也是个知道感恩的,家里起来后不忘拉扯这几家。
王安没说话,仰脖干了一杯酒。
他没有资格说话,当初二叔几乎是被他爹赶出家门的,那时候他就是个怂包,一句话都没敢替二叔说。
如今他媳妇儿的命是二叔一家子救的,和老宅断亲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一家子的吃食都是二叔家供应的,现在他还做着人家的生意挣银子,他亏心啊!他没资格说话。
他只能努力摆摊挣银子,以后孝敬二叔二婶。
一顿饭吃到了亥时(晚上9点多),直到刘氏和姜香兰金巧儿过来催才散了场。
晚上,王小甜用意识在空间又收了一拨蔬菜,这次种的都是一些绿叶蔬菜,菠菜,小油菜,芹菜,油麦菜,生菜,翠绿水灵。看着空间一大堆的青菜,想着过几天想办法卖掉一些,王小甜满足的睡去。
第二天,天上飘起了小雪,天气更冷了,幸亏盖房的时候做了火墙,不然可真是难熬。
小雪慢慢的变成了大雪,一天下来,路上的积雪都两寸高了。
王大勇揣着袖子,缩着脖子从外面进了堂屋。
“这外面可真冷啊。”
他闲着没事儿去村里转了一圈,也就一刻钟的功夫,感觉耳朵都快冻掉了。
奇了怪了,往年他没觉得有这么冷啊。难道是日子过得好了,他变娇气了?
“他爹,今年确实比往年要冷,往年这时候哪有这么大的雪。
幸亏咱们入冬前收了足够的柴,不然今年真的难熬。”
赵氏也有些担忧,村里的房子大多是土坯房,抗冷性不强,每年都有几个老人孩子被冻死。
今年天气更冷,会不会又冻死人?哎。
大雪断断续续下了七八天,摆摊的几家早就不去了,路上雪太厚,不安全。
王小甜从系统买了许多的棉花,把里正媳妇刘氏,小树娘,金巧儿全都喊到了家里做棉袄。
天气太冷了,除了给四家人每人做两套厚实的袄裤,她还要给做工的人每人发一套,当然工人的用的是粗布。
“瞧瞧这棉袄,真厚实,这穿上肯定不冷了。”
老李氏摸着厚实舒服的细棉布棉袄,边给王小梦试穿边感慨。
“可不是,甜丫头可太大方了,这棉花多金贵的东西,说送给我们就送给我们了,还不让我们拒绝。”刘氏道。
赵氏手里的活不停:“小甜儿说了,这棉花也是县里的夫人送的,没花银子。你们都不是外人,这点子东西哪能要你们的钱。”
就在几人边做活儿边闲聊的时候,就听见轰的一声。
王小甜正在厨房做香水,被吓了一跳,撤了火就出了门,同时屋里的几人也出来了。
“啥动静这么大?”
刘氏一拍大腿:“坏了,不会是谁家的房子被雪压塌了吧!”
说着就往外匆匆走去,老天爷啊,可千万别让她说准了,不然她家老头子又得忧心了。
很快,村里就响起妇人喊叫的声音:“来人啊,快来人啊,赖子家的房子塌了!”
同时伴随着孩子的大哭声。
王小甜家在村尾,等众人赶到最近的村西刘赖子家的时候,里正和不少村民也到了。
“快,赶紧的大家都搭把手,赶紧帮着把房子扒开,赖子一家都被埋在里面了!”
刘赖子家在心里属于最穷的人家,住的还是茅草房,雪一大可不就压塌了。
夫妻俩四十多岁,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全家就靠二亩地过日子。
刘赖子又馋又懒,平日里干活就是糊弄,家里有口吃的抢的最快,媳妇儿是个病秧子,常年吃药,干不了一点重活。
要不是大闺女刘有弟是个能干的,全家早就饿死了!
好在茅草屋很好扒,也就两刻钟,一家六口就都被扒了出来,万幸只是夫妻俩和刘有弟受了点伤,三个小的被刘有弟护在了身下,没出什么大事。
一时间刘赖子的咒骂声,孩子的哭声响彻了王家口村。
配上他们身后的一片狼籍,场面实惨。
“谢谢大家,谢谢。咳咳咳……”
赖子媳妇儿躺在冰冷的雪地上,刘有弟跪着把她娘揽在怀里,不停的给她顺着气儿。
“哎,刘赖子,我早就提醒过你,这雪大你要不时的把房顶的雪除一除,咋就那么懒!”
里正王孟海无奈,这冰天雪地的,在屋里都能冻死人,这一家连屋都没了,可咋整,可他又不能不管,一时眉头紧锁。
还得尽快处理,不然怕是赖子媳妇就死在这儿了!
“奶奶,娘,太冷了你们先回家,我和爹在这儿就成。”
王小甜催促着婆媳俩赶紧回去,别因为别人家的事儿冻个好歹。
“嗳,甜儿啊,有弟是个好的,娘想把家里不用的铺盖被子拿出来先给她家用,成不?”
“咋不成,娘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得了闺女的准话儿,赵氏扶着老李氏先回了家,以前家里那些破旧的东西她舍不得扔,都放在了杂房里,回去找些有用的先给这家子送来,瞧着也太可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