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掠过高台边缘,玉符阵列的光点微微颤动。路明指尖悬停在控制枢钮上方,目光落在后台日志中那几组异常账号的最后一次活动记录上——整整一刻钟的静默浏览,未作任何操作。他收回手,调出极西荒原匠团的申请信息,附言再次映入眼帘:“我们没工坊,没材料,但我们记得每一寸地形,能用沙盘推演布阵路径。只要给机会,我们能行。”
他没有立即回应。
而是将这份申请与北境阵师提出的“分级认证”建议、南部讲习堂提交的“新手引导模板”并列展开,逐一比对数据流向中的共性诉求。争议的核心逐渐清晰:并非所有人都反对共享,而是担忧能力与资源错位后,所谓的“平等接入”只会成为新一轮的剥夺。
他启用了统御殿密传信道,向十三大注册区域发送加密邀请函。收件人均为近期发言理性、具备实际技术落地经验的势力首领,且排除了在平台上发表过激言论的账号。每封函件仅一句话:“明日辰时三刻,闭门会商共议台优化方案,望准时接入。”
次日辰时三刻,高台侧殿光幕依次亮起,十三道模糊影像端坐于虚影席位之中。东陆器阁长老位列首位,神情冷峻;南岭匠师代表紧随其后,面容疲惫却眼神清明;北境阵师、西部矿盟、东海炼气士等各方皆已就位。无人寒暄,也无开场之语。
路明站在主控阵前,未作任何动员。他直接投影了一段视频——极西荒原的夜地,一群游牧匠人围坐在篝火旁,以沙为纸,以石为标,徒手推演出一套灵流导引阵法。他们没有工具,没有图纸,仅凭记忆与经验,在沙盘上标记出三处未来可能发生的能量畸变点。七日后,监测数据显示,其中两点精准命中。
光幕熄灭。
殿内沉默持续了半刻钟。
“若强行要求所有区域按同一标准接入‘长明’系统,偏远地带失败率预计超过七成。”路明终于开口,声音平稳,“每一次失败,意味着材料损毁、人力耗尽、信心崩塌。你们想要的是推广,还是制造更多废墟?”
东陆器阁长老皱眉:“技术若不统一,何谈互通?今日你允一分层,明日便有人要分权。”
“我从未说要分裂标准。”路明调出一份结构图,“而是建立三级响应机制——一级由核心工坊自主开发,享有完整权限;二级面向边远区域,提供简化版适配模块,配套基础支持包;三级则专为流动团体设立,任务制协作,完成后即释放资源配额。”
他顿了顿,继续道:“每一级都有明确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动态调整,不设永久壁垒。”
南岭匠师代表缓缓抬头:“二级接入……是否包含实地指导?以往我们拿到图纸,却无人讲解,最终只能搁置。”
“二级包含远程诊断、分步指引和应急支援通道。”路明指向数据模型中的一环,“但前提是,申请者需公开可用资源清单,包括人力、材料存量及可投入时间。透明,是协作的前提。”
又是一阵沉默。
矿区联盟代表冷笑一声:“说得轻巧。谁来评?你说几级就是几级?上次承诺的物资调配,至今还有两成没到账。”
“不是我说了算。”路明调出新界面,“从今日起,设立交叉评审组。每区域随机抽选两名非参会技术骨干,匿名评审所有接入申请。评审过程全程留痕,结果附说明文件公示。”
他说完,当场将极西荒原的申请提交至初审队列,并设定时间节点:“三日后公布结果,无论通过与否,附详细说明。”
东陆器阁长老盯着屏幕良久,忽然问:“若评审意见分歧严重?”
“那就再议。”路明答得干脆,“但不能因此停滞。平台存在的意义,不是等待所有人达成一致,而是在分歧中推进最小可行协作。”
南岭匠师代表轻轻点头:“我们愿试点二级接入。”
北境阵师也传来确认信号。
其余代表陆续表态,虽仍有保留,但不再拒绝对话。会议结束前,路明将“三级响应机制”草案上传至共议台公示区,标注“试行期三十日”,并开放反馈通道。
光幕逐一熄灭。
他回到高台主控阵列前,玉符光影流转如河。数据流中,争议声量明显下降,实名认证申请数稳步上升,多个小型匠团开始填写资源申报表。一条新消息弹出——极西荒原匠团补充了一段地形测绘记录,标注了冬季风向对沙盘精度的影响系数。
路明没有回复。
他调出交叉评审组的初始名单,发现其中有两人曾参与L-379工坊早期调试,一人来自南岭讲习堂往届学员。正当他准备标记备注时,后台警报轻微闪动——那几组异常账号再度上线,Ip节点仍集中在东陆某老牌工坊附属终端,但这次,它们没有刷屏,也没有转发,只是静静地进入了评审规则说明页,停留片刻后切换至草案反馈栏,输入了三个字:
“可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