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两个劲敌皇帝又废了,华妃的日子一天天过的甚是舒心,也没人跟她争侍疾的事情,后宫大权又都在她手里,皇帝为了前线的年羹尧还只能忍着,这个时候可别说什么制衡了。
前朝后宫都知道他身体废了,这还不是世祖那个吃药就能好的废,这是被猫吃了的废,他就连想抬人也只能抬举那些老人。
只是老人见了华妃真就老鼠见了猫,纵使有心立威但比不过华妃一巴掌后再去皇帝跟前认个错。
这一次年羹尧深谙人心,半个月送捷报,半个月送敌情,反正就是一直打的有来有回,你说要大胜仗?那肯定是一脸为难的摇头加后退,短期内肯定不行。
至于说多长时间可以,那就只能看皇帝能活多长时间了。
年羹尧一直显赫,跟着年羹尧的孙珠合也一路高歌,原本之前还要弄钱送给年羹尧当军费,但是年羹尧什么都不要,就光扶持自己人。
对比跟着皇帝的那些人孙珠合觉得自己绝对是慧眼识珠,他并不知南越送的那封信,只以为是年羹尧看重他这个亲信。
时过三年皇帝的伤口终于彻底长好,他开始下床出席一些活动,不是他不想传位给弘时,实在是这孩子有点蠢的没边。
就像今日祭祖,皇帝看弘时在那说什么父子君臣,说什么老八老九,原本皇帝眼里只有失望,毕竟这三年他是用心教导弘时的,怎奈这人天资实在有限。
弘时看见老父亲失望的双眼,但是他并不觉得自己有错,“皇阿玛,昨日儿子去皇觉寺听主持讲经深有感慨,人活在世不止有阳德还有阴德。”
“这一饮一啄定下现世和来世的因果,皇阿玛你...”
弘时话都没说完就被怒极的皇帝踹了一脚,只能说不愧是父子,哪怕没脑子也知道往哪扎最狠,“朕这就让你看看什么是报应。”
只是话刚说完皇帝就顿住了,他不确定自己是漏尿还是流血,主要他现在已经感受不到疼痛了。
弘时躺在地上半天没有声息,皇帝撑着身体将流程走完才回养心殿,只是这个时候洒扫宫人已经发现弘时的尸体,一层一层报上去,但是皇帝此时也躺在床上。
他的伤口再度裂开,刚刚又因为面子撑着现在满脸苍白,他失血过多,只是看见进来的苏培盛他才抬了抬眼,只瞬间他就注意到苏培盛的悲伤。
“皇上,三阿哥~去了~”苏培盛的声音带着哭腔,只是皇帝的心只会比他还悲伤,他沉默半天最终晕倒。
皇帝临死前拼着一股劲传位给弘皙,实在是没得选了,废太子和弘皙起码是受过正统君主教育的人,其他的就不说了。
先帝的孩子里一三十三十四是文武全才,二四八是政治才能封顶,所以皇帝现在不选弘皙最好的选择就是...额。
皇帝撑着一口气看着弘皙登基之后才遗憾闭眼,奋斗半生就当了四年皇帝,这四年在床上躺了三年,真是,不信命都信命了。
弘皙一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年羹尧,先帝看不出年羹尧的把戏完全是因为先帝不仅要调整自身情绪还要处理京城的事情。
他自己又不缺领兵的将军?二话没说将人革职,过去接手的是他大伯的嫡子,年羹尧在造反和回家之间权衡了两天最后选择束手就擒。
实在是军队虽然在他手里,但是皇帝只要还在就是正统,他费尽心思这么多年都无法将所有大军尽数掌握在手里,而且年家还在京城。
他这个时候只是怨恨胤禛不争气,那么多人床上一躺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是事,你这养了三年刚下床就死了,急着下床赶去阎罗殿吗?
年羹尧被押送回京挂了个闲职住在年府,只是等新帝和皇后彻底掌控紫禁城之后又迎来一次清算。
“年羹尧,你伙同华太妃谋害先帝子嗣你认还是不认?”刚上位没敢动手也是因为先帝手上的经过透着诡异,这么多年虽然大家都猜是太后想兄终弟即,但这其实也不是十拿九稳的事啊。
所以弘皙他们总觉得这背后还有一双手在推动,现在他们打算一步一步拔除后宫中的钉子。
“先帝害我年家娘娘无子,虎毒不食子,他得报应不是应该的吗?更何况先帝孩子不死完皇上又怎么能上位呢?”
年羹尧主打就一个是先帝先害我,我就是反击,我也没想到稍稍动手就弄成这个样子,是不是你在后面做推手。
华妃喜提后宫三件套,在她知道年家只死了一个年羹尧之后果断喝酒,只求别将她葬入皇陵。
孙珠合在南越的提醒下早就发现年羹尧的动作,所以他投靠弘皙比所有人都早,更何况他原本也能算是太子麾下的麾下的人。
孙珠合的苏州织造已经当了快七年了,他历经三任帝王虽然没升官但也没贬官不是,而且这个地方油水多,现在又攀上新帝成为真正的皇帝亲信,他每天过的又舒心又自在。
在这个条件下南越这个时不时能提点他的妹妹简直是天降紫微星,然南越看时局安稳却再次上京,孙珠合虽然知道妹妹想干什么。
但是思及妹妹因为小气鬼皇帝此生姻缘艰难,而且他现在也有了女儿,所以他愿意给妹妹一个机会。
南越带着自己改良的纺织机进到了皇宫,皇帝和工部官员看过之后也连连称奇,不是说功劳多大,主要是先帝好像就是让人将这个姑娘拖出去之后才出了后续一系列的事情吧。
只是不管多少猜测都只是猜测,南越被封为和硕公主后带着赏赐归家,她回到苏州后开始开办大型的纺织厂,每年将盈利的五成上交国库,四成接济贫弱,一成留给工人发工资。
纺织工厂只在苏州有一处,这边的经济一直是高速发展,南越并没有只着于到处开工厂,毕竟皇帝不傻,这东西真发展起来就是反帝反封建的,所以南越致力于用那四成钱救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