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星科技的季度财报刚在交易所官网发布,pdF 文档里 “营收同比增长 40%” 的红色加粗字体还没来得及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林辰的私人邮箱就收到了一封特殊的邮件。发件人备注是 “约翰?道格拉斯”,这个名字像一根细针,瞬间刺破了他因财报利好而放松的神经。
三年前的画面清晰地浮现在脑海:同样是在上海,约翰带着华尔街资本的傲慢,提出以 5000 万收购辰星科技 15% 的股权 —— 那时辰星刚推出第一代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处于资金紧张却前景可期的关键期。林辰清楚记得,自己当时握着会议室的门把手,语气坚定地拒绝:“辰星的价值不止于此,我们更想掌握自己的未来。” 此后,约翰便像消失了一般,再也没有出现在他的视野里。
如今这位华尔街资本大鳄突然现身,邮件里只简单写着 “希望就辰星科技的发展与您面谈,地点由您定”,没有多余的客套,却透着不容拒绝的气场。林辰手指在键盘上悬停片刻,最终回复:“明天下午三点,陆家嘴环球金融中心顶层的云顶会所。” 他想看看,时隔三年,约翰又带着怎样的目的而来。
次日下午,林辰提前十分钟抵达云顶会所。推开包厢门,落地窗外是黄浦江蜿蜒的江面,东方明珠塔的尖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服务生刚泡好一壶明前龙井,包厢的门就被推开了。约翰?道格拉斯走了进来,一身意大利定制西装剪裁得体,手腕上的百达翡丽腕表低调奢华,嘴角挂着那抹标志性的、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的傲慢笑容。
“林总,好久不见。” 约翰伸出手,掌心带着一丝凉意,握手的力度轻得像在完成一场例行公事。他在林辰对面坐下,毫不客气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目光扫过窗外的风景,语气带着几分随意:“上海的变化真大,就像辰星科技,三年前还只是个小作坊,现在市值都突破 600 亿了。”
林辰没有接话,只是平静地看着他 —— 他知道,约翰的铺垫越多,后面的目的就越不简单。果然,没等林辰开口,约翰就从随身的黑色公文包里拿出一份装订精美的文件,推到林辰面前,封面上印着 “辰星科技股权收购协议”。
“林总,我开门见山。” 约翰身体微微前倾,手指在协议上点了点,“辰星现在做得不错,但我研究过你们的业务,全球化布局还有明显短板 —— 海外市场营收占比不到 10%,这在科技企业里可不算合格。我的基金愿意注资 30 亿,换取 25% 的股权,同时帮辰星打通欧美市场的渠道,引进顶尖的管理团队,用不了五年,辰星就能成为真正的国际巨头。”
林辰拿起协议,指尖划过纸张细腻的纹路,目光快速扫过条款内容。越往下看,他的眉头越紧 —— 协议里藏着诸多 “陷阱”:约翰不仅要获得一个董事会席位,还要求对公司重大决策拥有 “一票否决权”;核心业务如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的海外拓展,必须由他推荐的团队主导;甚至连辰星投资的绿能科技,也被要求纳入 “协同管理” 范围。
“约翰先生,” 林辰放下协议,指尖轻轻敲击桌面,发出沉稳的声响,“辰星的海外布局确实还在起步阶段,但我们有自己的节奏 —— 下个月,我们的东南亚研发中心就会正式运营,欧洲市场的调研也在推进中。至于资本,辰星目前现金流充足,暂时不需要外部资本介入。”
约翰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他没想到林辰会如此干脆地拒绝。但他没有当场发作,只是拿起协议,随意地翻了两页:“林总,你或许低估了全球化的难度。没有成熟的资本和渠道支持,辰星很可能在海外市场走很多弯路。我给你三天时间考虑,随时可以联系我。”
说完,约翰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外套,没再多说一个字,转身离开了包厢。看着他挺拔却带着几分僵硬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林辰立刻拿出手机,拨通了赵伟的电话。
“老赵,立刻让证券部和法务部联动,密切关注约翰?道格拉斯及其关联机构的动向 —— 包括他们在二级市场的持股变动、与辰星股东的接触情况,任何风吹草动都要第一时间汇报。” 林辰的声音比平时更严肃,“三年前他想低价拿股权,现在辰星壮大了,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这次来,恐怕没那么简单。”
电话那头的赵伟也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放心,我马上安排,绝不会漏掉任何细节。” 挂了电话,林辰重新看向窗外,夕阳已经落下,江面上亮起了点点灯光。他知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或许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