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十的清晨,春雨刚歇,塘面的冰已全然融化,露出清澈的塘水。蓝念安还没等早饭凉透,就攥着红绳莲子往塘边跑——昨天傍晚他隐约看到塘边浅水区有抹嫩绿,今早特意早起,要去确认是不是莲子发芽了。
刚到塘埂,他就蹲下身屏住呼吸,眼睛死死盯着昨天看到的地方:塘泥表面,一点嫩白的芽尖顶着细碎的泥粒,正慢慢舒展成淡绿的小叶片,像个刚睡醒的娃娃,怯生生地探出头。“发芽了!红绳莲子旁边发芽了!”蓝念安激动得跳起来,声音惊动了正在田埂上摘豌豆尖的江念卿。
江念卿提着竹篮快步走来,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一看,也笑了:“可不是嘛,这芽尖长得壮实,看来今年的莲子醒得早。”她从篮里拿出块干净的粗布,轻轻擦掉芽尖上的泥粒,“得小心护着,别让水鸟啄了去。”
蓝承宇背着小竹篓赶来,里面装着刚编好的竹篱笆——昨天听蓝思追说要给新芽围篱笆,他一早就编好了。“爹说用竹篱笆围个小圈,既能挡水鸟,又不挡阳光。”他蹲在塘边,小心翼翼地把竹篱笆插在新芽周围,生怕碰伤了嫩茎。念莲丫头抱着莲娃娃跟在后面,见了新芽,赶紧把娃娃放在篱笆旁,小声说:“娃娃陪你一起长,别害怕呀。”
没过多久,蓝思追、金凌和蓝景仪也来了。蓝思追手里拿着个小喷壶,里面装着稀释的营养液,要给新芽补充养分;金凌提着个小木牌,上面写着“新芽守护区”,打算插在篱笆旁;蓝景仪则背着新的“莲塘记”,还带了支细头画笔,要把这第一颗新芽画得仔细些。“比去年早了三天发芽,”蓝思追用喷壶轻轻往芽尖周围喷水,“接下来几天要是晴天,芽尖长得更快。”
众人围着新芽忙活时,蓝念安忽然指着塘水喊:“有小鱼!小鱼在保护新芽!”大家循声看去,几条半指长的小鱼围着篱笆游来游去,时不时啄食靠近芽尖的浮游生物。“这是去年秋天的小鱼苗,”金凌笑着说,“它们也知道护着新芽,真是莲塘的好帮手。”
中午时分,竹篱笆和小木牌都安置好了。江念卿在塘边的屋里煮了豌豆尖蛋汤,还蒸了红糖发糕。众人围坐在屋檐下吃饭时,蓝念安突然想起什么:“娘,咱们给这颗新芽起个名字吧?叫‘春芽’怎么样?”
念莲丫头立刻举手附和:“我同意!还要让莲娃娃跟春芽做朋友!”蓝承宇也点头:“叫春芽好记,以后咱们就认着这颗芽,看它什么时候长荷叶。”蓝景仪趁机翻开“莲塘记”,在新芽的画旁写下“春芽”两个字,还画了个小小的莲娃娃在旁边。
饭后,阳光渐渐暖起来。蓝思追带着蓝承宇去给其他可能发芽的区域松土;金凌则在塘埂边撒了些碎玉米,吸引水鸟去那边觅食,免得它们盯着春芽;江念卿坐在屋檐下缝补旧衣裳,时不时抬头看看塘边的孩子们——蓝念安正趴在篱笆旁,小声跟春芽说话;念莲丫头把莲娃娃放在篱笆上,用小树枝给娃娃和春芽“搭房子”;蓝景仪则蹲在一旁,细细描绘春芽的叶脉,连叶片上的绒毛都画得清清楚楚。
傍晚时分,夕阳把塘水染成金红色,春芽的叶片在余晖里泛着光。蓝念安舍不得走,非要等蓝思追来了确认春芽安全才肯回家。“明天我还来,给春芽带我攒的小米粒。”他拉着江念卿的手,一步三回头地往家走。
夜里,蓝念安躺在床上,手里攥着红绳莲子,梦里全是春芽的模样:春芽长成了大大的荷叶,他坐在荷叶上,和小鱼、莲娃娃一起玩;蓝景仪在“莲塘记”上画满了荷叶,魏前辈和蓝二前辈还来给荷叶浇水,琴声顺着塘水飘得很远……
窗外的月光洒在塘面上,春芽在夜色里悄悄生长。它不知道,有这么多人守护着它,也不知道,自己将是今年莲塘故事里,最特别的开篇。而那本“莲塘记”上,春芽的画像旁,已悄悄多了几行小字:“二月初十,春芽破土,童趣绕塘,新岁莲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