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的清晨,蝉鸣刚起,莲塘已彻底换了模样。满塘的荷叶挨挨挤挤,像撑起了一片碧绿的伞海,粉色、白色的荷花从叶间探出头来,有的全开着,露出嫩黄的莲蓬;有的半含着,像羞答答的姑娘;还有的只是小小的花骨朵,裹着青绿色的花萼,透着勃勃生机。蓝念安提着竹编的采莲篮,踩着晨露往塘边跑,篮子上还系着他亲手编的红绳,在阳光下晃得亮眼。
“娘!荷花开了!好多荷花!”他站在塘埂上,兴奋地朝屋里喊。江念卿正端着刚晾好的绿豆汤走来,身上穿的淡蓝布裙沾着些许荷叶香。“慢点跑,别摔进塘里。”她笑着把绿豆汤递给蓝念安,“先喝碗汤解暑,等会儿你爹和金凌叔叔他们来了,咱们一起采莲子。”
蓝承宇扛着采莲船的木桨走来,念莲丫头怀里的莲娃娃也换了身粉白的花衣,裙摆上绣着小小的荷花,与塘里的荷花相映成趣。“船已经准备好了,”蓝承宇擦了擦额角的汗,“爹说今天要多采些莲子,一部分晒成干,一部分做莲子羹。”念莲丫头则蹲在塘边,伸手去够离塘埂最近的一朵荷花,却怎么也够不着,急得小脸通红。
没过多久,蓝思追、金凌和蓝景仪就来了。蓝思追手里拿着个大大的竹筛,用来晒莲子;金凌提着个陶罐,里面装着刚熬好的蜜糖,打算给新鲜莲子蘸着吃;蓝景仪依旧背着“莲塘记”,还带了盒新的颜料,要把满塘荷花画下来。“今年的荷花开得比去年旺,”蓝思追望着塘面,眼里满是欣慰,“看来冬天的守护没白费。”
众人推着采莲船下塘,蓝思追撑着船篙,金凌坐在船尾整理采莲的钩子,三个孩子坐在船中间,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身边的荷花。蓝念安伸手碰了碰身边的荷花瓣,软乎乎的,带着淡淡的清香。“爹,这个莲蓬能采吗?”他指着一个饱满的绿莲蓬问。蓝思追点头:“可以,这个已经熟了,你用钩子勾过来,小心别被荷叶杆上的刺扎到。”
蓝念安学着金凌的样子,拿起小钩子,轻轻勾住莲蓬的茎秆,用力一拉,莲蓬就落在了船上。他剥开莲蓬,取出里面的莲子,塞进嘴里,清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惹得他眼睛都亮了:“好甜!比去年的还甜!”念莲丫头也想吃,蓝承宇就剥了几颗递到她手里,还细心地去掉了莲子芯。
蓝景仪坐在船上,手里拿着画笔,飞快地勾勒着满塘的荷花。他先画下采莲船的模样——蓝思追撑篙,金凌递钩子,三个孩子围着莲蓬笑,再画塘里的荷花,有的全开,有的半含,荷叶上还沾着晨露,笔尖蘸了粉、白、绿三色,把夏荷的生机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是‘夏荷满塘’图,”他边画边说,“要把今天采莲的热闹都画进去,以后翻看‘莲塘记’,就能想起今天的快乐。”
采到正午,船上已装满了莲蓬。众人把船划回塘边,将莲蓬倒在竹筛里,开始剥莲子。江念卿烧了锅开水,把新鲜莲子倒进去焯了焯,捞出来过凉水,这样剥起来更方便。蓝念安和念莲丫头负责剥莲子壳,蓝承宇负责去莲子芯,蓝思追和金凌则把剥好的莲子分成两份,一份放在竹筛里晒,一份装在陶罐里。
“晚上咱们做莲子羹,再炸些荷花酥。”江念卿笑着说,“刚摘的荷花最鲜嫩,做荷花酥正好。”蓝念安一听,立刻干劲十足:“我要帮娘摘荷花!还要帮娘揉面!”
午后,阳光更烈了,众人搬了张竹席坐在塘边的树荫下休息。江念卿端来刚做好的莲子羹,羹里加了冰糖和银耳,清甜解暑。蓝景仪翻出“莲塘记”,让众人在上面写下夏天的感受。蓝思追写的是“夏荷满塘,莲子清甜,不负一年守护”;金凌写的是“采莲欢歌,荷香满衣,此乃人间好时节”;江念卿画了朵盛开的荷花,旁边写着“愿年年夏荷依旧,岁岁平安喜乐”。三个孩子也格外认真,蓝念安画了个大大的莲蓬,写着“莲子真甜,明年还要采”;蓝承宇写的是“今天学会了去莲子芯,下次要帮更多忙”;念莲丫头则画了个莲娃娃坐在莲蓬上,歪歪扭扭写着“娃娃爱荷花,爱莲子”。
傍晚时分,夕阳洒在塘面上,给荷叶和荷花镀上了层金边。蓝念安和蓝承宇帮着把晒好的莲子收进陶罐里,念莲丫头则抱着莲娃娃,坐在塘边看夕阳。“爹,魏前辈和蓝二前辈什么时候来呀?”蓝念安忽然问。蓝思追笑着说:“已经给他们传信了,他们说明天就来,还说要带天子笑来,陪咱们一起赏荷。”
夜里,蓝念安躺在床上,手里攥着颗新鲜的莲子,耳边还能听到塘里的蛙鸣和蝉鸣。他梦见魏前辈和蓝二前辈来了,众人坐在塘边赏荷,魏前辈弹着琴,蓝二前辈吹着笛,江念卿端来荷花酥,蓝景仪在画“莲塘记”,满塘的荷花在月光下轻轻晃动,美得像幅画……
窗外的月光洒在塘面上,荷叶和荷花在夜色中静静伫立,塘里的蛙鸣此起彼伏,组成了一首热闹的夏夜曲。它们知道,这个夏天因为有了众人的陪伴而格外热闹,等到秋天,它们会结出更多更甜的莲子,等到冬天,它们会再次沉入塘泥,等待明年春天的苏醒,继续把百年莲塘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而那本“莲塘记”,早已记下了夏荷满塘、采莲欢歌的画面,等着秋天到来,再添上“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别样景致。